缩略图

基于中考视角下中长跑项目的教学研究

作者

楼彬

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中学 322100

前言

中长跑(男子1000 米与女子800 米)是东阳市体育中考的必考项目,这项运动主要检测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长跑是中考的备考项目,强调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中长跑项目特点,摸索教学与训练方式,总结教育经验,对提高中长跑成绩、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意义重大。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深入分析中考视角下中长跑项目的教学策略,推进体育教育发展[1]。

一、激发锻炼兴趣

中长跑是初中体育课程中有难度较高的项目,为了让学生把握锻炼技巧,使其获得不错的中考成绩,必须激发学生中长跑的锻炼兴趣。兴趣是训练的开始,学生只有具备充足的锻炼兴趣,才会专注其中参与各种训练,提高中长跑锻炼效率。站在目前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视角下分析,学生参与训练的兴趣不足,本身中长跑就是一项有难度较高的训练项目,学生存在一定抵触心理。通过搜查有关素材发现,想要化解这个问题,教师必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用蕴含了浓厚趣味性的方式完成学生对中长跑的锻炼,并激发其锻炼兴趣,为后续提高学生的中长跑技能奠定基础。在日常的体育课堂中,教师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锻炼兴趣,可以在课堂中组织一些体育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游玩的过程中获得不错的体验,受到应有的项目锻炼,为完成中长跑教学任务创造有利条件。比如,为学生划分小组参加接力赛,看哪个小组可以在规定时间完成接力任务。组织这样的游戏不仅能让学生意识到跑步的趣味性,还能锻炼其体力、耐力,为培育中长跑能力铺垫基础[2]。

二、实施分层教学

由于中长跑项目教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而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能顺利完成中长跑项目的学生也不同。因此,在中考视角下组织学生练习中长跑项目,要求教师了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针对性较强、层次分明的中长跑项目教学,在实践中真正践行因材施教的理念;只不过开展前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测试、平时的教学练习观察,明确整体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比如,面对身体素质较差、无法根据规定顺利完成中长跑的学生,可以适当延长跑步时间,确保这类学生身体素质受到良好的锻炼,避免学生无法达到中长跑项目的基本要求而气馁、抵触参与训练。针对身体素质不错的学生,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提高中长跑教学难度,适当延长中长跑距离或缩短规定时间,让学生获得有效锻炼,提升其中长跑技能,以此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锻炼需求。开展这样的中长跑教学,关注了学生差异性格的同时,也能缩小学生间的差距,与中考教育发展背景相符,还能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提升。

三、组织力量训练

为了在中长跑中获得不错的成绩,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耐力,也要具备充足的稳定性与力量,其中力量训练是提高学生身体稳定性与力量的有效方式。组织力量训练就是借助肌肉训练,让身体更加强壮有力,可以呈现稳定的身体与力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组织中长跑项目训练,教师必须提高对力量训练的重视,才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稳定性与肌肉力量,激发其中长跑项目潜力,提高跑步效率。具体的训练过程为:一方面,组织力量训练注重提升身体的稳定性。中长跑需要长期坚持,这就要求学生身体有很好的耐力与稳定性,而组织力量训练不仅可以增强肌肉的稳定性,还能避免身体受伤,提高身体的协调性,满足中长跑的考试要求。另一方面,组织力量训练可以提升肌肉量。中长跑项目训练期间,腿部肌肉是主要的肌肉群之一,需要长时间锻炼。为了加强腿部肌肉力量的爆发,教师组织力量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提高其跑步成绩。最后,组织力量训练能提高身体新陈代谢。中长跑的时间比较久,要求身体具备较强的代谢能力,而组织力量训练能实现这个目的,确保学生身体健康,让身体长时间参与运动、适应持久的体育锻炼。

四、尝试间歇训练

在中考视角下开展间歇训练,必须提升学生身体制造乳酸的效率,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让学生参加中长跑练习期间获得充足的能量支持。间歇训练教学也能提高学生的身体极限,让学生学会正确把握身体素质的调节频率。比如,为学生均等划分小组,简单的活动后组织中长跑比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如女生 800 米练习,每组学生完成两次训练,中间间隔 5 分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认真参加,以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训练成效,发挥间隔训练的作用;然后组织男生 1000 米接力赛,两两一组,小组成员每人完成完成500 米,最先到达终点的小组为获胜方,整个比赛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对学生养成不错的体育精神有促进作用。使用间隔训练获得一些成效后,为学生简单分组,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体育训练方式下提高身体素质与中长跑能力。另外,面对一开始爆发很强却耐力不足的学生,组织间歇时间控制练习,要求学生达到训练标准后,合理增加跑步距离,像从一开始的 800 米到 1000 米,并间隔 5 分钟,不同距离与时间都达标后开展下一阶段练习,遵从循序渐进原则,逐步达到中考要求。面对跑步中呼吸不能自主调节的学生,组织递减间歇时间的间隔训练,要求学生在一样的距离中练习中长跑,达到规定要求后参加递减间歇时间的训练,并在教师普及呼吸调整法的指引下,摸索适合自己的跑步呼吸方式。总之,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应使用不同的间隔训练法,提高其训练效率。

结论

中长跑项目是中考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东阳市体育中考的必考项目。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提高其训练自信,使其意识到中长跑项目的优势,继而提升身体素质与意志品质,实现初中体育的素质教育目标,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实践证明,为了提升中长跑成绩,教师使用有效训练方式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指引,才能达成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日仙. 中考体育改革视角下的县域初中中长跑教学策略研究[J]. 教师,2023,(28):69-71.

[2]梁东明.基于中考体育视角的中长跑训练策略探讨[J].田径,2022,(09):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