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美术课学习方法的研究

作者

胡雅静

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 029200

引言

在当代中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减弱 ,课堂积极性不高,根据社会调查,中学生对美术课兴趣减弱的主要原因有:1.美术课在社会上不被重视,中学美术教育在广大地区仍处于副科之副科的地位。而相比之下美国每年为了棉布的艺术性的设计就花掉了大量美元。2.学生自身没有重视美术课。认为我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所以我不会画画。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美术,小到生活日用品,大到建筑都有美术的影子。一个热爱生活的孩子怎么会对美术没有一点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是尤为重要的,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绪 论

(一)选题缘由

关键词:

初中生对美术课兴趣减退教师讲课方式古板课堂作业形式不够新颖

艺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发现有中学生初二年段开始,会出现一定的学习美术兴趣减弱的现象,究其原因我发现有两个方面导致了初中生对美术课兴趣减退。

第一:教师讲课方式古板。

在当今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美术课堂也不例外,填鸭式教学容易压制学生的学习天性,会导致出现初中生对美术课兴趣减退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中平铺直叙的导入课题,再加上讲话没有情绪的感染力等,还有教师制作的课件形式枯燥死板。

第二:课堂作业形式不够新颖

在我的课堂上大部分时间以讲授为主,少数时间以画线描画为主。在讲课过程中,有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枯燥等原因在下面搞小动作,私语,出现这种情况,反观自身,应该创新课堂形式,例如把线描转变成游戏,同桌之间可以共同完成一幅作品等游戏环节,打破枯燥的课堂环节。

这些问题是导致初中生对美术课学习兴趣减退的重要原因,学生的问题是一方面,但如果教师没有培养的意识,那教学只能是一个过形式,没有任何的价值意义。

(二)研究的方法

文献综述法。搜集文献资料做为论述依据并得出自己研究的理论意义;通过结论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探讨提高初中生美术学习兴趣对养成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和个人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2.问卷调查法和个体访谈法。通过对笔者学校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并对学生问卷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对策,得出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美术课堂教学形式,怎样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艺术能力,进而更好的达到美术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

3.案例分析法。本文选择本市的中小学校作为案例,通过结合美术教学的实践与理论,从现实的角度去分析研究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二、兴趣教育是提高初中生美术课堂效率的关键理论依据——“杜威的兴趣观”

关于教育的本质,杜威有这三方面的观点,即:“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校教育不断的把成人的经验强加给学生,例如教师直接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平铺直叙的讲完课,学生没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也没有与师生形成协作关系,这样看来是在无形的压制着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真正的教育是磨练孩子的意志,在学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激励学生摆脱胆怯的心理,专心致志的去执行课堂目标,从做中学,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的人。

(一)初中生美术课学习方法的研究与对策以兴趣为出发点,找回学习激情

案例介绍:

在内蒙古自治区新课标中强调美术课程的性质是具有愉悦性的。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就以初中美术教材中的《格尔尼卡》一课为题材与学生展开了深入的情境式探讨,与学生开展了积极的互动。

实施过程:

学习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1).先从自画像引入:

教师让同学们对比毕加索 90 岁时画的自画像和儿时画的自画像,引导学生说一说都看到了哪些绘画形式上的变化?

教师总结补充,引出课题:从清晰可辨到形体模糊不可辨,这个绘画过程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越到晚年越像小孩画的?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些问题来一探究竟,开始学习本学期第一课《声讨暴行的檄文——格尔尼卡》。

(2). 讲解《格尔尼卡》创作背景(承上启下):

1937 年初,毕加索接受了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一幅装饰油画的委托。构思期间,1937 年 4 月 26 日,西班牙北部发生了惨烈的轰炸事件。德国空军三个小时的轰炸,炸死炸伤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化为平地。德军的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毕加索义愤填膺,决定就以这一事件作为油画创作的题材,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于是《格尔尼卡》就此诞生了。

(3).师生共同分析《格尔尼卡》的画面构成。

(4).抛出话题,让学生开启情境式探讨:

1.如果你要参加一场时空旅行,要穿越到格尔尼卡被轰炸当天,你会怎么躲过那些炮弹,你该何去何从?

2.如果你又穿越到了毕加索的画室,你会怎么改写毕加索那支离破碎的画面?

3.当你穿越回到现代世界,变成了一名建筑设计师,你还会在你的图纸上画那一成不变的方形房子吗?

通过抛出话题,给出具体清晰的思考方向,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探索欲;把这三个话题作为项目来进行探讨,并且是学生可操作的话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发学生对《格尔尼卡》的深入思考,并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知道要爱护和平,爱好美好。课堂由被动变成主动,使得课堂变得更有秩序。

参考文献

1〕叶丽群,初中美术审美教学策略探究

2〕吴止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案例——格尔尼卡〔3〕杨育平,初中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初探

4〕段鹏,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5〕张敏,中学美术学科在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中的作用初探〔6〕杨育平,浅议中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