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高校辅导员增强班级凝聚力建设探究
王祥富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摘要:“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间为实现群体活动目标而实施团结协作的程度,班级凝聚力具体表现为相互吸引、团结一致、积极互动、集体荣誉感等多个方面。新时期下增强班级凝聚力建设不仅能促进班级学生整体发展,还利于提升班级管理效率,打造积极向上班级文化氛围。本文,将先粗略探讨增强班级凝聚力的作用,再详细阐述新时期下辅导员增强班级凝聚力建设的对策,旨在有效解决班级管理问题,构建和谐、稳定班集体。
关键词:新时期;辅导员;班级凝聚力
新时期下班级凝聚力的建设尚有一些不足,其主要体现在班级信息沟通不畅,学生参与度不高,团体意识相对淡薄,班级活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同时,辅导员自身工作繁重,需要处理心理辅导、课堂考勤、班级建设等多项工作,难以专注建设班级凝聚力。为此,需不断改进班级凝聚力建设,有效增强班级管理水平。
一、增强班级凝聚力的作用
在新时期下增强班级凝聚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可促进学生个体成长,通过情感联结减少孤独感,降低焦虑、社恐等心理问题发生可能性。同时,可通过组建学习小组等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具备一定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亦利于优化班级管理,转变以往“被动管理”模式,推进自主治理班级管理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事务,共同解决班级问题。增强班级凝聚力还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辐射效应带动良好学风以及团结一致等风气的形成,以此提升学校社会声誉。
二、新时期下辅导员增强班级凝聚力建设的对策
(一)文化浸润
新时期下为了增强班级凝聚力建设,要注重凝练班级文化符号,以价值为引领塑造班级精神内核。为凝练班级文化符号,可组织专属文创、共创班级口号、班歌、班徽等活动。在专属文创活动组织中,要结合班级特色、专业背景等设立一个活动主题,如“班级风采展示”、“汉字文化传承”等,再明确其活动目的是提升班级凝聚力、展示班级风采。然后,制定详尽的活动计划,鼓励班级成员围绕活动主题提交自己的文创作品,后对优秀文创作品进行展示,由此打造良好班级文化,强化身份认同。班级口号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共创班级口号的活动进行中,需明确其活动目的是增强班级凝聚力,激发创新思维,传承班级文化,再征集班级成员的创意,要求班级成员自行根据本班文化、特色、精神面貌等提出创意口号,最后通过公开评选的方式选出最终的班级口号,并强化班级口号在晨会、班会、集体活动等日常活动中的应用。除了要凝练班级文化以外,还可结合专业特色开办系列主题班会,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班会活动中,以此打造良好班级文化氛围,以文润心,增强班级向心力。对于主题班会的组织,要注重贴近班级特色选择好班会主题,如“团结协作,共创美好班级”、“班级文化,你我共筑”等,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多样形式组织班会,并设计班级文化故事分享、班级文化展示等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内容,确保主题班会的成功举办能显著提升班级凝聚力。
(二)情感联结
凝聚力是一个班级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要把握好新生期、稳定期、毕业期为班级成员构建多层互动场景,以促进情感联结,增强班级凝聚力。在新生期,辅导员要设身处地理解学生,让学生感到温暖和支持,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再通过组织线下见面活动营造轻松氛围,在交流入学感受、校园环境等话题过程中拉进与学生的距离,联结情感。同时,在这个阶段,可通过举办“校园定向越野”、“盲盒室友任务”等趣味活动打破班级成员间的陌生感。而在稳定期,可通过组织系列深度交流活动加强班级成员情感联结,如“共读一本书”、“班级演讲”等。在这个阶段,辅导员要教会学生如何与室友相处,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学会向其他同学分享,主动帮助他人。如此,更容易建立情感联结。毕业期,可重点组织“时光胶囊”、“学长学姐传承计划”等活动来延续情感,进一步增强班级凝聚力建设。除此之外,可组织系列温情毕业活动,如毕业晚会、毕业典礼等等,让友谊地久天长。同时,在新时期背景下要积极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互动场景,利用QQ、钉钉等建立虚拟班级社区,组织“每日话题打卡”等线上班级活动,为班级成员创造更多情感交流机会。此外,可专门建立一个班级微信群,并在微信群中开发活动报名、成绩查询、生日提醒等功能,由此增强成员间情感。
(三)行动协同
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建设更利于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新时期下为了显著提高班级凝聚力,要注重以项目制的形式对班级管理事务进行分解,将其拆解为“志愿服务”、“文体活动”、“学风建设”等多个具体的班级管理事务,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自主竞聘组长,带领其他班级成员协同完成班级事务管理,在保持行动协同的基础上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对于“志愿服务”这一项班级管理事务,可通过自主竞聘的方式设立专项管理岗位,再在组长带领下进行职责分工,形成规范化管理流程,协同落实多元化志愿服务内容。对于“文体活动”这一项班级管理事务,可要求参与者在文体委员带领下组建运动队、文艺社等活动小组,协同举办节日联欢会、主题运动会等班级活动,并通过制作短视频、设立照片墙等形式宣传文体活动成果。对于“学风建设”这一项班级管理事务,可要求学生自主建立“学委-寝室长-个人”三级监督机制,并通过组织一对一帮扶小组、学科竞赛、学习经验分享会等活动协同打造良好学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事务,可在无形中增强班级凝聚力建设。为了保持行动协同,辅导员还要在班级管理中积极构建朋辈互助网络,推行“优秀学生导师制”,由优秀学生带领其他班级成员共同发展。此外,可专门设立一个“班级情绪观察员”的角色,负责向辅导员反馈班级成员心理动态,联合辅导员进行及时干预。
(四)差异关怀
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个体的情况往往不同,可采取差异关怀策略来增强班级凝聚力建设,确保特殊群体融入到班集体中。新时期下实施差异关怀时,可构建“一人一策”帮扶机制。面对家庭困难的学生,通过隐形资助等方式减少这类群体的心理落差。面对有社恐的学生,可通过设计“微社交任务”来促进这类群体逐步融入到班集体中。此外,可建立个性化关怀档案,通过问卷调查、一对一谈心等方式收集班级成员社交、心理、学业方面的个性化需求信息,将其整理到“学生成长档案”中,再结合需求调研结果制定分层分类个性化关怀方案,包括学业差异关怀、心理与情感关怀、职业发展关怀。在学业差异关怀方案中,明确通过组建“学霸帮帮团”来为班内后进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融入班集体。而在心理和情感关怀方案中,明确通过成立“心理联络员”的方式提供倾诉渠道,达到差异化关怀目的。在职业发展关怀方案中,明确通过开展生涯规划工作坊的方式提供就业经验,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以此增进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增强班级凝聚力。另外,要注重采取家校协同共育形式,通过多种家校沟通方式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成长关键节点的记录,以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融入班集体。同时,可通过举办“家长云课堂”的形式引导家长共同参与班级凝聚力的建设,为学生融入班集体出谋划策。
结语:在新时期下积极建设班级凝聚力能充分调动每一位班级成员的主动性,打造团结协作班级氛围,以此提升班级管理效率,让班级管理更顺畅。为了增强班级凝聚力建设,需注重采取文化浸润、情感联结、行动协同、差异关怀等有效策略,以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氛围,助力学生在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下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奇敏.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山西青年,2024,(09):154-156.
[2]陈莎,吴洁.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班级凝聚力的提升作用[J].心理月刊,2023,18(1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