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赋能辩真知,智慧引领话成长
陈逸梨
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 邮编 510000
一、引言
口语交际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传统的辩论教学课上,教师往往过于依赖教材提供的案例和有限的素材,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的互动也较为局限,课堂辩论容易陷入到“优生”主导的被动局面,不能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已经成为推动教育均衡与质量提升的重要载体,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契机,平台汇聚了全国名师课例、跨学科资源和智能工具,支持教师整合优质资源,构建虚实结合的学习环境。基于此,本案例聚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辩论”主题,探索如何借助国家平台优化教学设计,推动教育方式改革与教研模式的转型。
二、目标与思路
(一)整体目标
本案例以国家平台为载体,聚焦“教师授课”场景下的六年级口语交际“辩论”教学,整体目标主要有三点:
1.提升学生思辨能力与综合素养:通过云端资源与沉浸式课堂实践,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及批判性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构建观点并有效应对辩论。
2.优化备课与教学效能:通过平台工具科学筛选辩题、构建年级组备课资源库,实现精准教学设计与跨班级资源共享,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3.创新评价与反馈机制:依托平台AI 智能评价工具与过程性数据记录,建立多维评价标准,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案例充分利用国家平台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提炼辩论教学的核心框架,构建“辩论技能微课库”,利用平台“信息统计”工具,结合教材议题、微课辩题和自创议题,通过学生投票确定辩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双师协同,强化学生对辩论规则与技巧的理解。借助平台“分组研讨”功能,按学生自主立场自动组队,引入AI 情境模拟,拓宽学生分析视角。最后利用平台记录学生预习、讨论和辩论的数据,结合评价单,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三、具体措施
(一)云端构建资源,科学精准备课
在本次教学案例中,我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针对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辩论”进行了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我从国家平台的“教师备课授课”板块精选了辩论名师课例,特别截取了河南省实验小学周艺峰老师主讲的《科学辩论不是吵架》微课视频,上传至班级空间,布置了预习任务单,引导学生提前了解辩论的发展历史和基本礼仪规范。
上课前,我利用平台提供的“信息统计”工具,结合平台上其他教师采用的经典辩论议题,有“网络学习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取得一番成就,先天天赋和后天努力哪个更重要”等,以及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兴趣添加的自定义话题,比如“孙悟空和唐僧谁更适合当班长”,还有教材中的议题“电脑时代需要/不需要练字”等进行投票。根据学生的投票结果,最终我选择了“孙悟空和唐僧谁更适合当班长”作为课堂辩论主题,因为这是选择人数均衡且能激发学生讨论热情的议题。
此外,在年级组长的统筹安排下,全年级语文教师组建了专项备课组,首先通过集体观看平台上名师的优秀课例,深入分析其教学设计的逻辑结构与课堂引导策略,提炼出辩论过程中的“论点—论据—反驳”三环节,在“我的资源库”中,通过平台添加资源创建个人备课资源,创建了一个内容丰富的“辩论技能微课库”,为本次口语交际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与启发。在明确辩论议题后,我结合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特点以及平台提供的预习反馈数据,灵活调整辩论任务的难度和形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思维广度,教学中我还引入了 AI 技术,模拟“孙悟空和唐僧分别当上班长”的情境,让学生从人物性格、管理能力、团队协作等多角度展开辩论,提升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各班教师将修改完善的教学设计上传至学校校本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服务于跨年级教学研讨,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二)虚实结合,打造沉浸式思辨空间
在辩论教学中,我进入“授课模式”,通过“我的资源库”播放国家平台中基础教育精品课“辩论”的微课视频,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辩论,掌握辩论的基本流程与规则。同时,我结合线上教师的讲解,同步操作课件,适时暂停视频,在关键知识点处进行重点标注和补充说明,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吸收和理解相关内容。我灵活运用提问式、启发式以及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围绕本班的辩题“孙悟空和唐僧谁更适合当班长”展开深入思考与小组讨论。学生在思辨中激发了兴趣,在交流中逐步掌握了整理辩论策划和撰写辩论词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实战辩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借助平台的“分组研讨”功能,根据设定的辩题“孙悟空/唐僧更适合当班长”,让学生自主选择立场,系统自动将持相同观点的学生组成小组。学生通过智慧中小学 APP进入“消息”模块,加入相应的讨论群组,在线开展小组内部交流与协作。作为教师,我可实时关联各小组,关注其讨论动态,并引导学生在交互群中分享观点、整合意见、展开深入探讨,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方式。
(三)数据驱动,个性拓展
在完成“辩论”的教学后,我及时将学生课堂上的辩论视频上传至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并借助 AI 智能评价工具,依据《“孙悟空/唐僧更适合当班长”辩论评价单》,从观点表达性、论据支撑性、表达技巧和应变能力四个维度对学生表现进行评分。AI系统根据分析结果为每位学生生成个性化的改进建议,帮助他们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四、结论及展望
本案例通过“云端资源整合—虚实空间融合—数据驱动评价”的创新路径,形成了三大特色:
一是云端资源和本校资源库的融合,本案例精选平台名师课例,结合 AI 技术与投票工具,定位学生的兴趣点,年级备课组协同教研,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同时,形成了本校的“辩论技能微课库”。
二是打造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沉浸式课堂,线上观看精品课内容,线下模拟情景开展实战演练,学生在虚实结合中深化逻辑思维和协作能力。
三是完善了个性化的教学评价,平台的数据记录功能,能使教师把握学生从预习到辩论的思维发展轨迹,AI 生成个性化改进建议,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依托国家平台,逐步构建“典型案例库”,形成不同学段、主题的资源体系,推动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助力每一位学生进步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