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生学习拖延的原因及矫正

作者

贾学玲

滨州市惠民县辛店镇明德小学 山东省 滨州市 251700

关键词:拖延症,时间观念,时间管理效率,学习效果和习惯,自制力,自信心。

现在小学生自低年级就有总是完不成作业,并且比例不小,后来这部分学生就不写作业,并且经常和同学闹矛盾,家长和老师批评教育时,常撒谎说忘了,找不到了,没听见等。开学一个星期还能基本完成作业,后来就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甚至不写作业了,老师批评后,他就和家长说谎,转移家长的注意力,总是逃避问题,久而久之,干任何不感兴趣的事情总是拖拖拉拉。针对这部分学生的问题情况,分析原因如下:

学习拖延就是在学习情景中的拖延,学生具有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但是却没有与能力相符合的行为表现。在小学生群体中学习拖延的现象普遍存在,相当部分小学生总会把作业推迟到最后时刻才做,或第二天到学校急匆匆地补做;有的小学生从主观上来说,希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活动,但当有更吸引人的事物或者感到自己能力不足时,就推迟或中断学习任务,经常听到的、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明天再做吧”、“有的是时间”、“马上,马上!”等。长期学习拖延的存在,不仅会造成小学生时间和精力的巨大浪费,继而会造成学习效率低,长此以往会造成自尊和自信的挫败,以及引发不良情绪,对小学生形成学习的“成就感”和”心理健康个性”的形成十分不利。

学生学习拖延的原因分析

1 学习兴趣不足、学习习惯没养成

许多小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科目上做的很快而且很主动,但是不喜欢的科目上,就做的很慢,十几分钟的课堂作业,别的学生都做完了,有的还在慢腾腾的做,有时放学了,还不能完成,最后只能留回家做了。

趋乐避苦是人的本能,人在遇到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情时,都很积极,效率挺高,但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总是逃避任务,磨磨蹭蹭,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阻挠自己去完成任务。

从心理分析角度来看,当人面对一件特别的事件时,由于潜意识的唤起,会让人产生焦虑,而人为的压抑这样的焦虑,就会引发逃避的行为。为逃避任务小学生往往采取充耳不闻,找借口,讲条件等来拖延任务的完成。

2、没有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效率低

当前小学生学习时间的自我管理是低效的、无计划的和缺乏策略的。普遍表现为小学生对时间概念模糊,没有紧迫感,他们做什么事情都不着急,也不知道尽快做完一件事会有什么意义,磨蹭拖拉又有什么不好,不讲究学习效率,认为只要把学习任务完成就好了。他们平时总是被动的执行父母或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学习长期处于随意状态,不会自己安排学习任务,不会科学分配时间,更不会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不知道到了什么时间就该做什么事情,这样的学生一旦有充足时间由自己支配,或是无所适从,或是放松自己,久而久之就造成拖延。

3、注意力和自制力的缺乏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特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小学生拖拉,注意力不集中,使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一听到什么动静就离开原来的活动去做别的事情。而自制力是小学生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对于一个自制力力较好的人来说,他既能勇敢地去执行做出的决定,又善于抑制那些不符合愿望、动机、行为和情绪的行为。与自制力相反的是任性。缺乏自制力的人往往对自己持放纵态度,对自己的言行不加约束。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导致做事情缺乏独立性、坚忍性、和一贯性。

4、过度的完美要求

根据调查发现,部分小学生的完美主义特质也是造成许多小学生学习拖延的一个重要原因。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往往脱离实际,对自己的期望太高,给自己制定过高的目标以致太苛求。由于给自己制定了过高的目标,所以在没有完全有把握成功地完成任务之前,不愿意动手去做,导致拖延;因为太苛求完美,在一件事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反而影响了其他任务的完成,从而形成了拖延行为,小学生的学习拖延大多属于后者,他们往往在一件不必要的细节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拖延了其他事情的完成,久而久之导致不良的行为。

二 学生学习拖延症的矫正对策

1、纠正学生拖延症之教师的策略

(1)科学布置学习任务

通常老师在进行作业布置的时候,为了提高熟练程度而往往要求小学生重复完成同样的作业,往往不能考虑到学生在兴趣、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方面的个体差异性。这往往造成部分好学生感觉作业太简单,不想完成,拖延完成;部分学生感觉太难,产生畏难情绪不会做两者都达不到提高的目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采取分层次作业,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和基础去布置作业,并在在作业的量,难度和作业式上作适当调整,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愉悦的成就感,因此满足的心理体验是解决学生作业拖延的有效的措施。因此,教师要分层次教学,循序渐进。

(2)有效的管理时间,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是让学习任务得以顺利及时完成的重要保障,它能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引导和帮助学生制订一份可行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制订计划时应紧密结合学生情况,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可从短期计划入手,按时间和任务制订双向计划,并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写清楚。每天能顺利地完成计划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体验到成就感,对以后的学习活动有积极的暗示作用,从而逐渐减少拖延行为。因此,实际教学中做到堂堂清,切忌漫灌式教学。

2、家长要“身传重于言教”

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拖延,许多家长和教师经常痛心疾首地诉苦:“我道理说了一箩筐,可孩子却充耳不闻,还是我行我素,该拖还是拖”,这是因为许多父母只重视“言传”,不重视“身教”,不断的给孩子进行说服教育,而自己本身的拖延习性却不改正,这种“双重标准”肯定不会被孩子接受和认可,因此,这样的教育效果也当然只能是微乎其微。父母如果要想矫正小学生拖延行为,必须在说服教育的同时,父母必须做到做事不拖拉,行事果断迅速、干净利落,说话做事不拖泥带水,做到“今日事,今日毕。”,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进而达到学习不拖延的效果。同时,家长要营造良好而安静的家庭氛围也很重要。

3、出现问题时积极进行心理干预与预防

对于学习拖延严重的学生来说,对其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和干预,改变其不良的行为问题和错误认知,也是改变学习拖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干预主要是最常用的就是活动干预和个体干预。活动干预主要是对小学生的学习拖延的活动干预可以进行“注意力训练”、“意志力训练”、“自我控制力训练”、“时间管理技巧的训练”等。因此,恰当的干预措施和方法能够使学生看到干预的效果,增强克服拖延的信心,最终改掉拖延的毛病。

综上说述, 教师在贯彻素质教育的同时,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 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使其身心获得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