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性方案对初升高学生引体向上成绩提升的实证研究
张金军
台州市黄岩区院桥初级中学 318025
一、引言
在初升高体育考试体系中,引体向上占据重要地位,是考查学生上肢力量发展水平的关键项目。良好的上肢力量不仅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引体向上动作,还能有效促进身体协调性的提升,对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当前学生引体向上成绩普遍偏低,与体育教育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探索提升学生引体向上成绩的有效路径迫在眉睫。
二、深挖背景:阐述研究根源
(一)中考改革:凸显体质关注
随着中考体育改革的持续推进,社会各界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度与日俱增。中考体育分值比重的逐步提高,旨在激励学生积极投身体育锻炼,切实增强自身体质。引体向上作为中考体育的核心项目之一,其成绩直接关联学生的体育总成绩,进而对学生升学产生重要影响。体向上在多年前就成为所在地区体育中考的必考项目,在无形中也让学生们得到了等多关注。
(二)成绩现状:揭示问题严峻
但历年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显示,我校初升高学生在引体向上项目上表现欠佳。优秀率与及格率双双低迷, *0 分”现象较为普遍。这既暴露出学生上肢力量的薄弱,也凸显出当前体育教学在该项目训练方面存在的不足。这一现状严重阻碍了学生体质的全面发展,与中考体育改革对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要求背道而驰,急需通过有效策略加以扭转。
(三)研究短板:指明探索方向
回顾现有引体向上相关研究,虽在成绩影响因素剖析、训练方法探索、教学策略研究及动作分析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明显局限。多数研究缺乏从多路径综合干预视角对引体向上训练效果的深入探究,无法为实际教学提供全面、系统且有效的指导。这为本次研究提供了切入点与方向,开展更具针对性和综合性的研究势在必行,以填补多路径综合干预研究领域的空白。
三、构建方案:详述实施举措
(一)精准定位:明确提升要素
通过广泛查阅资料、深度与专家交流以及全面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精准确定制约引体向上成绩的关键要素,涵盖上肢力量、身体协调性、规范动作技巧、良好心理状态、适宜练习频率与强度等。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左右学生引体向上表现,因此在方案制定时需全面考量、针对性干预。
(二)多元施策:设计干预维度
1.力量协同,强化体能根基:精心设计系统的力量训练规划,融入俯卧撑、哑铃练习等项目,着力增强学生上肢、背部及核心肌群力量。同时,安排跳绳、平衡训练等协调性练习,全方位提升学生身体各部位协同能力,为完成高质量引体向上动作筑牢体能根基;
2.技巧精析,规范动作要领:深度拆解引体向上动作,向学生细致传授正确握距、发力方式、摆动节奏等关键技巧。在日常训练中,适时开展友谊赛、冠军赛、进步榜等激励手段,让学生从中体验竞争、超越、提升等有益的心里感触。并在日常练习中、课后照片或视频打卡中发现错误动作时及时纠正姿势不对、发力不当、用力时机不适等错误动作,助力学生逐步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规范技巧,切实提高动作规范性与效率;
3.心理赋能,重塑信心心态:鉴于部分学生对引体向上存在畏惧、不自信等心理障碍,实施专业心理干预举措。通过鼓励激励、正面反馈以及成功案例分享等方式,帮助学生重塑信心,克服心理阻碍。同时,教导学生运用呼吸调节、自我暗示等方法,在训练与考试中始终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4.体重管控,淡化体重负面作用:由于部分学生的体重严重超出正常体重范畴,这不只影响学生身体健康,还会让对学生引体向上成绩的提升产生不良影响。此类学生的数量也有在提升的趋势。针对此类学生,需要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搭配适当强度的辅助练习让学生在日常练习中逐渐看到希望,慢慢拾取信心;
5.练习统筹,科学规划安排:制定科学合理的练习计划,依据学生个体差异,量身设定不同练习强度与频率。对于基础薄弱学生,从低强度、短时间练习起步,循序渐进增加负荷;对于基础较好学生,则安排更具挑战性的训练内容。此外,合理分配课上与课下练习时间,确保学生获得充足且持续的训练;
6.家校联动,凝聚教育合力:大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协作,让家长充分了解学生训练计划与进展。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学生提供必要支持与监督,如协助准备训练器材、督促学生完成课下练习任务等。通过家校紧密合作,为学生营造优良训练环境,保障训练计划高效执行。
(三)动态优化:推进方案实施
在方案实施进程中,密切关注学生训练状况与成绩变化。定期对学生进行测试,全面收集数据,深入分析学生各阶段表现。依据学生实际进展与反馈,及时灵活调整训练计划与干预措施。例如,当发现部分学生在某训练环节遭遇瓶颈时,即刻调整训练方法或增设辅助练习,确保方案始终契合学生需求,持续推动学生成绩稳步提升。力求尽快突破或者缩短瓶颈期的时间,让学生重拾信心。
四、呈现成效:展示方案成果
(一)成绩跃升:彰显显著进步
历经一段时间的计划性方案实施,学生引体向上成绩实现大幅跃升。实验前,参与研究学生平均成绩仅为 2.17 次,方案实施结束后,平均成绩攀升至9.13 次,提升幅度高达 32‰ 。这一数据有力证明了计划性方案对学生引体向上成绩提升的显著促进作用。
(二)个体差异:呈现多元提升
尽管整体成绩提升显著,但不同学生之间仍存在一定个体差异。深入分析发现,身体素质基础良好、训练态度积极且严格遵循计划执行的学生,成绩提升幅度更为突出。部分基础薄弱或训练中不够坚持的学生,虽成绩也有进步,但提升幅度相对较小。即便如此,所有参与研究学生均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不同程度进步,充分彰显方案的有效性与普适性。
(三)多维增益:实现全面发展
除成绩提升外,计划性方案在多个维度对学生产生积极深远影响。身体素质层面,学生上肢力量、身体协调性等显著增强;心理层面,学生自信心大幅提升,对体育锻炼态度更加积极主动;行为习惯层面,学生逐渐养成定期锻炼的良好习惯,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显著提高。这些积极影响不仅助力学生在体育考试中斩获佳绩,更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五、凝练结论:提出教学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多维度干预的计划性方案在提升初升高学生引体向上成绩方面成效显著。通过综合考量影响引体向上成绩的各类因素,针对性实施力量训练、技巧指导、心理干预、练习计划安排以及家校合作等举措,能够切实有效提高学生引体向上成绩;
2.个体差异在学生引体向上成绩提升过程中不容忽视。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和训练态度等因素会导致成绩提升效果各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充分关注学生个体特点,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3.计划性方案不仅提升学生成绩,还对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有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建议
1.早期融入,持续训练:部分学校七八年级时对引体向上技能的训练不足,导致九年级抓起来非常累人。建议从七八年级起将引体向上训练融入体育教学常规计划,让学生尽早接触并熟悉该项目。通过长期、持续的训练,逐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与技能水平,避免因九年级时间紧迫导致训练不足,确保更多学生在体育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2.因材施教,个性教学:体育教师应全面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与需求,依据学生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等因素,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对基础薄弱学生给予更多关注与指导,助力他们逐步树立信心、提升成绩;对潜力较大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训练内容,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关注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最终能看到每一位学生的进步;
3.丰富教法,激励驱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如游戏化教学、小组竞赛等,增添训练趣味性与吸引力,大幅提高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成绩进步显著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与奖励,充分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与自我超越精神;
4.深化合作,家校共育:想要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单单在学校的练习是显然不够的。进一步强化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合作,让家长深刻认识体育锻炼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体育训练,如陪伴锻炼、监督作业完成等。通过家校携手共进,为学生营造优良体育锻炼环境,促进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吴俊龙,简谈提升初中学生引体向上成绩的有效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24):P.90-90;
[2]杨丽娜,初中男生引体向上教学与锻炼的策略[J].知识文库,2019(014):P.143-143;
[3]温玉闰,如何快速提高引体向上的成绩[J]田径,7010/0081-D18_1Q;
[4]柳剑.干预初中学生引体向上教学策略的研究[J].田径,2021(06):15-16;
[5] 沈小冬,分阶“引”领稳步向“上”一一初中男生引体向上学练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18-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