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许三观卖血记》中血意象分析

作者

申琦

济南大学文学院,山东 济南,250024

摘要:《许三观卖血记》作为余华三部曲中的一部,通过主人公许三观反复卖血以维持家庭生计的故事,深刻揭示了“血”这一意象在小说中的多重内涵。本文通过分析许三观卖血的行为,探讨血在文中所代表的生命、亲情和血性三个层面的意义。

关键词:《许三观卖血记》;血;卖血;意象

血,最初指祭祀时向神灵敬献的牲畜血,后泛指人和动物的血液。它是生命存在的基础,支撑着人的生理活动,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力量。在《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为了家人和自己的生存,前后共卖了十一次血,每一次卖血都伴随着家庭的困境与个人的牺牲。血,作为小说的核心意象,承载着丰富的内涵。

一、血的显性内涵:生命

“血”在小说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作为生命的象征,卖血实际上是一种消耗生命的行为,通过许三观一次又一次地卖血后的身体感受,就能看出血代表生命。然而,许三观卖血又拯救了他人的生命,从这角度也能看出血的显性内涵——生命。

许三观第一次卖血,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身子骨结实。因为只有身强力壮的、生命健康的人才能卖得出血。这里就点出了血的显性内涵,血代表生命,卖血说明身体健康。这次卖血,许三观只觉着没有力气,还不头晕,几天就能恢复过来,可见生命还并未消耗。

第二次卖血,是为了一乐。一乐把方铁匠的儿子头打破了,急需钱财,许三观走投无路之下又去卖血。卖血钱交给方铁匠,治好了方铁匠儿子。因此,通过卖血,救回了方铁匠儿子的生命。

第三次卖血,是为了报复许玉兰,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许三观在得知一乐并不是亲生儿子以后,对许玉兰和一乐都产生厌恶心理。为了报复,他侵犯了林芬芳,满足了自己的欲望。为了林芬芳,又去卖血,卖血挣来的钱,一部分花在了林芬芳身上。叔本华说过:“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1]可见,许三观为自己的欲望卖血,就是为了自己的生命卖血,这同样体现出血的生命内涵。

第四次卖血,是为了一家的生计。当时正处饥荒,在一家人长期只喝玉米粥的情况下,他决定卖血挣钱。这次卖血后,许三观有了这样的感受:“我现在眼前一阵阵发黑,心跳得像是没有力气似的,胃里也是一抽一抽的”,[2]可见,第四次卖血相较于第一次,身体损害得多一些。

第六次卖血,是为了二乐。为了请二乐的生产队长吃饭,许三观再次卖血,这次卖完血,许三观感到身体明显不适,因此,许三观此次卖血对身体损耗得更多一些。

第七次到第十一次卖血,是为了一乐。一乐患肝炎,情况危急,许三观又开始连续地卖血。第八次卖完血,许三观感到寒冷;第九次卖完血,许三观倒在了地上;第十次卖完血,休克倒地。可以看出,许三观因为短时间内连续满血,身体素质大大降低,甚至差点失去生命。

小说最后,许三观年过六十,回想起过去卖血的经历以及过去的人,又想卖血,这次是为了自己卖血,但他被年轻的沈血头拒绝,因为许三观“身上死血比活血多”,[3]他的身体不似从前那样康健,没人再要他的血。这里与小说开头年长的女人所说的相照应:“我先是听人说,说他快有一年没去城里医院卖血了,我心里就打起了锣鼓,想着他的身体是不是不行了”,[4]因此,健康的人可以卖血,反之,卖血也说明身体是健康的,血在文中的显性内涵就是生命。

二、血的隐性内涵之一:亲情

尽管,许三观也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正在渐渐消耗,但是,他既是一位父亲,也是一位丈夫,他的家庭需要他去付出。所以,血在小说中还有一种隐藏的含义——就是亲情。小说中,血的亲情意蕴体现的最明显的就是许三观与一乐之间的种种事件。

第二次卖血前,虽然得知一乐并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许三观并不想为一乐赔付方铁匠儿子的医疗费,但是,为了不让自己和许玉兰辛苦积累的家业付之东流,许三观选择卖血,将挣来的钱用于替一乐还债,他承担的仍是一乐父亲的角色。

第四次卖血挣来的钱,许三观带着一家人去胜利饭店吃面条,唯独不带一乐,因为许三观还不能接受一乐不是亲儿子的现实。于是,一乐找何小勇认亲,但被拒绝,一乐便离家出走。起初的许三观并不担心一乐,随着天色渐暗,许三观也着急起来,并出门找到一乐,最后带一乐吃了他心心念念的面条。作为一位后爹,许三观虽然嘴上骂一乐,但他却是切切实实地养了一乐十一年。

直到有一天,何小勇生命危在旦夕,需要一乐这个亲儿子把何小勇的魂喊回来,许三观刀子嘴豆腐心,嘴上骂着何小勇活该,但还是让一乐去救自己的亲爹。最后,许三观宣告众人一乐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许三观对一乐的感情,可谓是超越了传统印象里后爹与后儿子的关系,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不只是存在于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之间。这一刻,“无血缘的冰冷现实被巨大的温情所融化”。[5]

许三观与一乐之间的亲情最深厚的一次,是第五次及以后的几次卖血。为了一乐和二乐能早日抽调回城,许三观卖了第五次血,为了给一乐治疗肝炎,他卖了第八到第十一次血,为此差点丢掉性命。寒冷的冬日、冰冷的河水、身体的痛苦,都没有击垮这位伟大的父亲,而当他的血卖不出的时候,他却崩溃大哭,因为他想的是“以后他的血没人要了,家里再有灾祸怎么办”,[6]这位父亲的心里总是惦记着家人。

三、血的隐形内涵之二:血性

李军廷曾说过:“‘血’喻指刚强热烈,指性格意志坚强,不怕困难,不屈服于恶势力的特质。‘性’指一个人的性情、脾气。”[7]因此,“血性”就是性格坚毅、不怕困难的品性。许三观的卖血过程,虽然是消耗生命的经历,但是,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他的赤诚和热烈,他为了家庭卖血,甚至差点失去性命,生活的苦难没有打倒许三观,他是一个有血性的人。

小说中的许三观,是一个普通的工人阶层,人性的弱点在他身上也有体现。如小说中,在许三观也侵犯林芬芳以后,和许玉兰争辩道:“你和何小勇弄出个一乐来,我和林芬芳弄出思乐来了没有?没有。我和你都犯了生活错误,可你的错误比我严重[8]”,可见,许三观“以五十步笑百步”的行为,足以见得他的心胸狭窄。

但是,许三观同时也具有人性的优点,那就是坚韧、抗争的血性,这还是体现在他的卖血过程中。生活的贫穷、身体的痛苦始终没有打倒许三观,面对苦难,他选择通过卖血来帮助家庭渡过难关。

在得知一乐患肝炎以后,他拉下脸面去找何小勇的女人借钱,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卖血。为了卖血,他逼自己喝冰冷的河水;为了一乐,哪怕在路上晕倒也坚决不去医院;为了一乐,哪怕之前因为卖血休克过,也选择去卖血筹钱。许三观的血性,并不似那种刻板印象中的血性,而更多的是一种坚韧和勇敢。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勇敢地承担家庭责任,就连卖血前也整顿好二乐和三乐,这是一个真男人,一个充满血性的真男人。

参考文献:

[1]叔本华.语丝[J].领导文萃,2015,(23):120.

[2][3][4][6][8]余华.《许三观卖血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5]马征.生命的冷与热——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中血意象分析[J].枣庄学院学报,2005,(0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