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陆伟东

广东元创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广东省湛江市 524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工程项目的体量逐渐增加,工艺工法也趋于复杂。从工程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工程项目质量、进度、成本等指标属于项

目实施阶段的核心指标,其若管理不当则有可能导致工程项目出现质量低下、成本超支等管理问题,显然并不利于项目的全面推进。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针对各类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同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其对于促进行业发展具有正面导向。而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所在。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对策

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建筑行业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新的时代背景也对建筑工程有了更加严苛的要求,对施工单位的管理也有了更加严格和细致的要求。建筑工程管理的操作方式,不仅关注建筑水平和质量,同时也关注单位的经济效益,通过两者之间的有效平衡,为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施工单位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应该减少不合理措施,通过各个项目管理任务的细化来更好地控制每个环节的工程质量,从而有效提高其质量管理水平,降低管理费用,促进工程的顺利进行。

1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

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是当前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许多建筑企业虽然制定了基本的管理制度,但往往存在覆盖面不全、操作性不强、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一是管理制度的系统性不足,未能全面涵盖工程管理的项目立项、设计管理、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导致管理出现盲区和漏洞。二是责任划分机制不明确,各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界定模糊,容易引发推诿扯皮现象,影响工作效率和管理效果。三是考核评价体系也不完善,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和奖惩机制,难以有效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1]。

1.2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对工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施工过程环节众多,施工管理人员应加大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工作。在实际的项目建设中,许多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较差,无法落实项目的具体项目责任。施工效率是影响项目进度的关键因素,对施工企业影响深刻,如果企业不能对施工时间进行有效的管控,会增加自身的建筑成本支出,反而会损失自身的经济效益,究其原因在于现场管理的疏漏、原材料采购混乱、存放失误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项目进度和施工效率。如果任由施工人员随意操作,专业性不足,不仅会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大部上升,还会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现象,进而导致单位的经济效益下降,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不利地位,无法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1.3管理措施存在滞后性

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还表现为滞后性。因为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够及时到位,都是在问题发生后再予以关注和弥补,必然难以形成理想的施工现场管理效果。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很多问题的出现都表现出了明显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并非在固定的时间出现,这对于管理人员提出了较大挑战。如果管理人员不能予以实时动态管控,则易增加出现各类问题和故障的几率。在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开展中,一些管理人员甚至并没有深入施工一线,仅仅在办公室中借助于定期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项目管理,就必然出现明显滞后性问题,无法针对施工中出现的异常问题予以及时处理,导致相应问题逐步恶化,最终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效果[2]。

2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提升的有效对策

2.1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健全覆盖全面的工程管理制度体系,包括项目立项、设计管理、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成本控制等各个环节,确保管理无死角。其次,明确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制定详细的岗位说明书和操作规程,避免职责交叉和模糊,还要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将质量指标、安全指标等纳入考核体系,激励员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再次,建立风险管理制度至关重要。而这需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同时制定应急预案以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最后,还要重视制度的执行力,定期开展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估,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建立制度定期评估和更新机制,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实际管理需求及时调整和完善管理制度,保持其先进性和适用性。

2.2加强施工阶段的管理

施工单位应该建立科学的施工管理模型,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加速项目的建设,使项目能够及时竣工。施工单位应注重加强现场施工与设备管理,细化各类现场作业管理的具体目标,比如进场人员安全管理、文明有序施工作业和文明消防工作等,将相关管理工作任务具体落实到相应岗位负责人的头上, 使其各项相关工作落实到位,保障整个施工过程的平稳顺利开展。施工单位要结合工程项目现场管理的具体要求,完善对应环节安全管理工作,从而提高工程项目统筹管理的效果。施工单位通过实施先进的施工手段来优化施工过程中的信息流,提高相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工作效率。施工管理人员应确保现场施工情况符合施工前制订的方案标准,避免施工活动中误差的出现。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使所有施工人员深入落实质量管控目标,并融入日常施工活动中,从而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推进。

2.3强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实施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科学实施是优化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根据设计方案的安排,合理调配各类资源,如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等,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衔接。如果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会对后续的工作产生连锁反应。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实施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密切关注各个施工环节的进展情况,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施工工序的顺利衔接。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适时调整,以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现场管理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加强现场管理能够确保施工单位按照方案的要求执行,减少违规操作和不合理的资源浪费[3]。同时,现场的监督工作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问题,避免因施工偏差而影响工程质量。

2.4做好相关工作人员的组织与协调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应注重协调好多方人员,确保所有施工现场相关的人员均可以积极参与其中,更好配合完成施工现场管理任务。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凸显协调作用中,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协调应予以积极关注,保障各个管理人员均可以在明确自身管理任务的基础上,分析和自身管理工作相关联的其他管理人员予以充分协调沟通,避免出现任何相互矛盾和冲突问题,力求将自身管理给其他管理人员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结语: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化是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常见管理问题,提出了信息化技术应用、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动态造价管理等对策。有效运用这些手段,不仅能够提升管理效率,还能确保项目的质量和经济效益,为未来的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汶泽.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05):25-27.

[2]陈超.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有效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07):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