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游戏化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吴薇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 215228
引言: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实际教学情况的观察,分析了当前小学美术游戏化课堂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评价之间的一致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具体、游戏与教学内容融合不紧密、评价方式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游戏设计、完善评价体系等改进措施,以提高小学美术游戏化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美术游戏化课堂的重要性
游戏化课堂可以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创作方式和思路,提高创造力。通过团体性游戏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形成良好的个人与集体责任感,认识到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些游戏环节可以设计为让学生观察并模仿真实对象,如模拟静物绘画、素描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观察细节,为美术创作打下基础。另外,游戏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让学生更为实际地在情景中体会美术艺术的独特性,进而熏陶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艺术之美,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二、小学美术游戏化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方面
部分教师在设计游戏化教学时,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具体,缺乏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深入分析和考量。教学目标往往过于宽泛,导致游戏活动的开展缺乏针对性,无法准确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游戏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方面
虽然游戏被引入到美术课堂中,但有些游戏与教学内容的融合不够紧密,存在脱节现象。游戏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可能只是单纯地享受游戏的乐趣,而没有真正学到实质性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三)评价方式方面
评价方式相对单一,主要以教师的主观评价为主,缺乏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多集中在学生的作品成果上,而忽视了学生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改进小学美术游戏化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涵盖美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维度,突出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确保游戏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明确的方向和依据。深入研究美术课程标准,结合人教版教材内容确定目标。如在《有趣的汉字》一课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可定为通过查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感受汉字特有的美;情感与态度目标是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发现美、创造美。根据学生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调整目标难度与内容。如低年级教学目标达成以“减”为主,降低要求和难度,像在人教版低年级绘画课中,目标可以是让学生能用简单的图形和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和基本感知。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相互渗透。以人教版《水墨游戏》一课为例,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水墨画的基本工具和特点,学会用墨和水的不同比例调出不同层次的墨色;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比赛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是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和热爱,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使目标明确具体,便于教学和评价。比如在人教版的手工课中,教学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在一节课内,按照给定的步骤,用彩色纸制作出一个具有一定造型和装饰的手工作品,如千纸鹤或花朵,且作品符合基本的审美标准,如色彩搭配协调、造型对称等 。
(二)优化游戏设计
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游戏,使游戏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效载体。除了常见的竞赛类游戏,还可以引入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小组合作等多种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以游戏:“细节大发现”为例。在欣赏《清明上河图》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不同人物的姿态和活动。通过此游戏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构成和细节,为绘画创作打下基础。准备一些写有不同颜色名称和其对应的色卡,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轮流抽取色卡,然后找到与之对应的颜色名称卡片,并说出该颜色在人教版课本某幅画中的运用。帮助学生学习色彩知识,增强对色彩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学生进行分组后,每个小组的第一位学生根据主题在人教版课本中选择一个元素开始绘画,然后传递给下一位学生,下一位学生要根据前一位学生的绘画内容继续创作,依次类推,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绘画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提升绘画技巧和创新思维。
(三)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互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家长评价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加强家校合作。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作品成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例如,评价学生在游戏中的参与度、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结论:
小学美术游戏化课堂教学评一致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小学美术游戏化课堂在教学评一致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游戏设计、完善评价体系等措施,可以提高小学美术游戏化课堂教学评的一致性,使游戏化教学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和成长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唐雅隽 .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游戏化教学的途径 [J]. 幸福家庭 ,2021,(19):141-142.
[2] 陈君 . 小学美术课堂中游戏化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 [J]. 考试周刊 ,2021,(58):152-153.
[3] 杨旭光 , 董琼 .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实施策略 [J]. 科幻画报 ,2020,(08):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