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利工程技术在水利工程发展问题对农业经济影响的作用

作者

马洋

湖南省水利水电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本文探讨水利工程技术在水利工程发展中对农业经济的影响。通过分析水利工程技术在提高农业灌溉效率、减轻农业灾害风险、促进农产品产量增长等方面的作用,揭示了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水利工程技术、水利工程发展、农业经济、灌溉效率、农业灾害、产量增长

水利工程技术在水利工程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农业经济具有深远影响。本文旨在探讨水利工程技术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分析其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1. 水利工程技术对农业灌溉效率的影响

1.1 现代化灌溉技术的应用

现代化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滴灌技术通过管道系统将水精准地滴入作物根部附近土壤,极大地减少了水分蒸发与渗漏损失,能根据不同作物需水特性灵活调节水量与滴灌频率,在干旱地区及水资源稀缺区域优势明显。例如在新疆的棉花种植中,滴灌技术使水的利用效率提高了 30% - 50%,同时减少了土壤板结,有利于棉花根系生长。喷灌则利用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在空中形成水滴落下,可覆盖大面积农田,适用于多种地形,且能在灌溉同时调节田间小气候。

1.2 智能灌溉系统的优势

智能灌溉系统借助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灌溉的智能化管理。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条件、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并将数据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系统依据预设的灌溉模型与算法,自动分析数据并决策灌溉时机、时长与水量。如在蔬菜种植基地,当土壤湿度低于设定阈值且天气预报无降雨时,智能系统自动启动喷灌设备,精准控制喷水量与范围。智能灌溉系统不仅能避免过度灌溉与灌溉不足,还能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需水变化动态调整灌溉方案,大大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效率,节省人力成本,实现了农业灌溉的精细化与科学化,是提升农业灌溉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

1.3 集成灌溉管理方案的效果评估

集成灌溉管理方案综合考虑了水源、灌溉技术、农田布局、作物种类等多方面因素,其效果评估对于优化灌溉策略至关重要。评估指标涵盖灌溉均匀度、水分利用效率、作物产量与品质等。同时,对方案实施的经济成本与环境效益也需评估,包括设备投资、运行维护费用以及对土壤肥力、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等。综合全面的效果评估能够及时发现方案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进与完善集成灌溉管理方案提供依据,确保其持续提升农业灌溉效率。

2. 水利工程技术在减轻农业灾害风险中的作用

2.1 洪涝灾害防治技术措施

水利工程中的防洪堤、水库、排水泵站等设施在洪涝灾害防治中发挥关键作用。防洪堤能阻挡洪水侵袭,保护农田与村庄安全,如长江中下游的千里江堤,有效抵御了多次洪水冲击。水库可在洪水期拦蓄洪水,削减洪峰流量,调节河流水位。例如三峡水库在汛期通过科学调度,成功拦截大量洪水,减轻了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排水泵站则能及时排除农田内涝积水,在暴雨后迅速恢复农田生产条件。此外,河道整治工程通过拓宽、加深河道,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减少洪水漫溢风险。这些洪涝灾害防治技术措施相互配合,形成了完善的防洪体系,有效降低了农业因洪涝灾害遭受的损失,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2.2 干旱灾害缓解技术应用

干旱灾害缓解技术主要围绕水资源调配与节水灌溉展开。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南水北调,将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引向干旱缺水地区,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水源,缓解了北方地区长期干旱对农业的威胁。在本地水资源利用方面,修建蓄水工程如塘坝、水窖等,蓄积雨水与地表水,在干旱季节用于农业灌溉。同时,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微喷灌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灌溉效益。例如在甘肃的干旱地区,通过推广滴灌技术与修建水窖,在降水量较少的情况下保障了农作物基本生长用水,减少了干旱对农业产量的影响,降低了农业生产的干旱风险,增强了农业应对干旱灾害的能力。

2.3 土壤侵蚀防治与水土保持工程

土壤侵蚀防治与水土保持工程对于保护农田土壤肥力与生态环境意义重大。梯田建设是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通过将山坡地修成梯田,减缓坡面径流速度,减少土壤冲刷,如黄土高原地区的梯田,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同时便于灌溉与耕种。植树造林与种草护坡工程能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利用植物根系固土,拦截雨水,减少雨滴对土壤的直接冲击。在河流源头及山区,营造水源涵养林,可调节径流,改善区域水文条件,降低洪水与土壤侵蚀风险。此外,谷坊、拦沙坝等工程设施能拦截泥沙,防止泥沙淤积农田与河道,保护农业生产环境,维持土壤的生产力与农业生态平衡,从根本上减轻农业灾害风险。

3. 水利工程技术促进农产品产量增长的机制

3.1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是促进农产品产量增长的重要途径。滴灌、微喷灌等技术能精确控制灌溉水量与时间,确保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获得适宜的水分供应。以草莓种植为例,采用滴灌技术可使草莓果实大小均匀,糖分含量提高,产量相比传统漫灌增加 20% - 30%。这是因为精准的水分管理避免了土壤过湿或过干对根系的损害,促进了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同时减少了病害发生。在果园中,微喷灌技术能在高温干旱季节及时为果树补充水分,提高果树的坐果率与果实品质,如苹果的果形端正、色泽鲜艳,产量也显著提升。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优化水分供给,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环境,直接带动了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提高。

3.2 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农业生产

水资源综合利用将水利工程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提高了农业产出。一方面,通过水利设施对地表水、地下水、雨水等多种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与存储。例如在南方水稻种植区,利用灌溉渠道将河水引入稻田,同时修建蓄水池塘收集雨水,在水稻需水关键期进行补充灌溉,保证了水稻生长的充足水源,使水稻产量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开展水产养殖与农业种植的复合经营模式,如稻田养鱼。鱼在稻田中觅食,可减少害虫与杂草,鱼的排泄物又为水稻提供肥料,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互动,在不增加水资源消耗的情况下,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价值,促进农产品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4结语:

水利工程技术在水利工程发展中的应用对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创新和应用水利工程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减少灾害风险,促进农产品产量增长,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明, 李华. (2022). 水利工程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水利科技, 28(3), 56-68.

[2]王强, 刘娟. (2023). 水利工程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35(4), 1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