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播音主持艺术和诵读艺术的市场融合发展

作者

段建海

湖北广播电视台 430071

摘要:本研究聚焦播音主持艺术与诵读艺术在市场环境中的融合发展态势。深入剖析二者的艺术内涵、表现形式及受众认知差异,探讨市场需求变化、媒体技术革新以及文化消费升级等因素对其融合的驱动作用。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出促进二者融合发展的策略建议,旨在为播音主持与诵读艺术在新时代市场背景下实现协同发展、提升艺术影响力与商业价值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播音主持艺术;诵读艺术;市场融合;艺术创新;传播策略

在当今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与媒体融合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播音主持艺术和诵读艺术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播音主持艺术凭借其广泛的媒体传播平台和专业的语言表达技巧,在广播电视、网络直播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诵读艺术则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情感传达魅力,在文化传承、文学推广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和受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二者的界限逐渐模糊,融合发展趋势愈发明显。

一、播音主持艺术与诵读艺术概述

(一)播音主持艺术的内涵与特征

播音主持艺术是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电子传媒媒介进行信息传播、节目串联、情感沟通与舆论引导的艺术形式。其特征显著,具有规范性,严格遵循普通话语音规范及语言表达逻辑;即时性,在直播或实时录制中需快速组织语言、应对突发状况;互动性,通过与嘉宾、观众互动增强传播效果;多角色性,需在不同节目类型中扮演引导者、讲述者、评论者等多样角色,以精准传达信息、营造节目氛围,适应不同受众需求与节目情境,是大众传媒领域的关键语言艺术环节。

(二)诵读艺术的内涵与特点

诵读艺术是以文学作品为蓝本,通过富有情感与韵律的声音表达,展现作品意境、传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它强调对作品的深度理解与感悟,诵读者需深入剖析文字背后的情感、文化内涵,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其特点包括情感性,以情动人,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韵律性,注重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把握,如诗歌诵读中的平仄押韵处理;表演性,通过表情、肢体动作辅助声音表达,增强艺术感染力,在文化传承与文学传播中有着独特的价值与魅力。

(三)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在于都以有声语言为核心表达手段,都注重语言的感染力与表现力,都在一定程度上承担文化传播职能。区别方面,播音主持艺术更侧重信息传播的准确性与时效性,服务于各类节目内容的整体架构与流畅推进;诵读艺术更专注于文学作品的艺术呈现,对作品的文学性挖掘更深,表演空间相对更具独立性与专注性,二者在艺术侧重点与应用场景上存在差异又相互补充。

二、市场融合发展的驱动因素

(一)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

随着社会发展,受众对文化产品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播音主持风格与诵读形式,而是渴望二者融合带来的新颖体验。例如,文化类节目观众既希望有播音主持的专业引导,又期待诵读艺术的情感渲染。同时,不同年龄段、地域、文化背景的受众需求差异促使市场寻求融合创新,以拓展受众群体,满足大众在快节奏生活中对高品质、综合性语言文化产品的需求,提升文化消费的丰富度与深度。

(二)媒体技术的革新推动

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界限。网络直播、短视频平台等新兴媒体为播音主持与诵读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空间与传播渠道。例如,主播可在直播中灵活切换播音主持与诵读模式,增强内容吸引力。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能为诵读艺术创造沉浸式场景,提升艺术感染力。数字化音频处理技术可优化声音效果,使播音主持与诵读艺术在技术助力下更好地融合呈现,突破传统的表现形式与传播局限。

(三)文化消费升级的影响

当下消费者文化消费观念升级,更注重文化产品的内涵、品质与体验感。播音主持艺术与诵读艺术融合能提升文化产品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例如,文化旅游景点中的语音导览,融合播音主持的清晰讲解与诵读艺术的感染力,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文化体验。消费者愿意为这种融合性的高品质文化产品支付更高费用,从而推动市场主体积极探索二者融合发展路径,促进文化消费市场的升级与拓展。

三、市场融合发展的策略

(一)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整合播音主持与诵读艺术的教学资源,开设融合性课程,如 “播音诵读综合表达”。课程内容涵盖二者的理论知识、技巧训练及融合实践,培养学生在不同场景下灵活运用两种艺术形式的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媒体机构、文化企业合作搭建实习平台,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锻炼融合技能。同时,开展跨学科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为培养兼具播音主持与诵读艺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满足市场对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强化品牌建设与差异化竞争

播音主持与诵读艺术从业者及相关机构应注重品牌塑造。挖掘自身独特优势,如知名主播以其独特嗓音与风格定位品牌形象。在节目创作或活动策划中,融入特色文化元素或创新形式,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例如,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诵读节目品牌,结合当地风土人情与播音主持的传播技巧,吸引特定受众群体。通过品牌建设与差异化竞争,提高在融合市场中的辨识度与影响力,拓展市场份额,推动行业整体发展。

(三)建立合理的市场监管与评价机制

政府相关部门与行业协会应协同建立针对播音主持与诵读艺术融合市场的监管机制。规范市场准入标准,确保从业者具备相应资质与素养。加强对内容的审核,防止低俗、虚假信息传播。同时,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艺术质量、传播效果、市场影响力等多维度评价融合性作品与项目。例如,设立专业奖项,激励优秀融合创作;通过观众反馈、数据分析等手段动态评估市场表现,为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导向,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播音主持与诵读艺术融合市场的有序繁荣。

四、结语

播音主持艺术与诵读艺术的市场融合发展是文化艺术领域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通过深入分析其驱动因素、表现形式、案例经验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我们看到了二者融合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与广阔前景。在融合过程中,既实现了艺术创作的多元创新,又拓展了市场空间,为受众带来了更为丰富精彩的语言艺术体验。然而,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仍需克服诸多困难,如解决人才培养瓶颈、应对市场竞争压力、平衡艺术与商业关系等。展望未来,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环境的持续演变,播音主持艺术与诵读艺术有望在深度融合中进一步彰显其独特魅力,为文化产业的繁荣注入新的活力,在传承与弘扬优秀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卿. 论播音主持艺术与诵读艺术的内在关联[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23(02): 45 - 50.

[2] 康辉. 媒体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发展[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2(03): 66 - 72.

[3] 赵忠祥. 诵读艺术的传承与市场拓展[J]. 艺术百家, 2021(05): 10 - 15.

[4] 李修平. 播音主持与诵读艺术在文化传播中的协同作用[J]. 新闻战线, 2020(08): 22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