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舞蹈剧场的意境营造

作者

张笑林

河南大学 河南开封475000

【摘要】数字化舞蹈剧场是一个融合了传统舞蹈艺术与现代数字化技术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它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手段,如动作捕捉、实时交互、多媒体投影、VR和AR等技术,实现了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数字化舞蹈剧场的意境营造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技术、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通过技术融合与创新、历史文化的致敬与传承以及艺术与科技的对话,数字化舞蹈剧场成功地营造出了独特的意境。《俑》系列中数字化舞蹈剧场作品,探索着中国数字化舞蹈剧场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数字化舞蹈剧场,意境营造,《俑Ⅱ》《俑Ⅲ》

一、数字化舞蹈剧场的特点

(一) 融合性

数字化舞蹈剧场将舞蹈艺术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体验。数字技术丰富了舞蹈作品的表现手段,如VR、AR、全息投影等,这些技术使得舞蹈作品能够在虚拟与现实之间自由穿梭,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二) 创新性

数字化舞蹈剧场充分利用了数字技术的创新性和可塑性,打破了传统舞蹈创作的束缚。通过数字技术的支持,舞蹈编导可以创造出更加复杂和富有想象力的舞蹈场景和动作,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观赏体验。

(三) 互动性

数字化舞蹈剧场强调观众与舞蹈作品之间的互动性。通过数字设备,观众可以参与到舞蹈表演中,与舞者进行实时互动,提升观赏体验。这种互动性不仅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还使得舞蹈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四)多样性

数字化舞蹈剧场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视频舞蹈、互动舞蹈游戏、虚拟现实舞蹈等。这些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和喜好,使得舞蹈艺术更加贴近大众生活。同时,数字化舞蹈剧场也为舞蹈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可能性。

二、舞蹈作品中意境营造的作用

意境营造在舞蹈作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舞蹈艺术的核心魅力所在,也是连接舞者、作品与观众之间情感共鸣的桥梁。以下详细阐述意境营造在舞蹈作品中的几个主要作用:

(一)情感表达

意境的营造通过舞蹈的编排、舞者的表演以及舞台设计等多方面的努力,将作品中的深层情感细腻地展现出来。当观众在观看舞蹈作品时,通过舞者的表演和舞台上的各种元素所营造出的意境,能够引发观众内心的共鸣,使他们与舞者产生情感上的联系和互动。使观众能够深切感受到舞蹈所蕴含的情感世界。

(二)形象塑造

通过特定的场景布置、灯光效果、音乐配合等,舞蹈作品能够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场景更加生动、逼真。

(三)审美体验

意境的营造还能够提升观众的审美体验。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时,不仅关注舞蹈动作本身,更会被作品中的意境所吸引,从而沉浸在一种美的享受中。这种审美体验不仅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舞蹈艺术的魅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四)创新形式

传统的舞蹈表演往往局限于舞台空间内,而意境的营造则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现代科技手段,将舞蹈表演拓展到更广阔的空间中,这就需要舞蹈创作者在编排和表演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尝试。通过探索新的表现手法、融合不同的艺术元素等方式,最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意境效果,从而推动舞蹈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观赏体验。

(五)文化传承

通过营造特定的意境效果,舞蹈作品能够生动地表达出特定的文化主题和价值观念,从而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尤其在一些历史题材的舞蹈作品中,意境的营造还能够帮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通过模拟历史场景、还原历史氛围等方式,舞蹈作品能够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综上所述,意境营造在舞蹈作品中具有深化艺术表现力、增强观众共鸣、推动艺术创新和传承文化价值等多重作用。它是舞蹈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舞蹈作品能够打动人心、流传千古的关键所在。

三、数字化舞蹈剧场中的意境营造的优势

数字化舞蹈剧场中,技术手段在意境营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创新的方式和强大的表现力,为观众创造出沉浸式的艺术体验。以下是数字化舞蹈剧场在意境营造中的几个主要优势:

(一) 表现空间与形式的拓展

VR和AR这些技术能够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创造出超越现实的虚拟环境。在舞蹈剧场中,VR和AR技术可以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舞蹈场景,仿佛置身于舞蹈所描绘的世界中,从而大大拓展了舞蹈的表现空间。

全息投影技术能够在舞台上呈现出三维立体影像,使观众看到更加真实、生动的舞蹈画面。这种技术不仅增强了舞台的视觉效果,还使舞蹈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多样化。

(二)艺术感染力与沉浸感的增强

通过精确控制光线和阴影,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在舞蹈剧场中,光影效果与舞蹈动作相结合,能够增强舞蹈的艺术感染力,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舞蹈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声音、光线和电子设备的综合应用能够创造出震撼的视听效果。例如,在舞蹈表演中,配合音乐节奏变化的光影效果可以引导观众的情绪,使他们更加沉浸在舞蹈所营造的意境中。

(三)舞蹈叙事与表达的创新

数字化的舞台装置可以根据舞蹈剧情的需要进行灵活变换,为舞蹈作品提供丰富的背景和支持。例如,在表现历史题材的舞蹈中,可以利用数字化舞台装置模拟出古代宫殿、战场等场景,使观众更加直观地理解舞蹈所讲述的故事。

智能穿戴设备如:LED服装、动作捕捉器等可以实时捕捉舞者的动作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展示。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舞蹈表演的精准度,还使舞蹈作品在表达上更加生动和富有创意。

(四)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深化

通过互联网平台将舞蹈作品进行数字化传播,可以使更多的人接触到优秀的舞蹈艺术。这种传播方式不仅扩大了舞蹈艺术的受众范围,还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舞蹈艺术交流。

数字化技术还可以为观众提供互动体验的机会。例如,在虚拟现实舞蹈演出中,观众可以通过佩戴VR设备参与到舞蹈表演中,与舞者进行互动和交流,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舞蹈艺术的魅力和内涵。

综上所述,技术手段在意境营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通过拓展表现空间与形式、增强艺术感染力与沉浸感、创新舞蹈叙事与表达以及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等方式,为观众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生动逼真的艺术体验。

四、中国数字化舞蹈剧场作品《俑Ⅱ》的意境营造分析

首先,《俑Ⅱ》充分利用展馆空间,让舞蹈与空间产生互动,同时运用多媒体制造独舞、三人舞的拓片效果使舞俑在底幕中起舞,以俯视视角表达“出土”的意愿,群舞中联袂而舞的十个影子与现场十个舞者一一对应,相向起舞,呼应奔跑。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观众在观赏时,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艺术空间之中,与舞蹈、与科技、与历史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对于这一汉唐剧场来说,“旧”与“新”的碰撞火光四射,尤其在《俑Ⅱ》的双人片段中,编导在创作时追求还原陶俑历史原貌,数字交互正是编导所找到的历史“真相”在现代的依托之物,足以看出编导对于“做旧”与“时尚”的解读和对历史的态度。

其次,作品在音乐和光影的配合下,进一步强化了意境的营造。从整个作品的开始,鼓点与网格光影充斥在剧场中时,观众依然已经进入了编导所设计出的神秘的历史空间之中。整个作品音乐的选择与舞蹈的节奏、情感相契合,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和谐统一;光影的变幻则为舞蹈增添了更多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让观众在光影交错中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五、中国数字化舞蹈剧场作品《俑 Ⅲ》——站立俑的意境营造分析

“它植根于古代历史记忆的想象。在 这种想象中,光束仿佛时光机器,带大家穿过历史的 隧道,走进古老而厚重的过去,舞者时而飘浮在光海 之上,时而从光墙中破冰而出,时而被湮没在烟海之 中……各种幻象交叠在一起,观者仿佛穿越天际,置身宇宙。”

(一)创作理念

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站立俑”为灵感,旨在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再现古代奢华生活的片段,同时探索历史与当下的对话。通过“光”这一媒介,作品不仅展现了舞俑的静态美,更赋予了它们动态的生命力和情感表达,让观众在光影交错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神秘。

作品的核心在于激光系统的实时交互性。激光师通过手势操作,结合深度传感器和AI算法,实现对手部姿态的精准捕捉和实时转换,从而在舞台上构建出各种立体光雕。这种技术不仅要求高度的精确性,还需要与舞者的表演紧密配合,形成无缝的视觉体验.

同时,作品十分巧妙地利用了传感系统,由双目红外摄像头组成的传感系统,能够在无光环境下实时跟踪双手的多个点位,确保激光在空间中自由构建,满足作品复杂的视觉需求。

编程与艺术创作融合,是作品成功的关键。通过不断的磨合与迭代,团队开发出了能够实时驱动的激光系统,并根据艺术需求不断优化和完善。

(二)意境营造的艺术效果

首先使作品达成了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作品通过激光光束和光体在舞台上的呈现,营造出一种古朴厚重又诡谲神秘的历史氛围。观众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汉墓主人轻歌曼舞、奴仆成群的奢华生活场景。

其次创造出光影交错的视觉盛宴。舞者在光束的遮挡下破土而出,时而飘浮在光海之上,时而从光墙中破冰而出,各种幻象交叠在一起,形成了一场令人目不暇接的视觉盛宴。

最后引发出情感与想象的共鸣。作品不仅展示了舞俑的外在形态,更深入挖掘了它们的情感世界。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被带入了对古代历史记忆的想象之中,感受到光束如同时光机器般穿越历史的隧道。

综上所述,《站立俑》是一部集历史、科技、艺术于一体的创新之作。它通过激光实时交互技术将古代文物与现代舞台表演完美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既具历史厚重感又充满现代科技感的视觉盛宴。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新媒体艺术的无限可能,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历史与当下的新视角。

结语

在数字化舞蹈剧场的探索之旅中,我们见证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交融及如何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意境。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手段,舞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舞台空间,而是跨越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营造出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艺术世界,让我们看到,当古老的文化遗产遇上现代科技的光芒,能够绽放出怎样璀璨夺目的艺术之花。《俑Ⅱ》与《俑 Ⅲ》的成功,不仅是对数字化舞蹈剧场艺术形式的一次有力探索,更是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一次成功实践。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艺术的持续探索,数字化舞蹈剧场必将为我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视觉盛宴与心灵触动,继续在艺术的殿堂里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类似《俑Ⅱ》与《俑 Ⅲ》这样的优秀作品涌现,它们将继续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讲述着古老而又永恒的故事,让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数字时代得以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代晓蓉.演变与重构—媒体艺术视野中的数字化剧场研究[M].人民出版社.2021.

[2]田湉.汉唐舞蹈剧场中的数字交互实践[J].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23(8):78-87.

[3]田湉.汉唐舞蹈剧场《俑》系列创作手记[J].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21(6):1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