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调控教学节奏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顾晓芬
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
摘要:在全民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各个科目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都在逐步完善,其根本目标是为了促进小学生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老师要逐渐地把学和教结合,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调控教学节奏,促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成效。基于此,本文就以“有效调控教学节奏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为主题,研究分析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以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和指导,促使学生核心素养能力不断发展,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品质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节奏;调控
引言:新课标规定,老师不但要懂得课本的内容和课程要求,还要懂得学生的真实需要和思想状态,才能确保课程教学有效运行,让同学们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这就对语文教学品质和教学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新课标教学要求,加强对教学方法创新,有效调控教学节奏,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就成为当前语文老师的主要教学工作。本文研究分析这一点,对于指导老师教学创新,促进学生高效率学习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意义。
一、优化整合课程内容,理顺教学逻辑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的要求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与终点,语文教学要始终突出学生主体,辅导、引导学生在正确的学习思路指导下展开高效率学习,促使学生能够灵活把控学习进度。这就要求老师能够理顺教学逻辑,把控教学节奏,提供给学生科学有效地教学引导。对此,可应用大单元教学,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方式,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如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秋天》教学中,教学目标是通过认识生字、偏旁、会书写,培养学生建立起组织和应用语言的学习能力;通过插图认识秋季,从秋季的特点中赏析美、感受美,发展学生审美素养。基于上述目标要求,首先组织学生默读,初步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接着组织学生阅读《小小的船》《江南》等文章,体会作品中描述的江南水乡风光和美丽的夜空,引导他们阅读《四季》,从不同的篇章中体会到不同作家对季节的描述方式,体会到不同作家作品中的四季之美。这些课文都是描写风景的,通过阅读分析,同学们真切地体会到了自然的美丽,从而培养出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之情。为更好地巩固学习成果,可组织学生根据所学的“写景”文章,模仿或重写课文内容,有一定水平的同学可以把积累的词汇、作者的描写手法、自己的人生经历融入到写作中。这样既可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整体提高,又可使单元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提高整体教学效率。
二、组织信息化合作探究,提高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为同学们创造了广泛的沟通环境,让他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协作、讨论,一起解决问题,实现知识分享和能力的相互补充。所以,老师可以根据教科书内容,设置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合作学习任务,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或者是协同软件,以一个小组的方式,分配任务、收集信息、讨论、交流、完成任务,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升教育品质与成效。
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教学为例,设置“古诗中的情感表达”合作探究任务,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这首古诗词创作背景、作者经历等资料,组织学生阅读、讨论、分析这篇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例如有的小组选择从诗词中的意境、感情抒发出发,探究王安石在泊船瓜洲时情绪的转变;有的小组选择从诗词中的辞格、语言使用等角度,剖析诗词的艺术韵味;有的小组选择创意写作,展示自己对诗的认识与再创造能力。在协作学习中,各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地利用自身的优势,比如有些学生收集数据,有些学生组织信息,有些编写分析报告。在交流与探讨中,积极学习聆听别人的看法,并对别人的看法表示尊重,从而养成较好的交际技巧、团体协作能力。其次,老师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与支援,协助解答他们所面临的难题,同时也要运用线上协作平台、学习论坛等工具,组织学生线上沟通和交流,锻炼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三、创设教学情景,加深学习体验
创设教学情景,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性、体验性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增强他们内部学习动机,促进他们在情景中自主地使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并在实际操作中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要想提升学生学习体验,老师可以将教学情景和学习任务群组相结合,将研究任务以具体情景进行连接,建立发展型的学习任务群,使语文学习更接近于真实生活,使得语文教学充满趣味性和自主性,促使学生乐学、想学,进而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教学中,本文主要赞美了母亲的伟大和无私,体现了母亲与孩子的深厚感情,以这一线索为主题,在教学引入过程中创设情景“假设你就是写出《慈母情深》的作家,即将要接受记者的采访,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采访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采访情景切入,提出以下任务问题,加深学生学习体验,实现深度学习目标。第一个问题是“妈妈肯花钱帮你购买一本书,你为何不高兴,而是去买一听水果罐头?”第二个问题是“这篇文章叫《慈母情深》,你对“情深”的理解?“情深”又是怎样体现的呢?”第三个问题是“文章前半部分主要是关于家里和工厂的情况,一直到文章中间,妈妈才出现,你觉得文章前半部分要不要去掉?为了使读者对“妈妈”这个角色有更深刻的认识,我们要不要在文章中增加一些关于“妈妈”的描写?”第四个问题是““我”的情绪经历过好几次改变,你觉得是哪些原因让“我”改变了想法,连购买书的念头都没有了?”第五个问题是“设计思维导图,展示故事起因、经过、高潮、结尾。你觉得这个故事结尾怎么样?你想让这个故事以什么方式结尾?”
结语
总之,有效调控教学节奏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是现在及未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发展趋向,是实现现代化高品质素养育人目标的关键所在。语文学科文化底蕴深厚,与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于学生文字审美和文学素养养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语文老师要持续加强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合理把握教学节奏,促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稳扎稳打,夯实语文知识和能力基础,促进个体学习能力和素养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尹吉祥.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J].文学教育(下),2018 (06):188.
[2]剧智敏.把握小学语文节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S1):168.
[3]秦艳.调控教学节奏 成就卓越课堂——浅谈小学语文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策略[J].新课程(上),2016(0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