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发展格局下国有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路径研究

作者

杨玲

浙江烟草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310000

摘    要:文化软实力体现在企业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国有企业现有的文化建设体系已不能适应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积极探索以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发展与国有企业总体布局相适应的“数字+”工作格局,树立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以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文化建设;软实力

1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谈高质量发展时曾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企业文化软实力是以增强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等方面的认同感,从而成倍增强企业竞争力为最终目的的学科概念。企业文化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分支,是落实中央号召的重要途径,文化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文化软实力亦是国有企业得以稳定持续发展的根基和源泉。在“互联网+”模式下,如何提升国有企业文化软实力,对塑造国有企业良好形象、打造核心竞争力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提升国有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

2.1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企业文化建设是国有企业强根铸魂的重要内容。近几年,大多数国有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约摆在突出的位置,这是国有企业目光向内、练好内功,从资源拉动转向内生驱动的一种表现,也是国有企业进一步走向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体现。企业有文化,员工有自信,发展才有后劲。发展国有企业先进文化,广泛凝聚职工精神力量,把文化软实力融入企业发展各方面,让文化建设在企业落地生根,切实将精神力转化为生产力,助推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2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国有企业塑造良好形象的战略选择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名片,是企业展示形象的基础。对内而言,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理念在企业内部形成的关心人、帮助人、引领人的文化氛围,向员工传递正能量,激发其活力,让其在工作中有成就感、幸福感。对外而言,企业文化是企业多年形成的“无形资产”,代表着企业形象,体现在企业的品牌战略、社会形象等因素所带来的公众认可程度。构建国有企业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将精实文化内涵传播出去,对外展示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体现社会责任感,彰显企业独具特色的底蕴,塑造国有企业塑造良好形象。

2.3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国有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改革发展的助推器,对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对外扩张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企业文化能激励、协调员工,将各种精神内涵价值观念在企业内部相互传递,激发职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改善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而起到教育员工、培养人才的作用,提高职工创新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进而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3国有企业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国有企业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在“高压”势态下,国有企业积极寻求变革和突破,破茧重生,树立“用文化管企业”、“以文化兴企业”的理念。在新的发展阶段,国有企业正在不断修炼“文化内功”,以文化自信筑牢思想之基,凝聚力量之源,推动“文化强企”,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强大支撑。近年来部分企业秉持以精实管理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全过程,为企业改革转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4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探索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立的,需要日积月累慢慢渗透才能水滴石穿。遵循“党建与文化并轨,文化与业务共生”的指导思想,做到企业精神和理念入脑入心,文化因子注入企业制度、流程等各个方面,企业文化体现在员工的具体行为中,需要扎实推进制度、平台、创新、标杆等文化建设,形成与“党建领航、文化驱动、全方位融入业务工作”发展总体布局相适应的工作格局。因此,国有企业要加强“数字+企业文化”发展规律研究,开展智慧企业文化系统建设,让企业文化工作搭上“智慧互联”的快车,通过建设纵向管控、横向互动的一体化平台,实现组织扁平化管理、业务无死角监管,推进互联网技术与企业文化工作深度融合。

5.1数字+制度,规划文化发展方向,加强文化整合力

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塑造良好企业文化的重要方式。加强文化体系建设的首要举措就是筑牢制度之基,升级管理制度,达成“文治”和“法治”的融合发展。

要使用先进思想理念将文化融入制度,从而启发、引导塑造个人的行为模范。企业应当注重推动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有机融合,培育党建文化、管理文化、业务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法治文化、廉洁文化一体融合发展的全方面文化体系。推动企业文化与管理机制深度交融,通过制度赋能激发和提升文化建设的活力、

在战略发展层面上,要推动文化建设同服务员工需求相适应。围绕业务技能成长,开展辅助性的多元文化建设。例如聚焦综合素质提升需求,强调跨部门间协作文化;聚焦工作生活互助,建立“成长伙伴”制度;聚焦党团建设实践,建立党员和非党员学习阵地。文化建设与员工生活相互结合、渗透,让硬性的制度“活”起来,才能真正化为员工的行动准则。

5.2数字+平台,凝聚文化建设共识,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承载企业文化价值观、提升文化软实力离不开载体平台建设。拓展成全方位的文化驿站,提供互动式、情景式的文化交流空间,多形式、分层次丰富员工的文化体验。开展线下沙龙、座谈会、培训、参观学习,鼓励青老结对互动,促进创新思维碰撞,做到资源互通有无。例如建设党建智慧平台,将党建思想教育、组织换届选举、党费收缴、组织关系转接等具体业务线上化、数字化,实现党建工作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内容全覆盖、领域全覆盖和群体全覆盖。将各类党建业务数据标准化如发展党员流程,形成信息流、工作流、监督流的环形流动,实现党建工作数字化感知、大数据处理和智能化应用,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发挥文化创新在软实力建设中的“助推器”作用,促进创新增值和“四位一体”软实力体系的形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同时促进后备人才队伍持续发展。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其在学习型文化氛围中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化以及综合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5.3数字+标杆,展现文化建设成效,弘扬文化精神风貌

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国企优势,培育优秀文化。将党建文化逐步延伸到企业办公楼,升级党建文化园和党建文化走廊,综合运用电子屏幕、公司内网等宣传载体,搭建全方位的党建文化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党建文化凝心聚力作用。在基层落地成果展示、先锋党员事迹展示、党业融合成果展示、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展示等,实现文化成果上墙,把文化园建设为党建文化宣传新阵地。

通过榜样的力量,可以让企业文化建设事半功倍。企业文化的高度认同者与模范践行者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全体员工共同践行企业文化,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巨大的现实生产力。组织具有实效时性的身边典型宣传,实现“干事创业”精神的教育和熏陶,营造争当实干者的浓厚氛围,把担当作为的标杆树起来,向实践中生动的先进典型学习,起到凝聚人心、弘扬正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