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长江文化在数字媒体艺术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及实践探索

作者

聂子琁

武汉东湖学院 湖北武汉 430212

摘要:数字媒体艺术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文化的表达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对长江文化内涵与艺术表现形式的分析,结合数字媒体艺术的多维度表现手段,探讨长江文化在数字媒体艺术学习过程中的应用与创新,提出具体的长江文化融入数字艺术创作的实践路径。数字化技术通过创意工作坊、跨学科合作和互动设计等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有机融合,为长江文化的再现与传承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

关键词:长江文化;数字媒体艺术;艺术创作

一、引言

长江,作为中国的母亲河,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历史底蕴,长期以来在中国的社会生活、文学艺术、民俗风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其创新性、互动性和多元性,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将长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现代艺术创作相结合,成为当前艺术教育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讨长江文化在数字媒体艺术学习中的实践探索,重点分析数字艺术创作中如何融入长江文化的元素,并提出适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以期为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与长江文化的创新传播提供参考与启示。

二、长江文化的内涵与特色

(一)长江文化的概述

源于我国长江流域辽阔地域和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文化的发祥地十分丰富。横跨多个省份的长江流域,以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涵盖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历史遗址和多元的民族文化。长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从古时的楚文化、巴文化,到近现代的江南文化、红色文化,多样性、包容性都很显著。长江既是我国经济、文化、交通的重要动脉,又是各种民俗、艺术、语言、哲学思想的发祥地和传播地,是我国长江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长江流域文化的发祥地和传播地。

(二)长江文化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

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长江流域作为中国文化的标志之一,为艺术家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在传统艺术形式中,如江南水乡的山水画、民间戏曲(如沪剧、黄梅戏)、与长江有关的诗文、歌赋等,无不表现着长江文化的独特魅力,彰显着人文精神风貌,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民间美术作品,是全国著名的民间艺术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长江既是自然景观的载体,又是人们生活表达媒介,也是人们精神追求的媒介,更是地域情感的表达媒介。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学习特点与需求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定义与发展

数字媒体艺术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艺术创作、表达和传播的全新艺术形式。它突破了传统艺术的界限,将视觉、声音、互动、虚拟空间等多维元素融合,创造出丰富的艺术体验。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网络技术和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媒体艺术逐渐从实验性质的创作走向主流艺术领域。其发展经历了从静态图像、数字绘画到动态图像、视频艺术,再到沉浸式互动体验和虚拟现实(VR)等多种形式的演变。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学习特点

跨学科、创意性、技术性的紧密结合,是数字媒体艺术的学习特点所在。数字媒体美术首先要求学生既要有艺术创作方面的功底,又要掌握计算机科学、图形学、编程、动画制作等技术技能,这就使得数字媒体艺术的学习呈现出一种技术与艺术交融的特点,而数字媒体艺术在学习中的表现,首先,在数字媒体美术的学习中,创意是核心要素。学生在技术层面上不但要得心应手,而且要有打破传统艺术形式束缚的创新思维,在数字环境中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方式,这样才能有创新思维。数字媒体艺术强调的是互动性和受众参与,所以学习者在发现前所未有的创作机会的同时,往往要面对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交互设计等新兴技术所带来的挑战。

四、长江文化融入数字媒体艺术学习的实践探索

(一)长江文化元素的数字化呈现

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把传统文化的符号转换成数字艺术形式,给它的表现力、交互性都是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这是由长江文化元素的数字呈现出来的。利用数字化手段可以将长江原有的景观、古迹以及民俗风情,通过三维的模式、虚拟的影像或是交互式的经历,转化出来。像观众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置身于长江流域的景观图片、古代的乡土,甚至是通过身临其境的交互式的展览来体会一下长江的历史变迁与文化底蕴的脉搏变迁。数字化还使得江河之流、船之游、民间庆贺之典等长江文化中的符号元素在数字画面中得以动态呈现,其表现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大大增强。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

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特别是传统文化如长江文化与现代艺术创作相融合时,创新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潜能,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运用在数字媒介艺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学重要手段,个案分析法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分析成功的数字艺术作品,了解如何将长江文化元素与数字技术相结合,从而在创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在批判性思维。比如,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一些数字艺术作品中如何表现长江的水域、舟船或民俗节庆等要素,从中汲取灵感,在自身创作中学到怎样把这些文化符号表达出来。跨学科合作法将历史、文学、艺术等学科的内容融入到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从多角度促进学生对长江文化的深厚内涵的理解。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结合各学科知识进行创作,通过项目式学习,增强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结语

数字技术既给传统文化以新的表达与继承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又给艺术创作带来更加宽广的机缘,通过对长江文化在数字媒体艺术学习中的探索与实践而得以展示和借鉴。作为国粹文化,其深厚历史积淀及地域特色的丰富的长江,为数字艺术创作提供着不二之美的素材。学生通过对数字技术应用的创新教学方法与运用数字化技术,在加深对传统文化认识和认同上之外,将长江文化的元素融入到创作过程中来,从而促进传统文化在创作过程中的融会贯通。在数字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将更深层次地促进长江文化在数字媒介艺术上的创新与传播,数字媒体艺术将得到更深层次的促进。

参考文献

[1]彭伟.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设计创新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113-114+117.

[2][1]彭伟.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设计创新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113-114+117.

[3][1]刘晓园.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创新研究——评《数字媒体技术概论》[J].中国科技论文,2021,16(12):I0012-I0012.

作者简介:聂子琁(2003-)女,汉族,湖北黄冈,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