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

史玉秀

宁阳县第二实验中学,山东 泰安 271400

摘要:随着新课标以及核心素养的推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较为频繁,并且也是重要的教学组成,在提高学生各项能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在全等三角形中所包含的知识较为复杂,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开展大单元教学已经成为各个教师广泛关注的问题了,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本中的内容提高大单元教学的科学性,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全等三角形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进行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大单元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在以往学习中常见的难点,有序地组织好不同的教学活动,并且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力度,帮助学生应对在大单元学习中存在的各项难题,以此来满足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目标

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大单元“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旨在多维度、深层次地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既注重学生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理解,又更加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空间观念、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数学应用意识等方面的训练。该教学设计其核心是通过精心设计的系列教学活动,带领学生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

首先,教学设计强调让学生深刻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并灵活运用,通过在生活中举例、直观地演示图形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建立起直观而深入的理解。同时,通过逻辑推理与证明过程,让学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性质,并能准确地识别与运用不同情景下的全等三角形,从而发展学生严密的数学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1]。

其次,教学设计突出空间观念,通过对图形进行变换、折叠、拼接等练习,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体会图形的移动变化,认识全等三角形的空间位置及相互关系,进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及几何直觉。这些活动既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于全等三角形的认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与积极性。

最后,教学设计重在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设计系列具有挑战意义的问题情景,例如用全等三角形来解决现实问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带领学生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以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

(一)结合特定的图形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这一大单元的教学设计,与具体图形相结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旨在通过直观的图形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同时培养其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2]。

具体图形可为生活实物、教具模型,也可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首先指导学生对这些特定图形进行观察与分析,使其从中找出全等三角形所具有的性质与规律。如教师可出示两个一组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并让学生观察其边长和角度是否相等,这样就可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将其与具体图形相结合来讲授,既能让学生对全等三角形这一概念有更直观的认识,又能有助于学生对其判定定理有更深刻的把握。例如,在教授SSS(边边边)判定定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直尺来测量两组三角形的三边长度,然后比较它们是否相等,从而得出判定定理的结论。另外,与具体图形相结合的教学也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觉,通过对具体图形的观察与运算,使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空间位置与关系及其相互转化与对称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一直观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几何概念和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与特定图形相结合的初中数学大单元“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是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还能够培养其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为其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理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这一大单元的教学设计,运用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梳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思维导图作为可视化知识整理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点集成到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中,使其对全等三角形中的有关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记忆[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判定定理及应用实例进行梳理,教师可先给出思维导图的基本框架,再由学生在理解与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填补与完善。如填充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后,学生可按SSS、SAS、ASA、AAS顺序排列,每一个定理下面都标出它的应用条件及结论。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理的优势在于有利于学生建立明确的知识结构,避免知识点遗漏或混淆。同时,思维导图也有助于学生在知识点间建立联系与衔接,进而更深刻地认识全等三角形的内在逻辑与规律。另外,学生通过亲手整理并绘制思维导图,也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维能力。教师也可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过程的回顾与巩固。以单元复习阶段为例,教师可依据思维导图使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知识进行复习与梳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与此同时,教师也可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共享各自的思维导图,以促进相互学习与参考。

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开展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大单元“全等三角形”的教学设计,是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知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既能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知识结构,又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对学生随后的数学学习起到强大的辅助作用。

(三)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这一大单元的教学设计,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是重要教学方法之一。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能够更直观地认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发展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通过设计系列动手操作活动,来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全等三角形在教学中的神奇与奥妙。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纸片裁剪出两组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并通过旋转和平移等手段来验证这两组三角形的全等性。这类活动既有助于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定义及性质的理解,又能发展空间观念及几何直觉。教师在基本动手操作活动之余,可指导学生做一些探究性实验,如教师可让学生探索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三角形是否可以用剪拼的方法转化为全等三角形。这类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又能发展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也需重视对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团队精神的培养。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协作完成作业。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使全等三角形知识得到较好的掌握。同时,小组合作也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协作精神,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较为突出,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大单元教学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强化对学生的指导力度,以此来促进大单元教学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姚侠.初探大单元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安徽教育科研,2024(30):70-72.

[2]王金华.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探索[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19):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