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角下高校与民间艺术美术的融合发展
张芮晗 任艳斐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濮阳市 457001
摘要:本文从美育的视角出发,探讨了高校与民间艺术美术融合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通过分析当前高校美育的现状和不足,以及民间艺术美术的独特价值和面临的传承困境,提出了高校与民间艺术美术融合发展的策略和建议。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丰富高校美育的内容和形式,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能为民间艺术美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双赢。
关键词:美育;高校;民间艺术美术
引言:在当今社会,美育作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其美育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与此同时,民间艺术美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挑战。因此,探讨高校与民间艺术美术的融合发展,对于提升高校美育水平和促进民间艺术美术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美育的现状与挑战
(一)当前高校美育的实施情况
现今,众多高校已经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将美育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心策划并开设艺术鉴赏、艺术创作等多元化课程,旨在全面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其艺术素养,进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些举措无疑体现了高校对于美育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坚定决心。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必须正视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美育课程内容的单一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尽管已经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内容往往局限于传统的艺术领域,缺乏与时俱进的更新和拓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艺术多元性的认识和体验。
同时,教学方法的陈旧性也是制约高校美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他们渴望更多的互动、实践和创新。因此,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成为高校美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师资力量的薄弱也是影响高校美育实施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一些高校在美育师资方面仍存在缺口,专业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升。缺乏专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将难以保证美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民间艺术美术在高校美育中的缺失
民间艺术美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至关重要。然而,当前高校美育体系中,民间艺术美术的地位未得到充分重视,课程设置缺失,导致学生对其了解不足。这不仅阻碍了艺术的传承,也限制了高校美育的发展深度与广度。为了弥补这一缺失,高校应积极探索将民间艺术美术融入美育课程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邀请民间艺术家进校园、开设相关讲座和展览等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民间艺术美术的魅力。同时,也可以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美术课程,丰富美育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民间艺术美术的认知和兴趣,进一步推动其传承与发展。
二、民间艺术美术的独特价值与传承困境
(一)民间艺术美术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
民间艺术美术,这一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审美价值,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件民间艺术美术作品,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向世人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和传统。
对于学生而言,深入了解和欣赏民间艺术美术,无疑是提升其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艺术作品,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民间艺术美术所蕴含的独特审美观念,也能引导学生们拓展视野,提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二)民间艺术美术面临的传承困境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民间艺术美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传承困境。一方面,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逐渐离世,新一代的传承人才却难以寻找,这导致了民间艺术美术技艺的逐渐失传。许多传统的技艺和手法,由于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正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普及和审美观念的转变,民间艺术美术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渐萎缩。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美术作品,由于其独特性和手工艺性质,难以适应大规模生产和市场化的需求。这使得民间艺术美术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减弱,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面对这些困境,如何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需要政府、社会和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视。只有这样,民间艺术美术才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高校与民间艺术美术融合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一)构建多元化的美育课程体系
为了充分利用民间艺术美术资源,高校应当深入挖掘这些资源的教育价值,并将其巧妙地融入美育课程体系之中。通过这一举措,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美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使之更加生动多彩,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学习体验。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可以考虑开设民间艺术美术鉴赏课程,让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和欣赏各种民间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同时,通过民间艺术美术创作课程,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实践,感受创作的乐趣,培养创新思维和艺术创作能力。此外,民间艺术美术实践课程则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实地参观民间艺术工作室,与艺术家面对面交流,从而更加直观地了解民间艺术美术的制作过程和技艺传承。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
高校在推动美育工作时,必须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训。一方面,高校应加大对美育教师的引进力度,积极招聘具有民间艺术美术背景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另一方面,对于现有的美育教师,高校应提供系统的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传授民间艺术美术知识和技能给学生。
同时,邀请民间艺术美术传承人进校园是一项富有成效的举措。这些传承人不仅具备深厚的艺术功底,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承使命。通过他们的讲座、教学等活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民间艺术美术的韵味和价值,从而增强对民间艺术美术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三)开展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
高校与当地民间艺术美术产业的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意义。通过校企合作,双方可以共同开展项目研发、产品创新等活动,推动民间艺术美术与现代科技、市场需求的结合。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民间艺术美术的市场竞争力,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和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还能为高校美育提供宝贵的实践平台和教学资源。
结语:高校与民间艺术美术的融合发展是提升高校美育水平和促进民间艺术美术传承的有效途径。通过构建多元化的美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以及开展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等措施,我们可以实现高校美育与民间艺术美术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还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敏.民间美术融入高校美术教育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05):36-38.
[2]徐珊珊.民间美术融入美术教学的价值与策略思考[J].新美域,2024,(03):58-60.
女 1993.10.10 汉族 河南省濮阳市 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2024年度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 “新时代乡村教师的职业困境与消解策略研究”(2024-ZZJH-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