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心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行急诊介入患者中的疗效评价

作者

杨雅琴 陈 霄 任碧圆

内蒙古包头市国药北方医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中图分类号:R543.6

急性心肌梗死伴有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其病情危急,虽然经过急诊介入病情有所好转,但多数患者伴有 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造成患者对治疗与护理配合度较差,生活质量的下降。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表现为 冠脉血液供应突然下降或阻断,导致对应心脏发生持续的缺血,导致心脏发生坏死,约 75% ~ 95% 的急性心 肌梗死患者伴有心律失常,从而导致疾病进展,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1]。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积极而 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控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的关键。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 干预。双心护理属于双心医学,在重视患者心脏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更多的关怀与心理护理,加强 对患者的心理等方面的照护。该模式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同时,还应注重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与护理,从 而减轻患者的心理问题,促进患者的健康 [2]。本研究以本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为例,对基于 双心护理展开重点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 2024 年 1 月至 2024 年 11 月间 100 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男 30 例,女 20 例,年龄 45 ~70W ,均值(57.78±2.23)岁;观察组,男 28 例,女 22 例,年龄 46 ~ 71 岁,均值( 57.69±2.31 )岁。上述资料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伴有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年龄为18-75 岁;患者发病12 小时就诊;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

排除标准: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存在严重认知障碍;存在心脏搭桥等心脏手术史;存在恶性肿瘤;患者不愿意参与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患者在急性期需绝对卧床,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病情加重。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改善患者心肌缺氧状态。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缓解胸痛,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以低脂、低盐、易消化食物为主。对于恶性心律失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1.2.2 观察组

双心护理:(1)心电监护及急救措施: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各项生命指标,如心率和血压等。护士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电图,特别是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如果有任何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进行抢救。护士必须熟悉使用各种急救医疗器材的操作,以保证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快速准确地进行抢救。同时,对心电监护结果进行记录,使医师能够得到正确的诊断结果,并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2)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由于心肌梗死患者疾病严重,容易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从而增加心脏的负荷,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护士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并针对性地给予患者帮助。通过对患者的耐心倾听与鼓励,使其消除焦虑,增加康复的信心。同时,将病情、治疗情况和预后等细节详细告知患者和家属,使其对病情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减轻心理压力。(3)用药护理:严格按照医嘱,辅助患者合理用药,严密观察用药效果和副作用。临床上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后,会出现低血压等副作用,所以,护士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在必要情况下,护理人员还要给予患者溶栓、抗凝等药物,避免患者出现出血等并发症。(4)生活护理:急性期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护士要帮助患者做好饮食、生活护理,以免加重心脏的负荷。在此期间,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注意少食多餐,少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减轻心脏的负担。注重病房环境的安静和舒适,尽量减少外界的刺激。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循序渐进的进行床上肢体活动等康复活动,以利于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5)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护士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使患者了解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的病因、症状表现和防治等,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与自我管理水平。通过观察患者的心率变化,能及早发现并发症。还要注意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不能擅自停用或减量。(6) 家属和社会支持:在患者的康复中,家属的支持起着重要的作用,护士应鼓励家属主动地参与患者的治疗,为患者提供精神支持和生活帮助。通过与家属的交流,引导其对患者进行情感支持与生活护理。同时,要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给予患者康复指导等社会支持,使患者早日重返社会。

1.3 观察指标

1.3.1 SAS 评分

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SAS 满分为60 分, >50 分为焦虑情绪, <50 分为情绪正常。

1.3.2 SDS 评分

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分为4 级,满分为53 分, <41 分为情绪正常。

1.3.3 Barthel 自理能力评分

利用Barthel 指数(Barthel Index),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分。

1.3.4 住院时间记录与统计两组的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 SPSS24.0 处理,计量数据( )行t 检验,计数资料 n(%) 实施 X2 检验,差异显著以 P<0.05 表示。

2 结果

2.1 SAS 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SAS 评分评分更低,(P<0.05)。

表 1 对比 SAS 评分( x ± s )

2.2 SDS 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SDS 评分更低,(P<0.05)。见表2 :

表 2 对比较 SDS 评分( x ± s )

2.3 Barthel 自理能力评分观察组的Barthel 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

表 3 比较 Barthel 自理能力评分( x ± s )

2.4 住院时间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ΦΦ<0.05 )。见表4 :

表4 对比住院时间( x ± s )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 脉急性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冠状动脉粥 快速堵塞冠脉,造成心肌缺血。高血压、 。由于缺血引起的心电活动异常,容易诱 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同样会导致心律失常 有恶性心律失常,其临床表现各异,病情轻 的 ST 段抬高等心电图情况,并可以观察到恶性 现心悸等严重症状。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 虽 康复依然关键。

双心护理是一种全方位的护理方式,其既要重视患者的生理健康,又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双心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双心护理,可以对患者进行身心护理,改善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通过对患者进行严密的心脏监护,包括左室射血分数等心脏功能参数,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可以提高心脏功能。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情况,对患者进行药物及血流动力学的支持,使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稳定。双心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其焦虑程度较高,不仅影响疗效,而且会加重病情。双心护理是指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与鼓励,减轻患者的焦虑,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4]。护士要有耐心地倾听患者的想法,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通过健康教育,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增强对治疗的信心。护士要给患者讲解病因、预后等方面知识,使患者建立起健康的疾病观和治疗观。双心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有明显的疗效。双心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理机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该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的全面恢复[5]。

在实验中,采用 SAS 量表对患者焦虑程度进行评价。在入院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 SAS 无明显差别,(P>0.05),说明患者在入院时的焦虑程度是相同的。通过双心护理,观察组的 SAS 评分随住院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双心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双心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使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使患者的焦虑得到了缓解。采用 SDS 评分对患者的抑郁状态进行评价,观察组 SDS 评分更低,(P<0.05)。这说明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双心护理,可以减轻其抑郁情绪。双心护理重视患者心理需求,并给予患者个体化的心理支持,可以使患者的抑郁情绪得到明显的缓解。在Barthel 自理能力评分中,观察组的评分更优,(P<0.05)。说明双心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双心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康复指导,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住院天数是衡量患者康复及疗效的重要指标。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P<0.05。说明双心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有直接的影响。双心护理在注重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也注重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的恢复,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6]。

总之,将双心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具有明显的效果。通过对患者进行综合的病情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可以使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 张晓静 , 王宝珠 , 陈志苑 , 董霞 , 魏琴情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延长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的因素研究 [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26(04):403-406.

[2] 洪雅如 . 心电监护仪辅助下系统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医疗装备 ,2024,37(14):126-129.

[3] 朱春雨 . 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 [J]. 中国民康医学 ,2024,36(13):34-36.

[4] 刘佳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及 24 h 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效能 [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8(10):102-105.

[5] 王璐璐 , 吴莉 . 介入分层护理路径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 医学版 ),2024,21(02):149-153.

[6] 赵丽娟 , 李国超 .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中西医结合急性心肌梗死电子杂志 ,2023,11(21):59-61.

作者简介:杨雅琴(1982—)女,人,汉族,大学,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为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疾病及介入诊疗相关护理。

项目名称:双心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行急诊介入患者中的疗效评价

项目编号:GYBFGS202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