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黄河流域县域生态治理与经济保护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

韩晴晴 李洪岩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济南市,250103

摘要: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其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菏泽市东明县为研究对象,探讨县域生态治理与经济保护的协同发展策略。通过对东明县生态治理现状的分析,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绿色产业为导向的协同发展路径。研究表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而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和企业参与,实现双赢局面。

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经济发展;协同发展

引言

黄河流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尤其是水资源短缺和污染加剧,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菏泽市东明县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县,面临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挑战。本文旨在分析东明县在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中的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为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东明县生态治理现状分析

(一)生态环境现状

东明县坐落于黄河河畔,倚水而兴,自然风光旖旎,然而工业扩张的步伐悄然改写了这方水土的命运。水体污染与土壤侵蚀,两大生态危机交织上演,考验着当地的生存与发展。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之后,地方政府果断出击,编织起生态治理网络。其中,湿地保护首当其冲,划定了保护区,实行严格管控,生态恢复项目也在紧锣密鼓的展开。湿地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也是地球的“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东明县精心规划了湿地生态恢复方案,着力改善水域环境,以提升整体生态质量,力图还大自然一份纯净。其中,水资源管理则被视为生态治理的重头戏,东明县深知科学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出台了一系列水资源保护政策,加强水源地监管,严守水质安全防线,以确保每一滴水都得到妥善呵护,服务于生态与民生所需。[1]

(二)经济发展现状

石化与制药产业是东明县的经济支柱,一度拉动了GDP高速增长,却也不免留下资源枯竭与环境破坏的阴影。面对挑战,政府锐意进取,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绘制绿色发展蓝图。以高附加值、低污染为目标,新兴产业渐露锋芒,传统行业脱胎换骨,一条以绿色产业为主线的经济新路正在铺就。绿色理念融入企业日常运营,技术创新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企业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绿色技术的应用推广蔚然成风。东明县的龙头企业尤其突出,它们不仅追求经济效益,更将环保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大力投资环保设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生产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协同并进:黄河流域县域生态治理与经济保护的双赢策略——以菏泽东明县为视角

(一)科技创新驱动

1.构建创新平台

东明县敏锐的发现科技进步对于绿色转型的深远意义,于是积极推进多元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政企研协同创新体系,加速了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进程。这些平台汇聚了高等教育、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核心优势,专注于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绿色领域,进行深度研究与应用开发,架起了实验室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在平台功能全面,除了提供核心技术支持外,还创建了创业孵化、资金对接等增值服务,为中小企业创造健康成长的土壤,催生市场新生力量。这一系列举措的目标在于塑造一个包容共生的创新环境,吸引顶尖人才与优质资本,共同推动东明县迈向绿色发展的新征程,展现科技赋能下的生机勃勃景象。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东明县有效地整合了多方资源,实现了科研与产业的无缝衔接。[2]

2.推动绿色研发

东明县在绿色技术的研发方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推出一系列扶持措施,鼓励企业投入到环保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中。这些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多种形式的支持,旨在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激发其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在政策的推动下,企业纷纷加大了对绿色技术研发的投入,尤其是在节能降耗、废物回收等领域,寻求新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了推动绿色技术研发,企业内部成立了专门的环保研发中心,聚焦于提高生产工艺的能源效率和减少排放。同时,东明县还举办了绿色创新竞赛等活动,鼓励企业间的知识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绿色发展面临的挑战。[3]这些绿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为东明县乃至整个地区的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最后一句话是作为总结。通过政策扶持与企业积极投入,东明县在绿色技术研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政策引导与企业参与

1.完善政策体系

东明县注重长期规划,精心布局,制定了涵盖广泛的生态政策体系,确立了一个细致严谨的框架,清晰界定企业和个人在生态保护方面的责任边界。此政策系统不仅确立了高标准的环境保护准则,而且详尽规定了各项政策的具体实施步骤与监控环节,以保证所有措施能够有效落地。企业因此获得了确切的环保使命,例如减污限排、废料合规处置等硬性要求,以及与其匹配的评估与奖罚机制,促使企业将绿色理念融入日常运营,实践绿色承诺。这一连串的政策安排,既为企业提供了稳健的规则依据,又推动了社会整体对绿色发展的认同与遵从,彰显了政策在引导绿色发展路径上的关键角色。同时,东明县的政策体系,通过对责任与权利的有效划分,创建了一个透明公正的运行环境,让生态保护不再仅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企业行动和社会共识。

2.加强公众参与

东明县充分认知到群众的力量在生态治理中不可估量的价值,倡导全民参与,共筑生态梦。这一系列深入民心的教育宣传计划,目的是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强化其作为生态保护主体的身份感知。其中,社区、校园、传媒等多元平台,一起构筑起立体化的信息传播网络,广泛普及环保知识和激发了市民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这不仅局限于理论学习,更着重于实际行动,如生态修复、垃圾分类、节能减排,鼓励每个人成为环境守护者,营造出浓厚的参与文化。在政策层面上,东明县开创性地设置了多样反馈通道,如意见箱、热线电话,倾听每一位公民的心声,汇集民间智慧,使生态治理更加贴近民意,更具实效。这种自下而上的互动方式,不仅增强了政策的民主性,也让每位参与者感到自身在绿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全民参与的热情。[4东明县的实践经验表明,唯有将个体微光聚合,方能在生态文明的宏大叙事中绘出斑斓色彩。

结论

东明县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县域,其生态治理与经济保护的协同发展策略为黄河流域其他县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通过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东明县成功地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未来,东明县应继续加强生态治理,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为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县域能够借鉴东明县的成功经验,共同努力,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玉洁.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治理的跨行政区域协调机制研究[D]. 山东工商学院,2023.

[2]沈威. 气候和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机理研究[D]. 河南:河南大学,2022.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韩晴晴+女+山东省临沂市人+2005年2月+汉族+在校学生+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济南市+250103+在校学生

第二作者:李洪岩+女+山东省聊城市人+1997年1月+汉族+研究生+助教+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济南市+250103+职业教育学、学生教育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