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信息安全态势预测方法

作者

吴炜华

350424198107070017

摘要:在网络时代持续推进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不可避免存在恶意攻击,导致用户数据泄露、服务中断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用户网络安全。对此,本文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针对网络信息安全态势预测方法展开分析,深入探讨网络信息安全态势预测技术应用要点,结合实际情况,全面采集网络安全数据信息,并根据具体需求,对数据信息实施归一化处理,精准计算相关风险值,提高预测效率,全面保护用户安全隐私,实现安全态势预测目标。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大数据分析;安全态势预测;风险值

前言:近年来,互联网用户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安全风险问题日趋严重。在实际预测、处理过程中,传统防火墙等安全预防技术无法精准呈现网络安全动态,为进一步提高网络防御能力,相关人员需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态势预测,结合大数据技术,精准分析网络环境中的攻击、威胁与漏洞,全面反映网络状态安全要素,根据实际需求,引入注意力机制不断优化,缩减预测时间,提高预测结果的可参考性,进而保证通信网络的安全健康运营,为用户信息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一、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信息安全态势预测技术概述

网络信息安全态势预测技术作为一种综合\全面的预测技术,其可对已发生网络安全危险进行处理,并采用动态化呈现方式,深入研究潜在风险,在预测未来不确定事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危险隐患,实现防患于未然目标。针对关键技术而言,主要涉及安全风险数据库设计、危险评估模块技术的预测估计以及云安全检测技术等内容。以云安全检测技术为例,其作为一种代表性的数据技术,有效体现大数据时代的网络信息特征。在实际应用期间,通过基于云计算数据处理方法,可综合分析风险预测评估模块的预测结果,确保最终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处理潜在隐患安全,根据实际需求,可精准判断未知的病毒行为。在这期间,需加强云数据测算,使其明确各个节点的异常行为。以网络信息系统为核心,将异常数据与网络安全态势未来分析实施对比,有助于相关人员挖掘隐藏的恶意软件、隐藏木马病毒,并落实处理流程,将其上传到云端计算中心,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病毒以及恶意软件实施数据包损坏,或应用密码拆解技术,全面消除潜在危险。

二、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信息安全态势预测步骤

(一)网络安全事件数据采集

在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期间,相关人员需全面采集网络安全事件数据信息,根据不同事件的时间、特点,应采用针对性的标签进行标记,做好安全事件数据分类整理工作。在这期间,需统一数据格式,以XML格式为事件报告主要形式。在网络安全预测期间,结合维度特点分析,具体粒子实际速度与位置维度具有一定差异性,相关人员可基于网络安全粒子变化分析网络安全状况,第n个粒子变化表达式为:

通过不断对粒子最优位置进行识别更新,可确定网络信息的态势粒子安全契合点。在这期间,通过不断分析预测情况、情景所需的内容,进一步找到粒子群的最佳位置,并将其进行归一化处理,能够明确实际场景情况。在这期间,应严格遵循安全与分析原则,采用基础的关联分析技术,并将其与安全规则库相结合使用,使其可以包含各种类型以及地址的安全时间,进而拓宽数据采集范围,完成网络安全事件数据采集工作[1]。

(二)计算网络安全事件风险值

在做好网络安全事件数据信息采集工作之后,相关人员需充分考量相关规则与事件的匹配度,精准计算每项安全措施的风险值,进一步获取计算风险值的参数,为后续风险值计算提供依据,例如,优先级、资产价值以及可靠性等。在这期间,需定义攻击顺序,以资产价值这一参数为例,需明确关键衡量标准,以网络部署设备为核心,将其分别分为非常重要、重要、相对重要、相对不重要阶段,主要描述对网络部署设备损坏的损失。同时,优先级作为网络攻击的严重程度,主要包含非常严重、严重、相对严重、相对容易、不严重等阶段,主要是对网络安全影响进行分析[2]。在做好分类的情况下,相关人员可进一步分析场景,以安全信息数据描述分析、攻击和保护为主,运用开源入侵系统,进一步获取风险信息,并根据相关熵度计算网络实际安全值。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需以较高质量风险为主,计算每个周期的网络安全状态定量值。引发网络信息安全态势变化难度越高,相应的网络信息安全态势变化难度就越大。对此,相关人员可将引发网络信息安全变化难度优先级设为1、2、3,并将其风险进行一对一设置,例如,高危、中危、低危等。具体网络信息安全态势评估相关矩阵如表1所示。

结合上述表中内容分析,其主要代表指定指标关联评价的密切程度,便于相关人员确定风险发生率以及安全风险的严重性,实际风险发生频率区间如表2所示。

从根本上来说,风险程度能够直接反映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负面程度,风险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代表优先级,代表资产值,代表风险值,代表可靠性。

在风险值为零的情况下,可进一步计算网络安全警告范围数值,提高最终结果的精确性,为后续态势预测提供参考。

(三)预测网络信息安全态势

结合上述情况分析,在明确网络安全警告范围数值之后,相关人员需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明确情况预测参数,计算网络安全态势的预测值。针对情况预测参数而言,其主要包含业务能力、安全装置、运行指数以及风险值等指标,在网络已有漏洞的情况下,其极容易产生更多的漏洞。对此,可将漏洞值作为变量参数,并创建模糊输入空间,采用视觉模糊分割的方式,提高模糊推理的细化参数。以漏洞值为例,可将其初始值定义为零,根据实际情况,将范围控制在0-100。结合漏洞情况分析,可将安全措施设计为漏洞事件、攻击事件、业务事件以及设备状态事件。在此基础上应用DE算法,检验预测机制的自由参数,建立网络信息安全预测流程,明确预测的安全态势值,具体流程如表3所示。结合网络安全状况分析,在网络安全性越低的情况下,最终安全态势预测值就越大,或者处于正比状态[3]。

结论:综上所述,在网络信息安全态势预测期间,大数据分析技术具有一定应用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络预期安全状况评估的精确性,确保其能够接近于实际值。在实际应用中,通过采集网络安全时间数据、计算安全事件风险值、预测网络信息安全态势等途径,可增强预测结果的可参考性。在未来研究过程中,相关人员需持续研究多样化的安全事故,根据网络实际情况,不断扩大设计方法的覆盖面与适用性,提高网络安全性,打造健康、稳固、绿色的网络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方誉霏,陶冶,孙小晴,等.基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2024(10):66-69.

[2]李多,王铭.基于改进贝叶斯网络的通信网络信息安全态势感知方法[J].长江信息通信,2023,36(12):173-175.

[3]胡向东,田正国.融合注意力机制和 BSRU 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预测方法[J].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2022,8(1):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