龈下超声刮治联合局部缓释药物对慢性牙周炎复发的预防效果
张鑫淼 郭红丽 余华标
第九六四医院 口腔科 吉林长春 130000
引言
慢性牙周炎是一种由牙菌斑生物膜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牙周组织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程缓慢且呈进行性发展,特征表现为牙龈红肿、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以及牙齿动度增加,最终可能导致牙齿脱落。慢性牙周炎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显著影响,更与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如何有效预防慢性牙周炎的复发,改善患者的牙周状况及生活质量,是当前口腔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龈下超声刮治是一种常规的牙周非手术治疗手段,能够清除牙齿表面的菌斑和牙石,显著改善牙周状况。此治疗面向深牙周袋以及不好接触的菌斑部位的清除效果受制约,容易引发细菌再次聚集,因此触发疾病复发。局部缓释药物的运用通过向牙周袋内部直达输送抗菌和抗炎药物,令药物浓度在患处保持稳定并且有效果,在减轻炎症反应的同期也延长了治疗作用。把龈下超声刮治和局部缓释药物结合运用,或者能达成牙周袋物理清理与药物化学作用的协调融合,因而达成更佳的治疗成效。虽然已有研究显示结合治疗于牙周病治疗之中的潜在价值,但是对于慢性牙周炎复发预防的系统评估仍比较欠缺[1-3]。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龈下超声刮治联合局部缓释药物的治疗,重点评估其对牙周临床指标、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以期明确此方法在预防慢性牙周炎复发中的优势和可行性。研究结果将为口腔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与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24 年1 月至 2025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共 50 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国际牙周炎分类标准》的诊断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5 例。试验组患者年龄范围为32-61 岁,平均年龄为(46.29±7.34)岁;参照组患者年龄范围为 31-62 岁,平均年龄为(46.45±7.19) Y 。
两组患者中,试验组男性 13 例,女性 12 例。参照组男性 13 例,女性 12 例。试验组病程范围为 16 年,平均病程为3.25±1.12 年。参照组病程范围为 15 年,平均病程为 3.18±1.08 年。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开展分析,试验组与参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皆没有统计重要性(P>0.05),拥有比较性。研究开始前,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过程符合医学伦理要求。1.2 方法
试验组患者接受龈下超声刮治联合局部缓释药物治疗干预。具体操作包含,针对所有患者实施龈下超声刮治,运用专用的牙周超声洁治器,用柔和、短暂动作把牙周囊袋内的菌斑及牙石清除,达成牙根表面的平整化处理,从而降低菌斑和牙石对牙周软组织的刺激。为提升治疗效果,刮治后针对患牙处执行局部缓释药物处理,选择专业牙周治疗药物进行填充,保证药物徐缓释放并持久作用在患处,药物填充后防止水冲洗和刷牙操作最少 2 小时,以加强药物的治疗持久性。
参照组患者只使用龈下超声刮治处理,针对所有患者实施龈下超声刮治操作,运用同样的方式针对牙周囊袋内菌斑与牙石进行清除,实现牙根表面的平整化处理,但没有执行局部缓释药物的填充,患者刮治后可以回复常规的生活操作,没有附加的治疗干预。
两组患者皆于治疗后接收常规的口腔卫生引导,通过专业医护人员引导患者恰当刷牙方法,建议运用牙间隙清洗工具,例如牙线、牙间刷等,激励患者在每天清洗牙缝间隙的防止伤害牙龈。与患者设立持久的牙周健康随访登记,监测其牙周状况康复和反复情况。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临床指标。牙周探诊深度(PD)评分采用毫米(mm)单位进行测量,牙周附着丧失水平(CAL)评分亦以毫米(mm)为单位记录;出血指数 BI 评分经由探测反应评价患者的牙龈出血情况。菌斑指数PLI 评分使用牙面菌斑包覆程度开展记载,各指标值愈低表示牙周组织健康程度愈高。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炎症因子指标包含白介素 6IL6,单位为 ng/L、白介素 17IL17,单位为μ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位为pg/ml以及超敏 C 反应蛋白 hsCRP,单位为 mg/L 水平。使用实验室检测方法检测患者龈沟液中的上述炎症因子浓度,指标水平愈低显示炎症反应愈轻。
比较两组患者医治之前与之后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疼痛程度评分使用疼痛数字评分法 NRS,区间为 0-10 分,分数越大象征患者的疼痛越剧烈。测评医治后短时间 1 个月及中段时间 3 个月疼痛评分,并登记患者医治前的初始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使用问卷调查数值化估量,以 1~100 分展示得分区间,得分越大显示患者生活称心度越佳。从评测数值变化推断两组患者医治后疼痛减轻情况及生活质量提升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以均值±标准差(X±S)进行表示,并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百分比 (%) 描述。 Cλ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牙周临床指标研究结果(X±S)
试验组在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牙龈出血指数(BI)及菌斑指数(PLI)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龈下超声刮治联合局部缓释药物对改善牙周临床指标效果显著。详见表 1。

2.2 龈沟液炎症情况分析(X±S)
(P<0.05),表明龈下超声刮治联合局部缓释药物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改善牙周组织环境。详见表 2。
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IL6、IL17、TNFα以及 hsCRP)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疼痛程度与生活质量评估结果(X±S,分)

超声刮治联合局部缓释药物不只高效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程度,亦明显提升了其生活质量。参见表 3。
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方面,两组数据同样体现出显著差异。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 84.23±5.10 分,而参照组仅为 73.36±5.48 分。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表明龈下超声刮治联合局部缓释药物不仅能够减少疾病引发的不适,还对整体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体验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7-8]。
3 讨论
龈下超声刮治结合局部缓释药物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常用方法,可以有效提升牙周健康状况,缓解炎症的剧烈程度,减少疾病发作的可能性。
根据表1 的数据,牙周袋深度 PD、临床附着丧失 CAL、出血指数 BI 和菌斑指数 PLI 几个方面,治疗后的实验组表现好于对照组,提升效果非常好,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牙周袋深度减小,从治疗前的平均 4.80±0.35 毫米下降到治疗后的 2.48±0.11 毫米,对照组相比,下降幅度相当突出。超声刮治结合局部缓释药物可以去除牙龈下的菌斑和牙石,缓解局部炎症,减少牙周袋的深度水平,为后续牙周组织修复创造了十分有益条件。临床附着丧失 CAL 处于牙周炎治疗过程中的恢复亦特别关键,试验组治疗后平均 CAL 为 2.63±0.27 ,与治疗前的 4.54±0.28 比较明显减少,好于参照组治疗后的 3.38±0.44 。低附着丧失值显示试验组在提升牙周组织结构和稳固病情方面效果明显,有利于降低牙周炎更进一步进展的风险。针对牙龈的出血情况,试验组 BI 值从治疗前的 3.74±0. 41 降低到治疗后的 1.90±0.15,明显低于参照组的治疗后BI 值 2.61±0.23,表明了龈下超声刮治联合局部缓释药物处理可以更加高效地抑制炎症状态,优化局部毛细血管的出血状况。菌斑指数 PLI 作为评估牙周菌斑包覆程度的重要指标,其降低充足证实了医治方法在减轻口腔内细菌负担方面的优势。试验组医治后 PLI 值减少至 1.06±0.11 ,与医治前的 2.69±0.14 比较,降低幅度明显,并且好于参照组医治后的PLI值 1.65±0.16 。这一结果显示超声刮治联合药物的双重作用可以更为整体地管理口腔环境,从根本上提升牙周健康状态。
试验组患者在医治后龈沟液中多项炎性因子的水平显著减少,与参照组比较差别明显。试验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调节效果更为明显。炎性因子的减少表明龈下超声刮治联合局部缓释药物的治疗不但可以高效消除引发牙周炎的菌斑及牙结石,而且能更深遏制牙周环境中的炎症反应 [4-6]。
试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在治疗 1 个月后降低到 5.49±0.35 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的 6.65±1.10 分。到治疗 3 个月时,试验组患者疼痛程度更降低到 3.72±0.18 分,明显好于参照组的4.52±0.33 分,两组之间疼痛程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试验组治疗在减轻患者疼痛方面表现出优势,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因慢性牙周炎复发所带来的痛苦。
龈下超声刮治联合局部缓释药物治疗慢性牙周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显著,对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口腔健康有积极的影响。联合治疗模式避免了传统治疗的短期效益局限性,为缓解慢性牙周炎的复发风险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未来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有望进一步验证该模式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适用性,并推广至慢性牙周炎临床治疗的常规方法。
参考文献
[1]尹晓娜.喷砂处理联合超声龈下刮治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6):48-49.
[2]曹屾,陈林林.超声治疗仪配合手工器械龈下刮治与传统超声龈下刮治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效果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6):2826-2827.
[3]李婷.超声治疗仪结合手工器械龈下刮治、传统超声龈下刮治对慢性牙周炎的治疗价值比较[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2):104-105.
[4]罗涛,彭婉笑,陈才香.超声治疗仪结合手工器械龈下刮治与传统超声龈下刮治治疗慢性牙周炎效果对比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08):930-932.
[5]彭婉笑,罗涛.超声龈下洁治和手工龈下刮治在慢性牙周炎治疗中的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1):24-26.
[6]彭春余.超声龈下刮治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应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01):110-114.
[7]唐杨.超声治疗仪结合手工器械龈下刮治、传统超声龈下刮治应用于慢性牙周炎价值研究[J].人人健康,2022,(17):75-77.
[8]杨雁,林浩.牙周内窥镜下超声龈下刮治治疗慢性牙周炎效果观察[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04):383-383.
作者简介:张鑫淼 女 汉族 1997.8,本科学历 医师 通讯作者:余华标 男 汉族 1968.04,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