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呼吸衰竭患者心理护理的方法以及实施效果分析

作者

王茜

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 浙江湖州 313000

呼吸衰竭是指相关病因引起的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患者无法顺利完成气体交换,出现缺氧二氧化碳大量潴留、机体代谢紊乱[1]。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心率增快、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发绀、昏迷以及神志改变等,病情严重时可能造成患者死亡[2],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烦躁等负性情绪,甚至丧失治疗信心,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病情康复[3]。心理护理近年来应用广泛,是一种十分常用的心理干预手段,旨在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手段来对患者产生良性影响,缓解其负性情绪。本文将分析对呼吸衰竭患者通过进行心理护理的实际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常规信息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 2023 年 12 月 ~2024 年 6 月 30 例呼吸衰竭病例作为研究样本,借助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均分组,即对照组( 例)、观察组( 例),观察组男、女病例依次为 7 例、8 例;年龄情况如下: 38~76 岁,平均数( 52.36±5.53 )岁;呼吸衰竭类型:I 型 9 例,Ⅱ型 6 例。对照组男、女病例依次为 6 例、9 例;年龄情况如下:36~78 岁,平均数( 52.35±5.54 )岁;呼吸衰竭类型:I 型10 例,Ⅱ型 5 例。2 组以上各信息资料平行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心理护理:(1)心理评估:组建心理护理服务小组,在患者入院后,需要通过访谈法、观察法以及询问法等方式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其负性情绪的原因、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在此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2)认知干预:充分结合患者的受教育程度、疾病认知水平、性格特点进行面对面宣教,针对所采取的治疗方案、各个阶段的疾病特点、配合方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详细介绍,耐心细致解答患者和家属的各项疑问,给予患者充分的引导,使其理性正确的看待所患疾病;(3)温馨环境护理:通过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疗养环境来改善其舒适度,强化护理巡视,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日常需要做到定时清洁病房,并对温、湿度进行合理调节,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还要注意光线、声音的控制,相关治疗护理操作尽可能选择在统一时间段集中进行,尽量减少或避免夜间操作;(4)情绪疏导:在护患沟通中向患者介绍不良情绪产生的危害性,并进一步传授自我情绪调节的技巧和方法,例如音乐疗法、心理暗示法、宣泄法、转移注意力法以及深呼吸放松疗法等。鼓励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还可列举近期的成功康复案例,从而提升患者的自信心。

1.3 评价规范

(1)护理前后监测并比较患者的血气指标,例如血氧分压( ρPaO2 )、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血氧饱和度( SaO2 )。(2)记录 2 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与心率(HR)监测结果,其中血压包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1.4 统计学处理

文中所有数据均借助 SPSS22.0 分析,其中涉及的计量资料均进行如下表示:( ),即均值加减标准差,均为 t 检验,计数资料均进行如下表示: [n(%)] ,均为 χ2 检验, ρP<0.05 即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气指标组间平行对比

施护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 PaO2 、 SaO2 均为观察组较高, PaCO2 为观察组较低P<0.05AA 。

表1 血气指标组间平行对比(

2.2 血压与心率监测结果组间平行对比

表2 血压与心率监测结果组间平行对比(

施护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 HR、SBP、DBP 均为观察组较低 P<0.05,

3 讨论

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较重且发病突然,预后情况较差,特别是在广大中老年人中更为常见,此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安全,目前多采取药物治疗、机械通气治疗等[4]。然而患者受病情、环境等相关因素影响比较容易产生负性情绪,集中体现为焦虑、抑郁等,这对患者的治疗信心及治疗配合度等均构成一定影响,所以对呼吸衰竭患者需要做好心理疏导。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开展心理护理,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血气指标、血压、心率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表明,心理护理的联合应用对于促进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康复有重要帮助。原因在于通过开展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使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并积极配合各项医护工作,这对于患者病情康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5]。

综上所述,对呼吸衰竭患者通过运用心理护理能够促进病情康复。

参考文献:

[1] 周婉仪,刘小娟,彭丹,等. 强化心理护理对重症肺炎伴呼衰患者负性情绪、血气指标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1,6(18):63-66.

[2] 管丽娜,于凤. 心理护理辅以知识宣教在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期间的干预效果[J]. 特别健康,2021,15(23):243.

[3] 于丽. 早期心理护理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肺功能指标的改善评价[J]. 心理月刊,2021,11(3):200-201.

[4] 顾晓丽. 全方位气道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22,29(15):186-189.

[5] 杭丽. 心理护理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睡眠的影响研究[J]. 健|康必读,2022,16(17):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