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共情的价值及其提升路径

作者

王玉花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库伦旗第一中学 028299

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塑造与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学生要面对的是学业压力与身心发展的双重挑战,这样便导致学生情感需求变得更加复杂和隐蔽。班主任作为培养学生德育核心实施者,其教育方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在以往传统“规训式”德育下,通常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难以触及其心灵。共情作为理解他人情感与认知的能力,为德育提供新渠道。它既是师生之间情感的桥梁,更是激活德育实效的关键引擎。

一、共情在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价值

(一)深入理解学生内心世界,构建信任关系

在高中阶段,通城市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业压力、青春期困惑等多重影响因素的交织,大多数学生的内心往往呈现着复杂的情绪与状态。因此,班主任如果可以通过共情能够站在学生的视角感知其焦虑、迷茫或喜悦,便可可以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的喜悦。

(二)增强了德育内容的感染力与针对性

传统德育常因缺乏情感共鸣而陷入“单向灌输”的困境。而共情却可以使班主任能够精准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将德育内容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和形式。例如,在开展有关“挫折教育”的时侯,班主任便可以在此时结合自身或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分享面对挫折时的内心挣扎与成长过程,让学生在共情中领悟挫折的价值,而非被动接受空洞的道理。

(三)促进班级管理的和谐与高效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难以避免。这个时候班主任便可以运用共情能力,首先可以做到客观的分析冲突双方的立场和感受,避免仅凭表面现象而做出草率的敷衍的判断。例如,当两名学生因小组合作中的分工问题发生争执时,班主任分别倾听双方的诉求,引导双方换位思考,进而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通过共情化解矛盾,不仅能维护班级秩序,更能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营造互助包容的班级氛围。

二、高中班主任共情能力的提升路径

(一)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共情意识

首先,班主任便需要从思想层面认可共情在德育中具有不可估量的核心价值,摒弃“权威者”的固有角色定位,将自己视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的陪伴者与引导者。可以尝试通过参加德育专题培训、阅读教育心理学著作,深入理解共情的内涵与意义,主动在日常工作中践行共情理念。

(二)提升心理专业素养,掌握共情技巧

首先,共情能力的提升最需要的便是扎实的心理学知识支撑。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应先系统学习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关于高中生心理特点的内容,做到自身先了解该阶段学生常见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动机。同时,在尝试进一步掌握具体的共情技巧,比如积极倾听:在与学生交流时,专注于对方的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不随意打断,通过点头、眼神回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精准回应:用“你觉得……”“你希望……”等句式复述学生的感受,可以保证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避免主观臆断。适度自我表露:在合适的情境下,教师也可可以向学生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或感受,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但需注意把握表露的尺度和时机。

(三)加强与学生的日常互动,积累共情经验

共情能力的提升始终离不开各个实践的积累。班主任应试着主动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回答问题时是否有学生有紧张或自信的表现,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是否都是同一程度,捕捉其情绪变化和学习状态。课外活动参与:积极参与班级体育活动、文艺演出等,在轻松的氛围中与学生交流,发现他们在课堂之外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建立成长档案:教师可以为每位学生建立德育成长档案,记录其日常表现、情绪波动、以及每天发生的重要事件等,通过这种形式的持续跟踪分析,可以保证教师更深入地理解学生的成长轨迹和心理需求。

(四)营造共情氛围,构建家校协同机制

共情教育不仅是班主任的个人行为,更是全员抖音参与的育人行为与活动。班主任可通过开展一些主题班会、班级文化的建设等方式,引导学生也能够学会共情,如开展“假如我是他”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自己不同角色的时候的心理感受。

(五)进行反思与总结,实现共情能力进阶

班主任应定期对自己的共情实践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与不足。例如,通过记录与学生沟通的案例,先要分析自己在共情回应中的优点和改进空间,再通过反思、以及和其他教师之间共同讨论不断调整教育策略。同时,积极与其他班主任交流共情教育的心得,借鉴优秀经验的同时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共情教育模式。此外,关注教育领域关于共情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共情能力的持续提升。

由此可见,共情是高中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的“情感基石”,其价值完全贯穿于学生成长的过程。教师通过树立共情意识、提升专业素养、加强实践互动、构建协同机制及持续反思总结,能够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共情能力,让德育工作慢慢地稳步转向“浸润式”,在理解与尊重的环境中引领学生慢慢成长,为高中阶段的育人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未来,高中班主任还需将共情理念更深层次地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探索符合时代需求、学生特点的共情教育路径,助力学生在情感与认知的双重维度上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舒扬 . 高中 班主 任德 育工 作中 共情 的价 值及 其提 升路 径[J]. 教育 文汇,2025(04):28-31.

[2]聂巧.高中班级日常管理“共情四法”[J].湖南教育(D 版),2021(1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