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学前教育科学教学活动设计
岑严
慈溪市宗汉街道星光幼儿园润德园区 浙江省宁波慈溪市 315301
引言
学前儿童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探索的关键时期,科学教育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培养其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学前教育科学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幼儿被动接受知识,难以充分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项目式学习的引入,为学前教育科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它强调让幼儿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1、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基础
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在项目式学习中,幼儿围绕项目主题,通过亲身体验、操作、探索等活动,主动地建构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
1.2 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杜威提出“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主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项目式学习为幼儿提供了“做中学”的机会,幼儿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实践活动中,将抽象的科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在“制作简单电路”的项目里,幼儿通过动手连接电线、灯泡等材料,直观地了解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在操作中学习科学知识。
2、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学前教育科学教学活动设计原则
2.1 以幼儿为中心原则
项目的选择和设计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已有经验。教师要敏锐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将其转化为项目主题,确保幼儿在项目中有足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当发现幼儿对天空中的云彩充满好奇时,教师可以设计“探索云彩的奥秘”项目,让幼儿通过观察、绘画、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云彩的形成、形状变化等知识。
2.2 真实性原则
项目情境应尽可能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让幼儿在真实的问题解决中学习科学知识。这样有助于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幼儿园的环保行动”项目,针对幼儿园内的垃圾分类、资源节约等实际问题,幼儿通过调查、宣传等活动,学习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2.3 综合性原则
科学教学活动应整合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项目式学习可以将科学与语言、艺术、健康、社会等领域有机融合。在“有趣的声音”项目中,幼儿不仅学习声音产生、传播等科学知识(科学领域),还可以通过讲述自己对声音的感受(语言领域)、用绘画表现声音(艺术领域)、讨论在不同场合如何正确控制声音(社会领域)等活动,实现多领域的综合发展。
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学前教育科学教学活动实施步骤
3.1 项目选择与确定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日常行为、倾听幼儿的讨论等方式,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问题,结合科学教育目标,筛选出具有教育价值和可行性的项目主题。如发现幼儿在户外活动时经常观察蚂蚁搬家,教师可以确定“探秘蚂蚁王国”的项目主题。同时,要与幼儿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确保项目主题符合幼儿的兴趣和能力水平。
3.2 项目规划与设计
教师和幼儿共同制定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例如,在“探秘蚂蚁王国”项目中,目标可以设定为让幼儿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等知识;任务包括观察蚂蚁巢穴、记录蚂蚁行为、制作蚂蚁科普海报等;实施步骤可以分为前期资料收集、实地观察、小组讨论、成果制作等阶段,并确定每个阶段的时间节点。
3.3 项目实施与推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和支持者,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材料、知识和技术支持。幼儿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体探究的方式,完成各项任务。如在观察蚂蚁巢穴时,教师提供放大镜、观察记录表等材料,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蚂蚁的进出路线、巢穴结构等,并记录下来。在小组讨论环节,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共同探讨蚂蚁的生活习性。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学前教育科学教学活动案例分析
4.1 案例背景
某幼儿园大班开展了“神奇的光”项目式学习活动。教师发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光的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阳光透过窗户形成的光影、手电筒的光等,于是决定以此为主题开展科学教学活动。
4.2 项目实施过程
4.2.1 项目启动与规划
教师通过播放关于光的科普视频、展示有趣的光影图片等方式,引发幼儿对光的兴趣。然后,组织幼儿讨论自己对光的疑问和想了解的内容,如光从哪里来、光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会有影子等。根据幼儿的问题,教师和幼儿共同制定项目计划,确定项目目标为让幼儿了解光的来源、传播特点、光与影的关系等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的观察、探究和合作能力。项目任务包括观察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进行光影实验、制作光影游戏道具等。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知识收集阶段,幼儿通过查阅图书、观看视频、询问家长等方式收集关于光的资料;第二阶段为实验探究阶段,幼儿分组进行光的传播、影子形成等实验;第三阶段为成果展示阶段,幼儿制作光影游戏道具,并向其他班级的小朋友展示和介绍自己的项目成果。
4.2.2 项目实施与推进
在知识收集阶段,幼儿积极主动地寻找各种资料,有的幼儿从家中带来关于光的科普书籍与同伴分享,有的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网络搜索光的相关知识,并记录下来。在实验探究阶段,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手电筒、镜子、透明塑料片、纸筒等实验材料,引导幼儿进行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实验。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积极讨论,如在光的反射实验中,幼儿发现用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并且不同角度的镜子反射出的光的方向也不同。在成果展示阶段,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光影游戏道具,如手影投影仪、简易万花筒等。他们向其他班级的小朋友介绍自己制作的道具的原理和玩法,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4.2.3 项目总结与评价
项目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项目总结。幼儿纷纷分享自己在项目中的收获和体会,有的幼儿说:“我知道了光是直线传播的,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影子。”有的幼儿说:“我学会了用镜子反射光,太好玩了。”在评价环节,幼儿进行了自评和互评,他们从自己和同伴在项目中的表现、实验操作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也对幼儿的表现进行了全面评价,肯定了幼儿在项目中的积极表现和取得的进步,同时针对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和在表达自己观点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
结语
项目式学习为学前教育科学教学提供了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科学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能够在真实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探究科学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准确把握项目式学习的理念和方法,灵活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大班角色游戏中教师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吴文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1
[2]中学化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石玉玲.华中师范大学,2021
[3]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尹艺桥.东北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