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思政课程数智化转型路径探究

作者

王永欢

【中图分类号】G416

Abstract:Based on the practical inspir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digital education strategy,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s imperative. The digitization transformation of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nd information-based education, a necessary path to implement digital education strategies, a necessary method to enhance classroom teaching interactivity, and a necessary measure to achiev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distinguishing the connotations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basic concepts of digitization and the digitization transformation of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igitization transformation of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explores its practical difficulties, and explores the path of digitization transformation of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rom the dimensions of concept, func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Keywords: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Value connotation; Practical Path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1],成为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学习型数字强国的行动纲领。2024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不断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坚持应用为王走集成化道路,以智能化赋能教育治理,拓展国际化新空间,引领教育变革创新”[2]。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推动人类社会迈向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数智化时代,同时教育领域正面临以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为特征的转型趋势。高中思政课作为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推动全生命周期每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其数智化转型至关重要。

一、高中思政课数智化转型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

数智化技术赋能高中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新形式。理清其基本内涵和特征是研究其转型价值、困境与路径的前提。数智化筑基于“数字化”,是其高级阶段,代表着数字信息技术应用的进化(数字智慧化、智慧数字化及两者融合)。它以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为核心要素,以数字与智能技术为支撑手段,以数据驱动和智慧引领(通过智能化技术与创新思维引领高效智能发展)为主要方式。其本质是数字化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关键在于:1.以海量数据获取与分析为基础;2.以人工智能技术和算法为桥梁,驱动领域场景创新应用;3.形成人机思维深度融合的新生态。核心在于将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与知识,并据此决策和行动,其过程依赖于大数据分析处理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最终在技术与海量数据结合的基础上,建立决策自优化模型。在教育领域,其价值在于通过引入智能化教学手段,强化学习、促进公平、优化管理、提升教学效果。

“数智化转型是建立在数智化转换(信息数智化)和数智化升级(流程数智化)基础上的转型”[3],高中思政课的数智化转型作为高中阶段政治课程和思想教育发展的全新趋势,目前未有明确定义,但其基本内涵可以解读为:“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技术层面实现基于信息化的多元技术融合,以技术赋能并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变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方法、载体、环境、队伍等各环节数智化能力的跃升。”[4]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数智化转型表现为通过多元数智技术赋能思政课以实现思政课教学理念和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环境和资源、教师队伍等全方位系统性变革,集中表现为“数智化思政课”在高中阶段的应用和发展。即多元数智技术赋能高中思政课并实现其全方位变革。

基于上述定义,必须进一步明确高中政治课数智化转型的内容和方向。首先,高中政治课数智化转型不仅是加入智能化元素,更是通过数智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改造优化教学全过程,实现教学模式重塑、资源升级与质量提升,“这一转型的核心要素包括教学内容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享、教学方式的创新、学习过程的个性化以及评估方法的多样化。”[5]转型的整体方向则体现为:学生转向精准化、拟真化、个性化、高效化的智慧学习;教师转向应用AI 于评估、设计、教学等环节,解决问题、创新活动,并培养相关责任意识与运用能力。必须明确,转型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核心特征是数据育人,主要动力是技术驱动,推进方式是数字赋能。 高中思政课数智化必须服务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围绕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的目标,借助数字技术革新教育要素与方法,挖掘、整理、运用数据,将立德树人的理念作为重要价值遵循。

其次,数智化时代背景下传统高中思政课的转型在育人层面则强调利用大数据检测、分析和应用来传授知识、教育学生的重要性。所谓数据育人,就是要充分发挥大数据驱动教育智能转型,引领探索智慧育人新模式。一方面,“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可以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设计和整合”[6],实现高中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精准供给。例如课前大数据检测学生知识储备、课中利用大数据选择教学材料进行精准教学、课后利用大数据进行测试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并精准评价。另一方面,教书育人借助海量数据资源突破时空限制,使全面教育、终身教育理念成为现实,高中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亦通过海量数据资源具备了科技支撑和动力源泉。总之,大数据为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持。

第三,高中思政课数智化转型不是数字技术机械式的叠加使用,而是在数字技术融合驱动下对高中政治课教学生态的整体性重塑。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与数智技术的结合能够实现立体化、动态化、精准化教学,“有效突破时空限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7]不仅如此,“数字技术提供了对知识本质进行探究的更多可能性,也为知识创造提供了拟真的条件与资源。”[8]其直接结果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技术驱动的间接作用则是其作为一种智慧知识和智能服务能力助推高中政治学科整体发展,提高政治学科教育实效。

第四,高中思政课数智化转型对数字赋能的要求渐增。数字赋能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资源整合,即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分散、固化的教学资源转化为可传播的数字化产品,例如优质校录制视频课供欠发达地区借鉴与二次开发,促进优质资源的互联共享;二是教学方法创新,利用数字思政新场域实现虚实结合的沉浸式体验和人机对话的互动式体验,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与自主性。2020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9]指出可在议题情境创设和议学活动环节借助虚拟技术深度结合,有效提升议学效果;三是教学环节拓展,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引导学生利用线上数字资源进行初步学习后,开展线下实践延展活动,从而显著提升教学实效。

二、高中思政课数智化转型的价值意蕴

高中思政课数智化转型根植于实践诉求下的时代要求与现实需要,符合数智时代高中政治课发展的客观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途径。”[10],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念更注重终身学习、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因此必须树立高中政治课程的系统理念和守正创新。应注重对“大数字观”“大课程观”“大资源观”“大人才观”等大局观的建构,在守方向、守立场、守根本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助力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当前大数据时代,数字信息和网络资源层出不穷,必须开发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开创多层次的教学场景、开辟多维度的教育空间。“从课堂内外到校园内外,从虚拟符号化的身份扮演到身临其境的全息体验,从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到教学对象的数据档案,从个性化的数据推送到智能化的系统联动。”[11]

第二,是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必由路径。党的二十大将“建成教育强国”列入2035 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以数字赋能教育发展。数智化发展是对现有教育理念的突破,给高中思政课教学带来信息化、智慧化和科学化的发展机遇。高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高中思政课教学必须以国家战略为导向,以数智技术为支撑,引领数智教育新常态,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朝着高效、精准、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有效提高教育质量。

第三,是增强课堂教学互动性的必要方法。高中思政课数智化转型必须落脚到课堂教学,以数智化手段提高师生互动性和打造智慧课堂以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至关重要。一方面,加快高中政治教学模式创新是打造数智课堂的首要方法。随着数智化技术愈加成熟,高中政治教学的授课方式愈发多元化,进一步创新高中政治课程体系。通过教材内容与智能技术贯穿融合,采用浸润式情境化教学,营造具有氛围感的特定情境,改变传统师生对话的互动方式,进而内化思政。另一方面,聚焦高中政治教学实践性是打造数智课堂的重要方式。例如,创设“户外课堂”,利用VR、AR 等虚拟技术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坚持理论引领与实践感悟并在二者良性互动中达到育人目的。

第四,是实现中学思政教育整体提升的必备举措。高中思政课在中学教育体系中地位极其重要。在数智化时代背景下,更要推进高中思政课数智化转型,实现中学政治教育教学的整体提升。从教育目的看,数智化教育实现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育人功能。

三、高中思政课数智化转型的实践路径

针对数智技术助力高中思政课转型的现实困境,必须运用系统思维,从重理念、强功能、新技术、出实招等多角度入手,探讨高中思政课数智化转型的实践路径,推动高中思政教学发展,集中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重理念”:树立数智素养,转变高中思政教师育人理念。“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3]。教师作为主导者,必须摒弃传统理念,树立数智思维,提升数字技能。理念是行动先导。当前教师数智思维建构水平较低,亟需转变观念。学校层面应加强系列课程与培训,培养教师数智化意识、知识与应用能力,激发其利用数智资源的积极性。

第二,“强功能”:丰富数智资源,强化高中思政数据育人功能。“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信息记载、加工与传播的智能中枢,通过聚合公域资源和私域资源的数据训练集,有效穿透教育资源的领域局限和知识壁垒。”[14]针对学生特点,需把握数据优势,增强课程育人属性。建强专门资源库:改变依赖教师储备和模式化网络素材的现状,加强数智化课程建设与供给。

第三,“新技术”:创新数智技术,增强高中思政课堂转型动力。创新技术需服务于课堂教学与育人目标。服务课堂教学:聚焦教材重点内容(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法治教育等),在教学设计中善用ChatGPT、DeepSeek 等AI 技术,辅助生成个性化高质量教案供教师完善;在课堂中发挥AR/VR、5G 云展等技术虚拟性、沉浸性、交互性优势,打造虚拟体验教室、法庭、红色展馆等,突破时空限制。

第四,“出实招”:强化数智应用,实现高中思政教育提质增效。数智技术通过多维度增权赋能,驱动教学高质量发展。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国家层面需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平台构建与技术完善,筑牢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4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4-01-11.

[3] 陶思奇,叶子,张春艳.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教育教学变革研究[J].科技与创新, 2024(01) .

[4] 宫长瑞,轩宣.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图景展现及其实践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21(11)

[5] 袁振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转什么,怎么转[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

[6] 王涛,丁若浩.数字教育赋能教书育人效力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23(Z2).

[7] 宋庭.信息技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2.

[8] 顾小清.数字技术带来教育生态变革[N].光明日报,2016-08-06.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 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N].人民日报,2019-02-24(001).

作者简介:*王永欢(2002 年-),女,四川达州人,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