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传统文化,构建高中政治魅力课堂
刘海滨
吉林省柳河县第一中学 135300
引言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结晶,蕴含着很多与高中政治知识相契合的内容。将其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既能让政治知识多一份文化底蕴,又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深入探索融合路径。这样一来,课堂便可以打破理论知识的枯燥感,让政治学习更具吸引力,也让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实现知识传授与文化传承的双重价值。
一、融合传统文化构建高中政治魅力课堂的方法
(一)挖掘教材关联点,实现文化与知识的有机衔接
实际上,高中政治教材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教育内容,这些内容正是传统文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这些关联点,将传统文化内容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使文化与知识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比如在《政治生活》“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教学中,便可结合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从《尚书》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跨越千年的智慧,与我国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形成巧妙呼应。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到传统民本思想虽有进步性,却服务于封建统治【1】。而现代政府理念则真正以人民利益为根本。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深化对政治知识的理解,也能真切体会到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的紧密联系。
(二)创新教学形式,增强课堂的文化感染力
鉴于政治课程理论性强的特征,要是在融入传统文化内容时,教师依旧采用讲授式授课,自然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而,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时,可采用情境教学、小组探究、文化体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参与和互动中感受文化魅力,提升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文化生活》“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教学中,就可以创设“传统文化博览会”情境。让学生分组负责传统节日、传统建筑、传统文艺等板块,通过制作主题展板、编排传统技艺表演、讲解文化背后的历史故事等方式,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一来,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便可以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知识,从而在掌握理论的同时,增强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政治课堂更具吸引力。
(三)结合生活实际,彰显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
很多学生在学习文化内容时,虽能在当时对内涵形成一定理解,却难以将其与生活实际结合。其实,传统文化并非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学中,应将传统文化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让他们感受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比如在“公民的政治参与”教学中,便可以结合传统乡规民约里的基层治理智慧。不少地方的乡规民约包含邻里互助、纠纷调解、公共事务管理等内容,这些都是古代基层治理的重要方式。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现代社区治理中的志愿服务、矛盾调解机制,思考传统智慧的借鉴意义【2】。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清晰看到传统文化在当代政治生活中的现实价值,从而激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让文化学习真正服务于生活实践。
(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文化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对于高中生而言,很多传统文化内容遥远又陌生,难以真正感同身受,这使得文化融合效果大打折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便可以利用现代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展文化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像是在《政治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学中,通过播放纪录片《大国文脉》中的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时,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坚持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性,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此外,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学习。通过搭建线上学习平台,上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源,像是名家讲座、文化访谈、历史纪录片等,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得以延伸,学生接触文化的渠道更丰富,就可以根据自身兴趣深入探索,拉近与传统文化的距离,提升文化融合的实效。
二、融合传统文化构建高中政治魅力课堂的思考
(一)把握融合的适度性,避免本末倒置
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政治课堂,目的是更好实现政治学科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因此,融合过程中要把握适度性,不能过分强调传统文化而忽视政治知识传授,避免本末倒置。教师需要明确,传统文化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非核心内容。选取素材时,一定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确保文化内容服务于知识讲解与素养培养。比如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可以引入契合的传统文化内容,像是“富强”对应“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和谐”对应“和为贵”等,但不能过多讲解传统文化而偏离对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解读。这样一来,文化与知识才能有机融合,避免喧宾夺主,从而真正助力学生提升政治素养。
(二)注重文化的时代性,实现古今结合
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其产生背景与当时社会环境紧密相关,因此并非所有内容都是精华,部分内容可能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在融合过程中,需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古今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用辩证眼光看待传统文化【3】。比如讲解“家庭美德”时,可引入传统孝道文化,不过要区分其中“愚孝”等不合理成分与现代孝道中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合理内核,引导学生践行符合时代要求的家庭美德。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在接触传统文化时保持理性判断,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三)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保障融合质量
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敏锐的发现教材中的文化关联点,然后选择合适的文化素材与教学方法,高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汲取优秀的文化养分和教学经验,提升文化解读能力,从而为学生带来专业的文化学习指导。与此同时,学校也可组织相关培训和学习活动,让教师能够有更大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像是可以开展与文化相关的专题课程、专业讲座等,或者也可以组织教师去到文化遗址实地参观。这样一来,教师在学习和体验中便可以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保障融合教学的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融合传统文化构建高中政治魅力课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关联点、创新形式、结合生活、借现代技术等措施,让课堂富文化底蕴与吸引力。不过在融合中,还需要把握适度性、注重时代性,同时提升教师自身素养,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与政治教学融合的更好,让教学更具实效。
参考文献
[1]蒋欢迎.融合传统文化,构建高中政治魅力课堂[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25,(Z1):53-54.
[2]秦琳.高中政治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4,(11):103-105.
[3]孙翠.高中政治学习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24,(1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