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路径与实践探索

作者

宋伟杰

曲阜师范大学 273100

引言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和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批判性思维也成为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柱。本文围绕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展开系统性研究,从理论价值分析、实践路径探索与教学案例分析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理性判断与深度表达,助力其成长为有独立思想的表达者。

一、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批判性思维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提升学生思辨能力与创新意识。传统写作易忽略内容深度与逻辑性,导致观点空泛、同质化,缺乏独立见解。通过培养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主动质疑、反思,形成个性化观点,丰富写作内涵。同时,批判性思维有助于优化写作过程,提高效率,从材料收集到结构安排实现有序推进,避免无效写作。此外,批判性思维还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应对信息多元与社会复杂性的能力,符合课程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

二、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主要问题分析

尽管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但在实际中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其培养效果仍不尽如人意。首先,教学目标失衡。重“表达形式”轻“思维深度”,过度强调文体格式、辞藻堆砌,忽视观点的独立建构,同时教师教学方法固化,受应试教育影响,不少教师仍将作文教学视为应对考试的工具,以“范文模仿”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标准答案,忽视学生个性化表达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缺乏系统性批判性思维训练环节,导致学生形成机械写作习惯。其次,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当前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内容多以记叙文与议论文为主,且话题设置相对简单,缺乏对复杂社会现象与多元价值观的讨论,难以激发学生思考兴趣与批判性意识。再次,学生自身学习动力不足。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索与质疑精神,在写作过程中倾向于模仿与套用,缺乏对材料真实性与观点合理性的独立判断。此外,评价机制不完善也是重要制约因素。现行写作评价主要以语言表达与文章结构为标准,侧重“观点正确性”而非“论证合理性”,抑制学生辩证分析和多元解读的积极性。以上问题表明,推动批判性思维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系统培养,需要从教师、教材、学生与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入手,进行全面改革与优化。

三、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有效路径探索

为有效促进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采取以下系统性路径与策略。首先,明确教学目标,融入课程设计。在制定写作教学计划时,应将批判性思维培养作为核心目标之一,明确写作训练不仅包括表达技巧,还包括逻辑推理、观点辨析与信息筛选能力。其次,优化写作题目设置。写作话题应贴近社会现实与学生生活,具有一定开放性与复杂性,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与讨论。例如设置“网络舆论对社会事件影响利弊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等议题,引导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综合分析、形成个人见解。再次,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应通过辩论、角色扮演、小组合作与辩证写作训练等方式,增加写作教学中的互动性与实践性。通过辩论训练,学生能够锻炼快速反应与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与多元观点融合能力;在辩证写作训练中,通过对比分析、多视角论证等练习,鼓励学生打破非黑即白思维,学会权衡利弊、理性辩驳。此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智能写作辅助软件与在线写作平台,拓展学生学习渠道与思维空间。第四,强化教师专业能力建设。教师需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提升自身指导能力。通过参加培训、观摩优秀课堂与参与课题研究等方式,形成完善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体系。最后,完善写作评价机制。评价体系应包括语言表达、结构布局与思维深度三大维度,特别是在思维深度评价中,增加对观点原创性、论证合理性与资料运用规范性的考察,形成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四、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案例分析

以北京市某中学语文写作课程改革项目为例,学校将批判性思维培养作为写作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了“时事评论写作”与“多角度议论文写作”模块,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从不同立场进行分析与表达。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展开分组讨论与辩论,随后根据讨论结果进行写作训练。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问题导向 +i 项目式学习”模式,教师提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团队合作撰写调查报告与评论文章。再次,在教师团队建设方面,学校组织语文教师参加批判性思维培训,邀请专家指导课程设计与实施。通过系列培训与实践,教师的批判性思维指导能力明显提升。最后,在评价机制方面,采用“学生互评 教师评分 + 专家点评”三结合模式,对学生写作作品进行多维度评价。经一年实践数据显示,参与项目的学生在写作水平、思维深度与学习积极性方面均有显著提高。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超过 80% 的学生表示通过课程改革对写作产生了更大兴趣,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入理解。该案例充分验证了批判性思维培养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五、结论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通过明确目标、优化内容、创新方法与完善评价机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写作素养。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提出系统性培养策略并验证其效果。未来应深化相关机制研究,完善政策与资源支持。一方面,教育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与标准制定,推动教材和课程体系更新;另一方面,学校应探索特色化教学模式,并注重跨学科协同,将批判性思维培养融入更多领域,助力创新型人才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杨自金.思维发展与提升视域下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研究[J].成才,2024,(S1):55-57.

[2]梁小蓉,赵云涛,谭文旗.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24,41(04):109-112.

[3]武明旭.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案例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 数字化教育教学交流会论文集(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育才学校;,2024:142-143.

[4]巩袁.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模式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 数字化教育教学交流会论文集(下).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经开);,2024:153-155.

[5]郐丽丽.“层进”理论视域下初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设计——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J].文科爱好者,2024,(06):78-80.

[6]孙伟金.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路径[C]//北京国际交流协会.2024 年教育创新与经验交流年终研讨会论文集.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岽坑乡学校;,2024:32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