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作者

张淑红

饶阳县第二中学 053900

引言

作业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知识巩固与能力提升至关重要。但传统统一作业忽视学生在学习能力、基础和兴趣上的差异,导致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下”,影响学习积极性。随着“因材施教”理念深化,作业分层设计应运而生,它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通过差异化作业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助力其在作业中成长,为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注入活力。

一、初中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策略

(一)基于学情分析,精准分层

学情分析是作业分层设计的基础与前提。教师需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包括基础知识掌握程度、阅读与写作能力水平、学习态度与习惯等。通过日常课堂表现观察,教师可留意学生在提问回答、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与表现;借助阶段性测试成绩分析,明确学生在字词、阅读理解、写作等板块的优势与不足;还可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一对一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点与期望。根据这些情况,将学生分为基础层、提升层和拓展层。基础层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提升层学生有一定基础,但在能力提升方面需要更多训练;拓展层学生基础扎实,学习能力较强,渴望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如此,为后续针对性的作业分层设计提供有力依据。

(二)紧扣教学目标,分层设计作业内容

教学目标是作业设计的导向,作业分层设计必须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对于基础层学生,作业内容应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与积累。在学习古诗词单元时,基础层作业可设计为背诵并默写古诗词,准确解释重点字词含义,用现代汉语翻译诗句。通过这些作业,帮助学生夯实古诗词学习的基础,熟悉常见字词用法,理解诗句基本意思。提升层学生的作业则要注重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强化。例如,在学习记叙文单元后,布置提升层学生分析课文中人物描写、情节设置的方法,并模仿课文写法,创作一篇记叙文,要求运用至少三种人物描写手法,情节完整且有一定波澜。此类作业旨在引导提升层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提升其阅读分析与写作表达水平。拓展层学生的作业需注重培养创新思维与综合素养。以学习名著《骆驼祥子》为例,拓展层作业可设计为对比祥子与同时代文学作品中其他底层人物形象,探究造成他们命运悲剧的社会根源,并以小论文形式呈现。这要求拓展层学生具备广泛的阅读积累、深入的思考能力以及较强的文字组织能力,有助于拓展其思维深度与广度,提升综合素养。

(三)优化评价方式,分层反馈

合理有效的评价与反馈是作业分层设计得以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对于基础层学生,评价应侧重于对其努力与进步的肯定。当基础层学生能够准确背诵古诗词、正确书写字词时,教师在作业评价中应着重表扬其认真的学习态度与取得的点滴进步,如“这次作业你对字词的书写准确率有了明显提高,继续保持,你会越来越棒!”,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积极性。提升层学生的评价则要注重对其能力提升的引导。教师在批改提升层学生的记叙文作业时,除了指出文中的优点,更要针对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如结构不够清晰、语言不够生动等,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如“文章开头可采用倒叙手法,增强吸引力;中间叙事部分可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让语言更生动形象”,助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拓展层学生的评价要注重对其创新思维与独特见解的鼓励。当拓展层学生在小论文中提出新颖观点独特分析视角时,教师应在评价中给予高度赞赏,如“你的观点十分新颖,从这个角度分析祥子的命运,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方向,继续深入探索,期待你更精彩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索精神。

二、初中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效果分析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业分层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挑战。基础层学生不再因作业难度过大而望而却步,通过完成基础作业,逐步掌握知识,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层学生在能力提升型作业中,不断突破自我,看到自己在阅读与写作能力上的进步,学习热情日益高涨。拓展层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拓展作业中,尽情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探索语文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愈发浓厚。例如,在实施作业分层设计一段时间后,原本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的小李同学(基础层),能够积极主动完成背诵、字词练习等作业,还经常向老师请教问题,他表示“现在的作业我能做出来,每次做对都很开心,越来越喜欢学语文了”。而成绩较好的小张同学(拓展层),在完成名著对比分析小论文后,主动查阅更多相关资料,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兴趣大增。

(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与潜力。作业分层设计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基础层学生在基础知识巩固的过程中,逐步弥补知识漏洞,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在自己的节奏中稳步提升。提升层学生通过针对性的能力训练,在阅读、写作等方面发展自己的优势,提升综合素养。拓展层学生在拓展性作业中,挖掘自己的创新潜力,培养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以写作训练为例,基础层学生从学会写通顺的句子、段落开始,逐步提升写作基础能力;提升层学生在叙事、描写、抒情等写作技巧上不断打磨,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拓展层学生则在立意创新、文体融合等方面大胆尝试,展现出个性化的写作才华。经过一学期的作业分层实践,不同层次学生在语文学习上都取得了符合自身特点的进步,实现了个性化发展。

(三)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从教师教学角度来看,作业分层设计促使教师更加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通过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分析,教师能精准把握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学习需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讲解与指导。例如,教师发现基础层学生在文言文实词理解上普遍存在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增加实词讲解的时间与练习;看到拓展层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度分析有较高需求,会在课堂上引入更多相关拓展内容。这样,教学更加贴合学生实际,教学质量与效果显著提升。

三、总结

初中语文作业分层设计是适应教育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举措。通过精准的学情分析、紧扣教学目标的作业内容分层设计以及科学合理的分层评价反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柯阳琼.农村初中语文校本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性研究与“双减”政策关联性探讨[A]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合作创新交流会论文集[C].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2025:3.

[2]魏娟.初中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研究[J].江西教育,2025,(07):30-31.

[3]滕建琴.初中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资源,2024,20(11):45-47.

[4]旷正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业分层的设计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4,(14):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