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小学美术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孙坦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临山小学 山东枣庄 277000
引言
在科技技术日新月异的环境下,我们也步入了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极具创新的技术科学,更是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实践,为我国教育领域注入了全新活力及生机。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教学也收到了更多的关注,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任,也是“美育”落实主要阵地。可是,以往小学美术教学大多是教师单方面讲解,学生美术体验不足,无法高效达成美术教学目标。人工智能则推动了小学美术教学模式革新,其不仅能突破教学时空限制,还能为学生构建直观、生动、体验式的教学课堂,从而切实强化学生美术感悟及理解。
一、人工智能时代小学美术教学创新意义
(一)丰富美术教学媒介
人工智能时代能够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全新教学媒介,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上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学习空间,这样学生就能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直观欣赏、品鉴美术作品,在拉进学生与抽象美术知识间距离的同时,增进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1]。此外,人工智能绘画技术则能让视频、音频、图像融为一体,将其作为小学美术教学媒介,即可结合学生学习需求捕捉图像作为绘画目标,借此进一步提升小学美术教学实效。
(二)激发学生美术创造力
美术学习离不开美术创作,新课标中也有明确指出,要在美术教学中加大对学生创造力培养。可是传统模式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课堂,大多是教师单方面的力量灌输,学生缺少美术创作与实践机会,这促使学生美术理解浮于表面,无法高效达成美术教学目标。人工智能时代创新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则有所不同,其不仅能为教学提供多种媒介,还能借由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创设美术创作及实践体验情境,这样学生就能结合自身经验及想象进行创作,从而优化美术教学,有效激活学生美术创造力及学科核心素养。
二、人工智能时代小学美术教学创新模式
(一)引入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化教学
不同学生个体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各有不同,统一化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为此,人工智能时代小学美术教学模式要想创新,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大数据技术精准把握学生美术学习情况,然后再基于此对学生进行精准化教学,这样就能更好地助力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及成长。大数据技术是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借助图像扫描技术记录、搜集学生美术作品,然后再借助评审软件自动评价学生美术水平,借此为班级每一位学生构建专属学习档案,最后再结合档案数据信息生成详细的数据分析报告,以此为后续精准教学、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依据,从而真正创新小学美术教学模式[2]。以“线与造型”为例,这一节课教学目标是要学生学习不同造型线条带来的独特艺术感受,同时让学生掌握美术造型创作中线条使用方法。对于这一目标教师若直接讲解,不同学生个体接受情况也会各有不同,而大数据技术的巧妙引入,则可以结合学生之前学习的“生活中的线条”相关数据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此后再结合学生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讲解及指导,这样就能提升教学针对性及有效性,切实凸显人工智能教学优势。
(二)巧借智能工具,辅助学生美术创作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期间,绘画练习属于其较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锻炼学生美术创造力及实践能力的重要过程。可是,传统模式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教师大多侧重于教材理论知识讲解,经常忽视学生美术创作与实践,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尚小,绘画水平尚未成熟,还处在初级阶段,无法熟练掌握工具、颜料等绘画工具,也无法结合绘画需求精准搭配色彩,最终影响学生美术创作能力提升。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小学美术教师即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引入人工智能数字化绘画软件,这不仅能创新美术教学模式,还能让学生结合自身喜好直接在绘画软件中搜集绘画对象,借此突破传统工具、颜料对绘画造成的限制,此后再借助图像信息重构与分析,帮助学生深入把握美术作品创作风格及特点,从而有效辅助学生美术创作,真正促使学生绘画水平及创造力提升。以“明暗与立体”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可为学生引入智能绘画工具,然后在课堂上借助数字化绘画软件虚拟屏幕为学生直观展示正方体及其光源,借此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观察的机会,这能增强学生对于明暗作用、光源方向与强度对明暗影响的理解,最后鼓励学生基于自身理解进行绘画创作,以此切实提升小学美术教学实效[3]。
(三)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丰富学生审美体验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之一,可是因为美术作品鉴赏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较高,学生很难仅凭自身图片观察就形成良好感悟,进而影响学生审美能力发展。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创新则有所不同,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直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创新教学,这样学生就能在 VR 眼镜佩戴过程中身临其境感受美术作品带来的视觉冲击,从而有效丰富学生审美体验,真正助力学生审美能力提升。为此,小学美术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创新教学时,一定要准确认识虚拟现实技术教学价值,借此为学生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的审美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就能切身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独特艺术文化氛围,以此强化学生审美体验及感悟。以“平凡的美”为例,教师在教学期间即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引入“数字博物馆”,学生则可以佩戴 VR 眼镜进入数字美术馆近距离欣赏夏尔丹的《铜水器》,这样学生就能在沉浸式体验中自行感受画作大小、器物、色彩及人物特点,借此有效强化学生审美素养及作品感知能力,真正有效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果。
(四)基于智能平台,助力学生自主学习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还需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科核心素养重要要求,也是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实践。而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则可以基于智能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课后学习提供全新阵地,借此有效减轻学生对于美术教师的依赖,让学生即使在课后也能基于人工智能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更好地助力于学生美术素养提升。以“我画的动漫形象”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课后结合自身理解不足,直接在智能平台上搜集相关资源自主学习及反思,这能达到课后巩固及强化的效果,也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助力学生成长[4]。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时代为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教师可以借此为学生创建生动、立体、沉浸式的美术学习环境,在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同时,助力学生美术创作及实践,从而有效助推学生审美素养、创造能力发展。为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模式创新时,可以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借此为学生美术欣赏及创造提供丰富资源,高效达成小学美术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曹丹.人工智能赋能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J].天津教育, 2024(1):129-131.
[2] 胡元冲.数字技术赋能美术创客教学的实践探究——以"运动之美——视觉传达设计"单元为例[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5(3):36-39.
[3] 臧澄.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美术教学——以"设计未来汽车"课程为例[J].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5(1):27-33.
[4] 贾孟帅,赵雪莹.人工智能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5(2):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