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作者

娄伟

中资锐诚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610000

摘要: 本文聚焦工程管理领域,深入探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有效实施策略。剖析传统质量管理模式的弊端,涵盖质量标准模糊、过程管控薄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方面。阐述从明确质量方针与目标、完善质量管理流程、强化质量保障措施、推动全员参与维度,搭建科学严谨的质量管理体系,探讨面临的多部门协同障碍、技术创新应用困境、持续改进挑战及应对,旨在确保工程项目质量达标,提升工程建设整体水平,实现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

一、引言

在工程建设蓬勃发展的当下,工程项目质量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与行业声誉。构建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有效落地,是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对抵御质量风险、打造精品工程、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传统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模式的弊端剖析

(一)质量标准模糊

部分工程项目质量标准陈旧,未与时俱进更新,难以适应新技术、新材料应用需求;一些标准制定笼统,缺乏细化量化指标,导致施工、验收环节操作弹性大,质量评判主观性强,易为质量隐患埋下伏笔。

(二)过程管控薄弱

质量管理多侧重事后检验,对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动态监控不足。工序衔接缺乏严格把关,隐蔽工程验收流于形式,质量问题难以及时发现纠正,常累积至后期引发返工,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延误工期。

(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一线施工人员技能水平差异大,未经系统培训仓促上岗,对施工工艺、质量要求理解不透;管理人员质量意识淡薄,重进度、轻质量,质量管理专业知识欠缺,难以有效组织、监督质量管控工作,成为制约质量提升瓶颈。

三、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要素

(一)明确质量方针与目标

依据项目特性、合同要求、行业规范,制定清晰精准质量方针,如 “打造高品质、耐久性建筑,以质量创口碑”,为项目质量管控锚定方向。将方针细化为可测量质量目标,涵盖结构安全、外观质量、使用功能等维度,明确各阶段验收合格率、缺陷率上限,确保质量管控有的放矢。

(二)完善质量管理流程

1.施工前策划:组建专业质量管理团队,联合设计、施工、监理各方开展图纸会审,排查设计缺陷;编制详细质量计划,明确各工序质量控制点、检验方法、责任人,制定质量风险应急预案,为施工质量保驾护航。

2.施工过程管控:建立严格工序报验制度,上道工序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对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如高层建筑基础、桥梁主体结构,实行旁站监理,实时监控施工参数、工艺执行;运用信息化手段,如 BIM 技术可视化交底、质量追溯系统,提升管控精度与效率。

3.竣工验收把关:依据合同、规范标准,全面检查工程实体质量、资料完整性。对存在问题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复查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确保交付工程质量过硬。

(三)强化质量保障措施

1.人员培训与资质管理:针对不同岗位,制定分层分类培训计划,涵盖质量法规、标准规范、施工技能培训,提升全员质量素养;严格人员资质审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定期复审,确保人员专业能力适配岗位需求。

2.材料与设备管控:建立材料供应商准入制度,考察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信誉,优选合格供应商;材料进场严格检验,查验合格证、检验报告,按规定抽样复试,不合格坚决退场;设备选型适配工程需求,定期维护保养、校准,保障运行稳定,从源头保障质量。

(四)推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1.建立激励机制:设立质量专项奖励基金,对质量管控表现突出团队、个人给予物质奖励、荣誉表彰;对违规操作、造成质量事故人员惩处,营造 “重质量、奖优罚劣” 氛围,激发员工参与热情。

2.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开展质量月、质量知识竞赛等活动,普及质量理念;在工地现场设置质量宣传栏、警示标语,强化员工质量意识,使质量观念深入人心,凝聚全员守护质量合力。

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策略

(一)前期精细筹备

1.项目启动阶段:业主牵头,组织各方召开质量管理启动会,宣贯质量方针、目标,统一思想;签订质量责任书,明确各方质量责任,构建齐抓共管格局。

2.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强化质量内控,开展多轮方案比选、优化,运用模拟分析技术提前规避质量风险;加强与施工、监理沟通,及时回应技术疑问,确保设计深度、质量满足施工需求。

(二)中期严格执行

1.施工阶段:施工单位依质量计划精细组织施工,落实 “三检” 制度,即自检、互检、专检;定期开展质量自查自纠,对发现问题定人、定时、定措施整改;监理单位全程监督,对违规行为及时制止、发函,督促整改落实。

2.动态调整:定期收集质量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工具,如控制图、鱼骨图,剖析质量波动原因;针对新技术应用、环境变化引发质量问题,及时调整质量管控措施,确保体系适应性。

(三)后期巩固提升

1.竣工验收阶段:各方严格按标准验收,形成详细验收报告,对质量问题整改闭环管理;整理归档质量资料,为后续运维、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2.经验总结:项目竣工后,全面复盘质量管理得失,剖析典型质量问题成因、处理措施,形成案例库;组织经验交流分享,为后续项目提供借鉴,持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五、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实施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一)多部门协同障碍

1.问题剖析:工程项目涉及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等多部门,职责交叉,利益诉求不同,常出现信息不畅、推诿扯皮现象。如设计变更后施工、监理未及时知晓,引发质量管控脱节,影响体系顺畅运行。

应对策略: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成立质量管理协调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时通报质量动态;明确各部门质量职责边界,细化工作流程衔接,强化协同考核,确保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二)技术创新应用困境

1.问题剖析:随着工程技术快速发展,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如装配式建筑、智能监测设备,但部分人员对其掌握不足,企业技术更新投入有限,制约质量管理手段创新,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

应对策略:加强技术培训推广,组织观摩学习、专题培训,提升人员新技术应用能力;企业加大科研投入,设立技术创新专项资金,鼓励研发应用新技术,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吸收先进技术成果,为质量管理注入科技动力。

(三)持续改进挑战

1.问题剖析:部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满足于达标验收,忽视持续改进。质量数据收集分析不深入,问题整改浮于表面,未深挖根源,难形成长效改进机制,制约质量提升后劲。

应对策略:建立质量持续改进机制,设立质量改进目标,运用 PDCA 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定期剖析质量数据,识别改进机会;对反复出现质量问题专项攻关,优化质量管理流程、措施,持续提升质量管控水平。

六、结论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凭借明确方针目标、完善流程、强化保障、全员参与等举措,可筑牢质量根基。虽面临协同、技术、改进挑战,但借协同联动、技术赋能、持续优化之力可突围。精心打造质量管理体系并落地见效,能确保工程质量卓越,为社会交付放心工程,推动工程管理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参考文献

[1] 刘建忠. 大—哈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D]. 天津:南开大学,2013. DOI:10.7666/d.Y2505028.

[2] 于新钰. 工程项目招标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3.

[3] 姚国斌.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建筑工程与设计,2024,3(2):66-68. DOI:10.12417/2811-0536.24.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