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
宋庆鑫
370321198510143617
摘要: 本文聚焦建筑工程领域,深入剖析项目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阐述风险识别的原则、方法,全面梳理项目各阶段,涵盖决策、设计、施工、运维的潜在风险因素,包括自然、市场、技术、管理等多维度;详细探讨应对各类风险的策略架构,从风险规避、减轻、转移、接受着手,佐以合同、保险、预案等管控手段,旨在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抗风险能力,保障项目顺利推进、达成目标。
一、引言
在建筑工程蓬勃发展的当下,项目规模持续扩张、技术复杂度与日俱增,所处外部环境变幻莫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风险如影随形,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成本超支、工期延误、质量缺陷乃至项目失败。精准识别风险并有效应对,是建筑工程项目成功落地的关键密钥,关乎企业兴衰与行业稳健发展。
二、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一)风险识别原则
1.全面性原则
风险识别应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从项目构思、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施工建造到运营维护,各环节无一遗漏;兼顾内外部因素,考量自然环境、市场波动、技术瓶颈、组织管理等全方位风险源,编织严密风险识别网。
2.动态性原则
建筑项目周期长,风险随时间推移、项目进展而演变。如施工阶段前期地质风险突出,后期随着结构升高,高空作业、大型设备安拆风险攀升;市场行情瞬息万变,材料价格、人工成本动态波动,需实时跟踪、动态更新风险清单。
3.重要性原则
聚焦关键风险,对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延误工期、危及安全质量的风险重点标注。如深基坑工程的坍塌风险、关键线路上的工序延误风险,优先识别、深度剖析,集中资源管控,避免 “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风险识别方法
1.头脑风暴法
组织项目团队、专家、一线工人等多元主体汇聚一堂,畅所欲言,围绕项目各环节碰撞思维火花,激发创意,挖掘潜在风险。从不同视角审视项目,如设计师关注设计变更风险,施工人员洞察现场实操隐患,集思广益,快速收集大量一手风险信息。
2.流程图法
依项目流程绘制精细流程图,从项目启动、规划、执行到收尾,将复杂项目拆解为有序步骤,逐节点排查风险。如混凝土浇筑流程,涉及原材料采购、配合比设计、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剖析各环节可能出现的质量、延误风险,清晰呈现风险分布脉络。
3.检查表法
基于过往项目经验、行业标准规范编制风险检查表,涵盖常见风险类型、表现形式、发生概率、影响程度等维度。项目管理人员依表逐项核对,如核对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完备,材料供应商资质是否合规,高效筛查风险,查漏补缺。
三、建筑工程项目各阶段风险因素剖析
(一)决策阶段
1.项目定位风险
若项目定位偏离市场需求,功能布局不合理,如商业综合体忽视周边消费群体偏好、交通枢纽衔接不畅,易导致招商困难、运营效益低下,投资回报堪忧。
2.可行性研究风险
可行性研究若数据失真、分析片面,未精准考量土地成本、政策法规变动、环保要求,可能使项目决策失误,陷入 “骑虎难下” 困境,开工即面临重重阻碍。
(二)设计阶段
1.设计缺陷风险
设计图纸深度不足、专业间协同不畅,引发结构不合理、管线碰撞、空间浪费等问题,导致施工变更频繁,延误工期,增加成本,甚至埋下安全隐患。
2.设计变更风险
因业主需求调整、地质条件变化或规范更新,设计变更不可避免,但若管控不善,变更流程冗长、沟通不畅,将打乱施工节奏,造成资源浪费。
(三)施工阶段
1.自然环境风险
暴雨、地震、洪水等极端自然灾害突袭,威胁施工安全,破坏已完工程,造成停工、返工;复杂地质条件,如软土地层、岩溶地貌,增加基础施工难度与不确定性。
2.施工技术风险
新技术、新工艺应用若缺乏成熟经验,技术交底不明,施工人员操作不熟练,易引发质量问题,如装配式建筑构件拼接不牢、钢结构焊接缺陷。
3.人员管理风险
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淡薄,违规操作频发;劳动力短缺、工种调配不当,致使施工进度受阻,难以按计划推进。
(四)运维阶段
1.设施设备老化风险
建筑投入使用后,电梯、空调、给排水等设施设备长期运行,磨损老化,若缺乏定期维护、及时更新,易出现故障停机,影响使用功能,降低用户满意度。
2.运维成本超支风险
运维管理不善,能源浪费严重,耗材更换频繁,维修费用高昂,加之租金收入不及预期,可能导致运营收支失衡,陷入财务困境。
四、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一)风险规避
1.项目筛选优化
决策阶段,深入调研市场,精准定位项目,摒弃风险过高、可行性存疑项目;如对地质条件复杂、政策不明朗区域项目谨慎介入,从源头降低风险。
2.合同条款约束
设计、施工签约时,明确各方责任义务,设置风险分担条款;如约定因设计变更引发成本增加超一定比例由业主承担,规避不合理成本转嫁。
(二)风险减轻
1.风险预警机制
构建涵盖风险监测、评估、预警的闭环系统,实时追踪风险指标,如材料价格指数、天气变化、工程进度偏差;一旦指标逼近阈值,提前预警,启动应对预案,减轻风险冲击。
2.技术培训与交底
针对新技术应用,组织施工人员专项培训,技术负责人详细交底,提高操作熟练度,降低技术风险;如 BIM 技术应用前,培训建模、碰撞检查技能,确保顺利实施。
(三)风险转移
1.工程保险购置
投保建筑工程一切险、第三者责任险、安装工程险等险种,将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第三方损失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出险后依合同获赔,弥补经济损失。
2.分包合同转移
合理分包专业工程,将部分风险随合同转移至分包商;如深基坑支护分包给专业队伍,由其承担技术、安全风险,但要强化分包监管,防止 “以包代管”。
(四)风险接受
对于风险损失小、发生概率低,或风险规避、减轻、转移成本过高得不偿失的风险,如小型临时设施因风雨轻微损坏,选择风险接受,预留少量应急资金应对即可。
五、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保障措施
(一)完善合同管理
合同是风险管理 “契约书”,细化合同条款,明确风险范围、责任界定、赔偿方式;建立合同评审机制,法务、商务、技术人员联审,确保合同严谨,防范合同漏洞引发风险纠纷。
(二)强化组织协调
构建高效项目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岗位风险管理职责;加强沟通协调,设计、施工、采购等部门定期会商,信息共享,协同应对风险,避免各自为政。
(三)应急预案制定
针对重大风险编制专项应急预案,涵盖应急响应流程、救援资源调配、人员疏散方案;定期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危机时刻迅速响应,将损失降至最低。
六、结论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应对是系统工程,贯穿项目始终。严守识别原则,巧用识别方法,洞察各阶段风险,精准施策应对,佐以保障措施,方能驾驭风险,护航项目稳健前行,铸就建筑精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超.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J]. 电脑爱好者(普及版)(电子刊),2020(11):2611-2612. DOI:10.12277/j.issn.1673-7075.2020.11.1305.
[2] 辛克聪,姜荣彬.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策略研究[J]. 数字化用户,2024(51):181-182.
[3] 张群.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与应对策略[J]. 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会刊,2023(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