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研究与实践
王军
37030219861215051x
摘要: 本文聚焦建筑工程领域,深入探究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运行与优化要点。剖析传统施工质量管控弊端,阐述质量控制体系涵盖的目标设定、组织架构、流程规划关键要素,详述从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到竣工验收全阶段质量控制策略,探讨面临挑战与应对,旨在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障建筑安全与功能实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引言
在建筑工程蓬勃发展的当下,施工质量关乎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与功能性,直接影响使用者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经济稳定。构建科学有效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对规范施工行为、预防质量问题、确保工程达标意义非凡,是建筑工程领域核心任务,承载着人们对高品质建筑环境的期望。
二、传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控的弊端剖析
(一)管理粗放
传统管控多依赖经验,缺乏精细化标准与流程。施工操作随意性大,如混凝土浇筑振捣时间凭工人感觉,易致蜂窝麻面;材料进场检验简单,部分不合格品混入,为质量隐患埋下伏笔,难以保障工程一致性与稳定性。
(二)信息滞后
各环节信息传递靠纸质文件、人工汇报,效率低、易出错。现场问题难以及时反馈至管理层,决策延误;进度、质量数据更新慢,难实时监控,无法前瞻性应对质量风险,常致问题积累恶化。
(三)部门协同差
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各自为政,沟通不畅。设计变更难及时传至施工一线,造成返工;监理发现问题,施工方整改不积极,推诿责任,削弱质量管控合力,影响工程推进。
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关键要素
(一)质量目标设定
依工程特性、合同要求、规范标准,制定明确、可量化质量目标,如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合格率达 95%、建筑垂直度偏差控制在 ±5mm 内。目标细化分解至各施工工序、班组,为质量管控提供方向,确保工程整体达标。
(二)组织架构搭建
构建涵盖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多方协同的组织体系。施工单位设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员等岗位,各司其职;监理单位独立监督,审查方案、旁站关键工序;建设单位统筹协调,保障资源,各方联动形成严密质量管控网络。
(三)流程规划制定
设计严谨施工流程,从材料采购、进场检验、存储保管,到各分项工程施工、隐蔽工程验收、成品保护,明确步骤顺序、工艺要求、质量控制点。如基础施工,规定土方开挖、垫层浇筑、钢筋绑扎流程与验收标准,规范施工操作,保障工序衔接顺畅、质量可靠。
四、建筑工程施工全阶段的质量控制策略
(一)施工前准备阶段
1.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
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方会审图纸,排查设计缺陷、矛盾,如建筑与结构尺寸不符。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向班组交底,讲解施工难点、质量关键,以某复杂钢结构节点为例,详细说明焊接工艺、装配顺序,确保施工人员理解设计意图,按规操作。
2.材料与设备准备把控
依设计选优质材料、适配设备。考察供应商资质、信誉,抽检材料性能,如钢材复验力学性能;设备进场调试,检查运行状况,确保材料设备可靠,为施工奠基。
(二)施工过程阶段
1.工序质量控制
划分关键工序与一般工序,关键工序如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编制作业指导书,严控工艺参数,全程旁站监督;一般工序加强巡检,及时纠正违规,如砌墙组砌方法错误,确保每道工序质量达标,累积优质分项工程。
2.人员培训与管理
定期组织施工人员技能培训,涵盖新工艺、新技术、质量安全知识,如装配式建筑构件安装培训;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奖励质量优班组、个人,惩处违规,激发人员积极性,提升施工水平。
(三)竣工验收阶段
1.分项分部验收
依工程进度,及时组织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分部工程验收,按规范检查外观、实测实量、核查资料,如混凝土强度回弹检测、钢筋隐蔽工程资料完整性审查,发现问题整改,杜绝隐患带入后续工序。
2.竣工总体验收
工程完工,全面核查质量,对照合同、设计文件逐项核验,包括建筑功能、观感、节能指标,如住宅采光通风、外墙保温性能测试,合格后交付使用,保障建筑满足需求。
五、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一)技术创新挑战
1.新技术应用难题
新型建筑技术如 BIM 技术、智能建造设备不断涌现,施工人员难掌握,企业缺乏应用经验。BIM 模型数据集成、协同作业流程复杂,智能塔吊操作精度要求高,影响质量控制精准度,制约新技术助力质量提升。
应对策略: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引入专家培训;建立新技术试点项目,积累应用经验,逐步推广;开发简易操作指南,降低技术门槛,推动新技术融入质量管控。
2.技术标准更新滞后
建筑行业技术发展快,部分质量验收标准更新慢,难适应新工艺、新材料要求。如新型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检测方法未明确,导致质量评判无据,影响工程验收公正性、科学性。
应对策略:行业协会、主管部门加速标准修订,广泛调研吸纳前沿技术成果;建立标准动态更新机制,实时跟踪技术进展,确保标准与技术同步,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二)人员素质制约
1.专业人才短缺
建筑工程向绿色、智能、装配式转型,跨学科专业人才匮乏。懂 BIM 建模又精施工管理人才稀缺,设计、施工衔接不畅,质量管控薄弱环节频现,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
应对策略:高校优化专业设置,培养复合型人才;企业内部轮岗培训,打造一专多能团队;引进高端人才,充实技术力量,提升质量管控专业水平。
2.工人技能参差不齐
建筑工人流动性大、来源广,技能水平差异大。新手多未经系统培训,操作不规范,如防水卷材铺贴不密实,影响工程防水质量,增加质量管控难度。
应对策略:建立建筑工人职业培训体系,线上线下结合培训;推行工人实名制与技能认证,企业依技能等级择优用工,提升施工队伍整体素质。
(三)外部环境影响
1.气候变化干扰
建筑施工露天作业,风雨、高温、严寒等气候影响大。雨天混凝土浇筑易离析,高温致混凝土失水过快裂缝,低温使钢结构焊接质量下降,打乱施工计划,威胁质量稳定。
应对策略:制定应对预案,雨期搭防雨棚、备抽水设备,高温时段调整作息、洒水降温,冬季加热保温,合理安排施工,降低气候不利影响。
2.市场波动冲击
建筑材料、设备价格受市场供需、政策影响波动大。材料涨价,部分企业为控成本,选用低价低质品,如劣质电线电缆,设备租赁费用涨,企业压缩租赁周期,影响调试精度,危害工程质量。
应对策略:建设单位合同约定材料设备价格调整机制,合理分担风险;施工单位优化采购计划,淡季储备、集中采购,稳定材料设备质量,抵御市场波动。
六、结论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构建与实践是系统且充满挑战的任务,借技术革新、人员提升、环境应对之力,突破重重难关,必将强化施工质量管控,筑就安全可靠、品质卓越的建筑工程,为社会发展筑牢根基,推动建筑行业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曹磊. 建筑防水工程质量控制与工程实践研究[D]. 河南:郑州大学,2011. DOI:10.7666/d.y1928995.
[2] 路紫曼. 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实践研究[J]. 建材与装饰,2018(15):200. DOI:10.3969/j.issn.1673-0038.2018.15.164.
[3] 柯杨.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策略研究[C]//2024智慧施工与规划设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