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绿色建筑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作者

张亮

370321198203260012

摘要: 本文聚焦建筑工程领域,深入探讨绿色建筑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现状与显著效果。剖析传统建筑对环境及资源的负面影响,阐述绿色建筑技术涵盖的节能、节材、节水、环保等关键技术类型,详细介绍这些技术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运营维护各阶段的应用要点,通过量化分析展示其在降低能耗、减少废弃物、提升室内环境品质等方面的成效,并探讨面临的技术推广、成本控制、人才培养挑战及应对策略,旨在推动绿色建筑广泛普及,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与资源逐渐短缺的当下,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与废弃物排放源头,其可持续发展之路备受关注。绿色建筑技术应运而生,为现代建筑工程注入新活力,促使建筑从传统高能耗、高污染模式向节能、环保、高效方向转变,对缓解环境压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义重大。

二、传统建筑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剖析

传统建筑在全生命周期中存在诸多弊端。建设阶段,大量建筑材料开采与加工消耗海量自然资源,如砂石过度开采破坏河床生态,钢材生产耗能高且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施工过程扬尘、噪声污染周边环境,建筑垃圾随意堆放占用土地、污染土壤。使用阶段,建筑保温隔热性能差,采暖、制冷能耗居高不下,水资源浪费严重,室内空气品质不佳,危害居住者健康,长期累积对生态环境造成沉重负担。

三、绿色建筑技术分类及要点

(一)节能技术

1.高效保温隔热材料:采用新型保温材料,如聚苯板、岩棉板、气凝胶毡等,应用于外墙、屋面、门窗等围护结构,降低热量传导,减少空调、采暖系统负荷。如外墙采用厚岩棉板保温,冬季室内热量散失减缓,夏季室外高温阻隔在外,节能效果显著。

2.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光伏板安装于屋面、墙面,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建筑自用;地源热泵利用浅层地热,冬季供暖、夏季制冷,稳定高效且环保;小型风力发电机在风力资源丰富地区为建筑补充电力,减少对传统电网依赖,降低碳排放。

(二)节材技术

1.本地可再生材料选用:优先选用本地生产、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如竹子、再生砖、本地速生木材等,减少长途运输碳排放,支持本地产业发展,且可再生材料生长或生产过程能耗低,如竹子生长快、强度高,是理想的结构与装饰用材。

2.建筑结构优化:运用结构设计软件优化建筑结构体系,减少钢材、混凝土用量,在满足安全前提下提高材料利用效率。如采用大跨度空间结构、轻质钢结构,减轻自重,降低材料消耗。

(三)节水技术

1.雨水收集系统:屋面、地面雨水经收集、过滤、存储后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冲厕等非饮用环节。通过雨水管网、储水池、净化装置构建雨水利用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城市供水压力。

2.节水器具应用:推广使用节水龙头、感应式冲水马桶、节水型淋浴喷头等,精准控制水流,减少无效用水,与传统器具相比可节水 30% - 50%,降低建筑用水量。

(四)环保技术

1.绿色施工技术:施工过程采用扬尘控制措施,如围挡喷淋、道路硬化、土方覆盖;噪声控制选用低噪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段;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废砖石破碎后作再生骨料,废木材、金属回收再加工,减少废弃物排放,降低环境破坏。

2.室内环境优化技术:使用环保涂料、板材,释放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保障室内空气质量;加强自然通风设计,利用热压、风压促使空气流通,配合空气净化系统,为居住者营造健康舒适室内环境。

四、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各阶段应用

(一)规划设计阶段

依据当地气候、地形、光照等自然条件进行场地规划,合理布局建筑朝向,争取更多自然采光与通风;利用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模拟建筑能耗、采光、通风效果,优化设计方案,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绿色建筑指标落地。

(二)施工建造阶段

严格按照绿色施工标准组织施工,落实节能、节材、节水、环保措施,加强施工人员培训,规范操作流程,确保绿色建筑技术正确实施;实时监控施工过程能耗、材料消耗、废弃物排放,及时调整偏差,保障施工阶段绿色目标达成。

(三)运营维护阶段

通过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建筑能耗、室内环境参数,依据数据动态调整设备运行状态,如优化空调温度设定、照明亮度调节;定期维护可再生能源系统、节水设备等,确保绿色建筑设施长期高效运行,持续发挥节能、环保效益。

五、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效果量化分析

1.能耗降低:经统计,采用节能技术的绿色建筑相比传统建筑,采暖、制冷能耗可降低 30% - 60%,照明能耗因自然采光优化与高效灯具使用降低 20% - 40%,整体能耗显著下降,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降低碳排放。

2.废弃物减排:绿色施工促使建筑垃圾产生量减少 30% - 50%,回收利用率提升至 40% - 60%,减少填埋占地与环境污染;运营阶段废弃物品妥善分类处理,资源回收再利用,降低废弃物末端处理压力。

3.室内环境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达标率提高 20% - 30%,温度、湿度全年保持舒适区间时间延长,自然通风换气次数增加,居住者满意度提升,有益身心健康,提高工作学习效率。

六、绿色建筑技术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一)技术推广挑战

1.问题剖析:部分绿色建筑技术新颖复杂,建筑企业、设计人员对其了解不足,担心应用风险;市场上技术产品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推广信心;缺乏示范项目引领,用户对绿色建筑优势认知有限,接受度不高。

应对策略:加强技术培训与宣传,举办研讨会、培训班,提高行业认知;建立技术产品认证体系,规范市场,保障质量;打造标杆示范项目,组织观摩学习,直观展示绿色建筑效益,提升社会认可度。

(二)成本控制挑战

1.一些绿色建筑技术前期投资大,如可再生能源系统、高性能保温材料采购安装成本高,虽长期节能效益可观,但短期内增加建设成本,中小建筑企业资金压力大,制约技术应用。

应对策略:政府出台补贴、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绿色建筑发展,降低企业前期成本;推动技术研发创新,规模化生产降低材料设备成本;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让企业看到长期效益,提高应用积极性。

(三)人才培养挑战

1.绿色建筑涉及多学科知识融合,需既懂建筑设计、施工,又掌握生态、能源、环保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现有教育体系培养速度跟不上行业需求,人才缺口大,影响绿色建筑技术深入应用。

应对策略:高校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增设跨学科绿色建筑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企业加强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开展技术交流、项目实践,提升员工绿色建筑素养。

七、结论

绿色建筑技术为现代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开辟道路,虽面临推广、成本、人才等挑战,但凭借科学技术应用、显著实施效果,借助培训宣传、政策扶持、人才培育之力可突围。持续推进绿色建筑技术普及,将重塑建筑行业生态,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创造美好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潘国庆. 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 建筑·建材·装饰,2024(16):187-189. DOI:10.3969/j.issn.1674-3024 .2024.16.063.

[2] 张笃元. 绿色节能技术在现代建筑幕墙中的应用研究——以顶新商务广场幕墙工程为例[D]. 山东:济南大学,2016. DOI:10.7666/d.D01049221.

[3] 张德才. 浅议节能材料以及节能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 现代装饰,2025(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