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现代工程技术的建筑工程管理研究

作者

任帅 苗路 徐科

370304199101044413 372924198905272425 370321198201010036

摘要:本文聚焦现代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剖析了现代工程技术,如BIM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建筑工程管理各环节,包括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及运维阶段的深刻影响,展现其在助力精准决策、提升设计质量与效率、实现施工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以及优化运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深入探讨了基于现代工程技术的建筑工程管理面临的技术应用成本高、人才短缺、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以及管理模式不适应等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技术应用成本、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和创新管理模式等解决策略。

关键词:现代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管理策略

引言

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当下,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工程项目和不断增长的管理需求时,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现代工程技术的兴起为建筑工程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将BIM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引入建筑工程管理,能够革新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技术应用成本、人才储备、数据安全等问题亟待解决。

一、现代工程技术对建筑工程管理各环节的影响

1.1 项目决策阶段

在项目决策阶段,大数据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收集海量的建筑市场数据,包括土地成本、建筑材料价格波动、同类项目的造价与收益等,利用数据分析模型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能够为项目投资回报率、风险评估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1.2 设计阶段

BIM技术在设计阶段优势显著。它能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整合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等各个专业的设计信息。各专业设计师可在同一模型上协同作业,实时共享和更新设计内容,有效避免设计冲突和错漏碰缺问题。比如在设计复杂建筑结构时,通过BIM模型进行碰撞检查,提前发现结构梁与管道线路的冲突,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减少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1.3 施工阶段

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施工管理带来变革。借助物联网传感器,可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人员、设备、材料等信息。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管理者能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如根据设备运行数据及时调度设备,避免闲置或过度使用。利用大数据分析还能对施工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通过传感器监测温度、压力等参数,一旦数据异常,立即预警,保障施工质量。

1.4 运维阶段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提升运维效率。智能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建筑物的设施设备运行状态,如电梯运行情况、空调能耗等。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前预测设备故障,实现预防性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通过物联网技术远程控制设备,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设备运行参数,实现节能减排,优化建筑物的运维管理。

二、基于现代工程技术的建筑工程管理面临的问题

2.1 技术应用成本高

引入现代工程技术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购买先进的BIM建模软件、物联网传感器、高性能计算设备等硬件和软件,价格不菲。一套专业的BIM软件许可证费用可能高达数万元,且每年还需支付软件升级和维护费用。为满足技术运行需求,企业可能需要对现有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如提升服务器性能以支持大数据存储和分析,这又增加了额外成本。

2.2 人才短缺

既精通现代工程技术又熟悉建筑工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匮乏。目前建筑行业内多数管理人员虽然有丰富的传统管理经验,但对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BIM技术操作等现代技术掌握不足。而技术人员往往专注于技术领域,对建筑工程管理流程和规范缺乏深入了解,难以将技术有效应用于管理实践。

2.3 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

随着建筑工程管理中数据量的剧增,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日益凸显。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如物联网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上传至管理平台时,可能因网络攻击导致数据泄露或篡改。存储在云端或企业服务器中的大量建筑项目数据,包括设计图纸、施工进度、成本数据等,也面临着黑客入侵的风险。一旦数据泄露,不仅会损害企业商业利益,还可能涉及客户隐私问题,引发法律纠纷。

2.4 管理模式不适应

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以层级式管理为主,信息传递缓慢且易失真。而现代工程技术强调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协同作业,这与传统管理模式产生冲突。在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施工管理中,一线施工人员采集的数据需要快速传递给各级管理者,以便及时做出决策。但在传统管理模式下,数据需经过层层汇报和审批,导致信息滞后,无法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

三、解决基于现代工程技术的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策略

3.1 优化技术应用成本

为降低技术应用成本,企业可采用多种策略。在软件和硬件采购上,通过与供应商谈判争取优惠价格,或选择租赁软件和设备的方式,减少一次性大额支出。对于BIM软件,可按项目周期租赁,避免长期购买软件许可证的高额费用。企业间可建立技术共享平台,共同购买和使用一些昂贵的技术资源,如高性能计算设备,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成本分摊。制定合理的技术更新计划,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技术成熟度,有步骤地引进新技术,避免盲目跟风,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3.2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人才是推动现代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关键。企业应加强内部人才培养。与高校、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定制化培训课程,针对不同岗位人员,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为管理人员开设大数据分析和 BIM技术应用的短期培训课程,提升其对现代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技术人员提供建筑工程管理流程和规范的培训,使其更好地将技术与管理结合。积极引进外部专业人才,制定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和福利政策,吸引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加入企业,充实人才队伍。

3.3 强化数据安全管理

数据安全至关重要,企业需构建全方位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在数据传输环节,采用加密技术,对物联网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加密传输,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在数据存储方面,建立严格的访问权限控制机制,根据员工的岗位和职责,分配不同的数据访问级别,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敏感数据。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不同地理位置,以防数据丢失。

3.4 创新管理模式

为适应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企业需创新管理模式。摒弃传统的层级式管理模式,构建以项目为核心的矩阵式管理结构。在这种模式下,不同专业的人员围绕项目组成团队,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信息的快速流通和协同作业。在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施工管理中,一线施工人员采集的数据可直接上传至项目管理平台,各级管理者能实时获取数据,及时做出决策。重新梳理和优化工作流程,根据现代工程技术的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明确各环节的职责和任务,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优势。

结语

现代工程技术深刻变革建筑工程管理各环节,却也带来成本、人才、安全及管理模式等问题。通过优化成本、培育人才、保障数据安全、创新管理模式,能有效化解困境。未来,持续推动技术与管理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效能,助力建筑行业在数字化浪潮中稳健前行,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璋.现代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居业,2024,(11):1-3.

[2]高存金.建筑工程管理中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J].中国招标,2024,(08):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