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基层特色党建品牌创建路径研讨

作者

张立朝 郭安 岳爱鹏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河北邢台 054000

引 言:

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趋势日益显现,基层党组织作为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亟需通过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党建品牌,提升政治功能和育人实效。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党建品牌建设仍存在理念不清、特色不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待通过系统化路径设计与有效机制保障,推动党建品牌工作提质增效。基于此,本文围绕新时代高职院校党建品牌建设的现实背景、存在问题及路径优化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创新发展提供可行思路与实践参考。

1 新时代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1.1 新时代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在新的社会背景和教育发展格局下,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既要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党建工作不仅是政治建设的核心任务,更是推动教育质量提升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目前,高职教育面临学生多元、教师结构复杂、发展路径多样等特点,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回应新需求,既要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又要引导党员干部在教学、科研、服务等一线发挥作用,推动党的建设与办学治校深度融合。

1.2 高职院校基层党建的特点与职能

相较于综合性大学,高职院校办学目标更聚焦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服务面向地方和产业。因此,党建工作更需要与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产教融合紧密结合,提升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的统一性。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多以二级学院、教学部门、教研室为单位开展,组织结构较为扁平,党员覆盖面广泛,涵盖教师、学生及行政人员等群体,这就对组织力、凝聚力和执行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层党组织不仅是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联系师生、引导思想、传递价值的重要纽带,通过党支部建设、党员活动、思政育人、志愿服务等形式,基层党建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进头脑、进生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3 党建品牌创建的战略价值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党建品牌不仅是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学院育人理念、办学文化和政治方向的集中呈现,通过创建党建品牌,可以有效激发党员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担当,提升党组织的号召力和组织力,增强思想引领力与群众凝聚力。同时,党建品牌也是高职院校在激烈竞争中彰显特色、展示精神风貌的重要手段,能够实现“党建强、发展强”的良性互动,能够将党建工作由“做得好”向“叫得响”、“立得住”向“传得开”转变,助推高职院校在新时代办学育人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2 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品牌创建的现状分析

2.1 当前党建品牌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党对高校党建工作要求的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纷纷开展基层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注重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校园文化、社会服务等紧密融合,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一定影响力的品牌项目。一些院校结合办学定位和区域特色,打造了如“匠心育人”“红色工匠”“党建+专业建设”等党建品牌,探索出“党建引领+技能培养”“党建引领+产教融合”等有效路径。同时,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员示范岗创建、红色文化进课堂、志愿服务项目等形式,在提升组织力、凝聚力的同时,也推动了学校事业发展的高质量进程。特别是,一些先进院校还借助信息化平台,对品牌内容进行系统建设与传播,增强了品牌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高职院校在党建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水平仍参差不齐。比如说,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品牌创建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重形式轻内涵”“重宣传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党建活动流于表面,缺乏内在驱动力;部分院校在品牌创建过程中存在资源分散、机制不健全、管理与考核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导致品牌难以持续发展;一些党建品牌缺乏系统谋划与顶层设计,定位不清、特色不明,无法形成有效的文化标识和长期的师生认同感,难以在校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党建品牌创建的质量和成效,也影响了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

3 高职院校基层特色党建品牌创建路径探讨

3.1 明确党建品牌定位与核心理念

高职院校要创建具有引领力和生命力的党建品牌,可以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优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精准界定品牌的服务对象、主攻方向和建设目标。核心理念则是品牌的灵魂,需体现党组织的政治属性与教育功能统一,强调“以党建促发展、以品牌树形象”的价值导向。比如可围绕“红色匠心”“技艺育人”等主题,确立具有教育性、引领性和可持续性的品牌内核。同时,品牌命名要简洁鲜明,富有象征意义,易于识别和传播,便于在校内外建立广泛认同,从而使党建品牌真正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鲜明标识。

3.2 构建“党建+业务”融合发展机制

党建工作不能脱离中心任务而单独运行,要将党建工作目标纳入院系、教研室、实训基地等各层级工作规划,使党的领导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全过程。同时,党组织要深度参与业务管理与发展,通过“党员项目领办”“党建引领项目攻关”等方式推动教学科研任务落实,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双向嵌入。此外,还需建立协同运行机制,如联席会议制度、双向考核机制等,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在制度上共建、过程上共管、效果上共评,使党建真正成为引领高职院校发展的“主心骨”和“发动机”。

3.3 打造“一院一品”党建品牌创建模式

推进党建品牌建设需因地制宜、因校因院分类施策,结合自身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任务,选准切入点,打造与专业融合度高、实践性强、传播力强的党建品牌,形成“一院一品、一支部一特色”的品牌格局。例如,工程类学院可打造“红色工匠”品牌,将党员教师带头工匠精神落实到实训教学与企业合作中;护理类学院可建设“暖心天使”品牌,深化党员志愿服务与人文关怀育人,通过资源整合、活动共建、成果展示等方式,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辨识度和影响力。在校级层面,要加强对各院党建品牌建设的统筹与指导,建立项目申报、评估激励、宣传推广等制度体系,推动各基层单位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构建百花齐放的党建品牌生态。

3.4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与示范引领作用

党员是品牌创建的“关键变量”,在推动党建品牌落地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持续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和能力培训,使其具备较强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成为推动品牌建设的骨干力量。比如说,可以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服务团队”等载体,引导党员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社会服务等一线岗位上亮身份、作表率、担责任。同时,要注重树立典型、宣传先进,通过事迹分享、微视频展示、专题展板等形式,讲好党员故事,传播先进经验,增强品牌的感召力和感染力。

3.5 加强宣传推广与品牌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官网、微信公众号、党建宣传栏、融媒体平台等多种渠道,持续发布品牌建设动态、经验成果与典型案例,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同时,要注重品牌视觉形象的统一设计,如徽标、口号、吉祥物、品牌手册等元素,增强师生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此基础上,推动品牌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全过程,打造具有浓厚党建氛围与鲜明特色的育人环境,真正实现党建品牌由“项目化”向“文化化”的深度转型。

3.6 健全组织领导与责任落实体系

学校党委应切实担负起党建品牌建设的主体责任,将其纳入党委工作要点和学校发展战略之中,统一谋划、统筹部署、整体推进,明确职责分工,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与时间节点,做到层层压实责任、逐级传导压力。同时,要建立由组织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专班,统筹协调资源,定期开展督导与调研,形成“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链条,推动党建品牌创建常态化、规范化运行。

3.7 完善激励考评与成果转化机制

学校应将党建品牌建设情况纳入年度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体系,围绕品牌建设过程、成效、创新性与影响力等维度,制定具体评价指标,实行分类分层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可给予表彰、资源倾斜、职称晋升、项目优先等多维度激励;对工作推进不力、品牌影响力不足的单位,及时督促整改。另一方面,应注重党建成果的转化与共享,将品牌建设中形成的好经验、好模式及时总结提炼,推广至其他党组织和业务部门,通过开展观摩交流、成果展示、经验报告会等方式,实现党建品牌的裂变与复制,推动党建工作整体提质增效。

3.8 推动信息化与平台化党建建设

信息化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应依托校园信息系统建设党建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党组织信息、党员发展、活动开展、学习培训、品牌推广等多模块集成管理,提升工作效率与数据支撑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智慧党建”平台、移动学习 APP、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渠道,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可视、可查、可互动”的

3.9 加强校地合作与红色资源联动

高职院校在党建品牌建设中还应充分发挥“开放式党建”的优势,积极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及红色资源基地的深度合作,构建“校地联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党建共建机制,通过联合开展党日活动、志愿服务、主题教育、实践实训等形式,形成“组织共建、阵地共用、人才共育、服务共推”的党建共同体。另一方面,要用好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如革命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英雄故里等,将其作为党建品牌育人实践的重要载体,增强党性教育的沉浸感和感染力,使党建工作真正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成为区域发展的活跃因子和红色文化的传承者。

总结: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基层特色党建品牌的创建不仅是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育人水平的重要抓手,通过明确品牌定位与核心理念、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打造“一院一品”特色模式、强化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以及构建科学的保障机制,高职院校党建品牌建设正逐步走向规范化、特色化与实效化。未来,应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激励机制和资源整合,推动党建品牌由“形”向“神”发展,实现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协同共进,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强政治动力与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

[1]元世娇.高职院校打造特色党建品牌优化党建工作质量的实践策略研究[N].河南经济报,2024-11-21(010).

[2]李明梅,刘丽萍,刘辉,等.高职院校特色化品牌化基层党建工作思路[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27):3-4.

[3]宋舒.党建“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样板党支部创建路径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5,38(09):9-10+17.

课题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党建品牌创建-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的实践路径探究》,项目编号:2024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