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

任云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宜兴 214200

一、引言

在信息化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人们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方式。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和知识传播枢纽,其传统的管理与服务模式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创新,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成为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现状及问题

2.1 资源数字化程度不足

虽然部分高校图书馆已开展资源数字化工作,但仍存在数字化资源不全面、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一些珍贵的古籍文献、特色馆藏尚未实现数字化,限制了其传播与利用。同时,不同数据库之间缺乏有效整合,导致用户在检索信息时需要在多个平台切换,增加了检索难度。

2.2 服务智能化水平有限

当前,高校图书馆的智能服务主要集中在简单的自助借还、智能咨询等方面,对于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和精准分析能力不足。例如,智能推荐系统无法根据用户的学术兴趣和研究方向提供个性化的文献推荐,难以满足用户的深层次需求。

2.3 空间利用单一

传统高校图书馆以藏书和借阅空间为主,功能较为单一。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对图书馆的需求已从单纯的借阅图书转向多样化的学习、交流和创新活动。然而,许多图书馆未能及时对空间进行改造和优化,缺乏如研讨室、创意空间、数字体验区等满足现代需求的功能区域。

2.4 跨界融合不够深入

高校图书馆与学校其他部门、校外机构的合作不够紧密,未能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图书馆参与度较低,无法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与社区、企业等的合作也相对较少,限制了图书馆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

三、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3.1 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师生的信息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和便捷化的特点。他们不仅需要获取丰富的文献资源,还希望能够得到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和舒适的学习交流空间。创新管理与服务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这些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

3.2 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类信息服务机构层出不穷,高校图书馆面临着严峻的竞争挑战。通过创新管理与服务模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能够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3 适应高校发展战略

高校的发展战略越来越注重教学质量提升、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管理与服务模式能够更好地与高校发展战略相契合,为教学科研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支持,促进高校整体发展。

四、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策略

4.1 加强资源数字化建设

高校图书馆应加大对资源数字化的投入,建立完善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体系。一方面,加快珍贵古籍文献、特色馆藏的数字化进程,通过数字化技术永久保存这些珍贵资源,并扩大其传播范围。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对馆藏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了古籍数字图书馆,用户可通过网络远程访问,查看高清古籍影像,极大提高了古籍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整合各类数据库资源,构建统一的资源检索平台。利用元数据技术,对不同数据库中的资源进行标准化描述和整合,使用户能够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对多种资源的一站式检索。如清华大学图书馆搭建的 “清华学术搜索”

平台,整合了校内各类学术数据库,用户只需输入关键词,即可获取相关文献的全方位信息,大大提高了检索效率。

4.2 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挖掘用户行为数据,实现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通过分析用户的借阅记录、检索历史、浏览行为等数据,精准把握用户的学术兴趣和研究方向,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文献推荐服务。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部署超星 AI 馆员,整合机器阅读、视频理解等 8 种 AI 工具,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科技查新、外文翻译、科研数据可视化等智能服务,显著提升了科研数据处理效率。同时,加强智能咨询服务的建设,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使智能客服能够理解用户的问题,并提供准确、及时的解答。此外,还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智能导览、自助借还、座位预约等服务,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

4.3 优化图书馆空间布局

根据师生的多样化需求,对图书馆空间进行重新规划和优化。增加研讨室的数量,配备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设施,满足师生开展小组讨论、学术交流的需求。例如,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新设多个研讨间,可通过线上预约系统预订,深受师生欢迎。打造创意空间,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场所,配备 3D 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设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设立数字体验区,展示最新的数字技术和设备,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字化阅读和学习的乐趣。同时,注重图书馆空间的舒适性和文化氛围的营造,设置休闲阅览区、阅读角等,摆放舒适的沙发、桌椅,装饰艺术作品,为师生创造一个温馨、宜人的学习环境。

4.4 深化跨界融合

加强高校图书馆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合作,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与教学部门合作,将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例如,聊城大学图书馆开展 “嵌入式教学服务”,根据任课教师的要求,针对性地开展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源推荐、文献检索等教学,助力教师课程教学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与科研部门合作,为科研项目提供全过程的信息支持,包括课题选题、文献调研、科研成果评价等。同时,积极拓展与校外机构的合作,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专利检索等服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社区合作,开展文化活动,如举办讲座、展览等,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此外,还可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建立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五、结论

信息化时代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加强资源数字化建设、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优化图书馆空间布局以及深化跨界融合等创新策略,高校图书馆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升管理与服务质量,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个性化的服务,在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持续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不断探索创新,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凯, 杨宗玲. 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研究——《高校图书馆管理与创新实践》荐读[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3, 46 (06):206.

[2]张兵. 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改革创新研究[J]. 兰台内外, 2021, (34): 55-57.

[3]柯丽钦. 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0 (02): 95-98.

[4]冯靖然. 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改革创新研究[J]. 文化产业, 2021, (09): 78-79.

[5]杜少华. 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评《高校图书馆管理与读者服务研究》[J]. 塑料工业, 2021, 49 (02): 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