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工智能时代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发挥
邱靖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重塑高等教育的生态格局。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骨干力量,如何有效驾驭人工智能工具,优化育人过程,提升工作效能,成为新时代辅导员亟需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实践,从辅导员应用人工智能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其在核心工作领域的创新路径与价值体现。
一、优化日常事务管理,提升工作效能
在日常事务上,人工智能可以为辅导员工作带来诸多便利。从效率层面看,借助 AI 技术构建的自助问答系统,能对辅导员日常工作诉求和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快速提供精准解答,减少查阅资料、沟通咨询的时间损耗。比如,在处理奖助学金评定标准、学生请假手续办理等常规事务的疑问时,系统能迅速提供即时、精准的自动化响应,从而减少了辅导员在重复性答疑和信息检索上的时间投入。
通过将标准化、流程化的事务交由 AI 系统处理,辅导员得以从繁冗的常规操作中解脱,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更具价值的、需要个性化关怀和深度介入的学生个体问题解决与成长指导上。
二、强化价值引领作用,开展沉浸式、个性化思政教育
人工智能时代,信息传播呈现爆炸式、碎片化的特点。海量信息泥沙俱下,学生在享受信息便捷的同时,也容易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冲击。部分西方不良思想、错误言论,借助算法推荐、虚拟社交等形式,以更隐蔽的方式渗透,给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辅导员必须强化自身的政治素养提升对海量、复杂信息的甄别、研判能力,牢牢掌握网络思政教育的主导权。
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分析学生的网络行为和思想动态,构建“学生画像”,识别不同群体特征与潜在风险点,开展个性化的思想教育。比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制作生动有趣的短视频、网络文章,AI 模拟场景等,开展沉浸式、互动性强的思想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坚定理想信念。
三、赋能学业指导,助力学生实现成长目标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如智能学习平台、虚拟助教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学习方式。但与此同时,部分学生也出现了学习依赖、自主学习能力下降等问题。有的学生过度依赖智能翻译工具完成作业,语言学习能力难以提升;还有学生在海量学习资源中迷失方向,学习效率低下。
作为辅导员,面对同自己不同专业的学生,我们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学业指导。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学习分析系统,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习惯和成绩变化,及时发现学习困难学生,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人工智能学习工具,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四、心理疏导上,做学生情感关怀者
人工智能时代,虚拟社交、网络游戏等给学生带来全新的社交体验,但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社交障碍、情感冷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长时间沉浸在虚拟世界中,部分学生容易与现实生活脱节,难以建立真实、健康的人际关系;面对学业、 就业等压力,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情绪释放渠道,心理问题逐渐累积。
辅导员要充分发挥与学生密切接触的优势,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更灵敏的心理状态监测与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危机信号。通过心理测评软件、社交媒体数据分析等手段,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异常信号,主动开展深度谈心谈话,提供及时、专业的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网络,有效应对现实压力,回归真实生活体验。
五、助力职业规划,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人工智能的发展催生了众多新兴职业,也使得传统职业面临转型和变革。学生在职业选择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他们对新兴职业了解不足,难以把握职业发展趋势,在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过程中感到迷茫和困惑。
高校辅导员要紧跟时代步伐,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形势和职业需求,帮助学生了解新兴职业。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人兴趣,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的职业测评、职业信息推荐等功能,辅导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行业动态、岗位信息及发展路径,做好职业规划。
六、以自我提升为动力,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
人工智能时代对辅导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具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管理等能力,还要掌握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应对人工智能应用中的隐私、公平等伦理判断力。因此,辅导员要保持开放心态,主动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将人工智能视为提升工作效能的“助手”而非替代者,在技术迭代中不断实现自身专业能力的转型升级。
人工智能的浪潮不可逆转,它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效率提升的利器与精准服务的可能。然而,技术的“硬实力”永远无法取代辅导员在价值引领、情感关怀、人格塑造方面的“软实力”。未来辅导员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深刻理解技术本质与局限的基础上,将人工智能的赋能优势与自身的人文关怀、教育智慧、情感温度深度融合,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成长导师与人生引路人。唯有如此,才能在智能化浪潮中坚守育人初心,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李桦,刘丽丽.人工智能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困境与突围路径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5,16(5):119-123.
[2]武佳丽.人工智能赋能高职院校思政个性化教育的路径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5,16(1):158-162.
[3]王雅丽,卢学倩,张晓宇.大数据赋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逻辑理路、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4,10(5):13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