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业无人机植保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作者

冯晶 赵艳波

个旧市植检植保站 661000

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其种植面积和数量具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由于气候条件、种植方案、害虫侵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田中的部分玉米作物会发生病虫危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将农业无人机植保技术合理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中,能够有效改善此情况,由此可见,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深入研究此技术的作用和应用方法成为了当前农业种植领域的重点任务之一。

1.玉米病虫害对农业的影响

玉米是农业领域重点生产和种植的作物之一,还是人们的重要食物和饲料原材料,在农业和食品生产领域有重要价值,当玉米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会降低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对农业发展不利。个旧市玉米病虫害主要为锈病、叶斑病、草地贪夜蛾和玉米螟等,若防控不及时会造成叶片损伤,不利于玉米的生长和成熟。

2.传统病虫害治理手段的局限性

以往预防和治理玉米病虫害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喷洒化学药物以及人工防治,利用此类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传统的农户分散防治不利于正片区域病虫害的防控,防治技术水平差异会降低喷洒的精准程度、浪费农药,还会影响其他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喷洒大量的化学药物不仅会破坏农田环境,还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采用人工防治的方式,会增加成本投入,难以保证防治效果。

3.农业无人机植保技术的应用原理及重要性

3.1 农业无人机植保技术

农业无人机植保技术是将先进无人机技术同植物保护手段相融合的一种新型技术,在农业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农业无人机植保技术的重点内容是通过清晰度较高拍摄影像,配合多光谱遥感数据,充分了解农田植物生长的真实情况,进而为提出玉米病虫害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农业无人机在病虫害防控方面具有突破地形限制、作业速度快、覆盖面广、喷洒均匀、

减药节水、节省人力等优势,是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3.2 应用原理和基本流程

农业无人机植保技术的作业流程主要分为三步,分别是植物生长信息采集、信息整合与分析以及开展防治作业。农业无人机的智能化设备,例如多光谱相机及红外传感器等,实现对农田各区域、全方位的拍摄,得到农田中的植物信息和病虫害等级与位置;通过数据收集与处理,得到的数据信息以图片、影像或者分布图的形式呈现,为提升决策的准确性提供有力支持。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利用无人机中的智能化喷雾系统,对指定区域进行精准的药物喷洒,能够提升病虫害预防控制的效能。

3.3 重要性分析

农业无人机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与种植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防治玉米病虫害。利用此技术能够提升作业的精准程度,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另外,通过无人机植保技术分析各区域病虫害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准确喷洒农药,减少药物的用量,提升使用率,减轻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除此以外,借助多光谱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植物的生长情况,为管理工作提供辅助作用,提高防病治虫的效果。

4.农业无人机植保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要点

4.1 准备工作

根据防治范围和目标,科学选择农业无人机的种类,明确其工作性能,包括飞行速率、喷洒面积、喷洒速度等,还要配备辅助设备,例如喷洒设施、电池等。进一步充分了解待处理农田的基本情况,检查地质地形、调查玉米生长情况、评估病虫害的严重程度,进一步设计无人机防治的步骤和流程。

4.2 设计行驶路径

借助先进计算机软件,对病虫害危害的农田区域设计出农业无人机的行驶路线,根据玉米种植分布、地质情况、温度、降水量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设计路径,避开农田中的障碍物,确保无人机运行的稳定性。以行驶路线、喷洒范围为依据,设置药物使用量,确定启动时间、飞行距离和高度、运行速率等参数信息,同时,做好应急处理措施,避免突发问题影响防治进程。在使用无人机时,需要按照规定路线和操作步骤开展工作,保证无人机行驶的稳定性、喷洒药物的及时性,还要时刻检查和记录防治情况,保证记录真实和准确。

4.3 合理选择药剂

在选择防治药品时应当充分考虑其对无人机喷洒药品性能的影响。水剂的原理是将原药与水混合,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在配制过程中,直接用水调制即可,具有成本低、配制简便的特点,但水剂的缺点较为明显,高浓度下容易烧叶、叶面铺展性差等。悬浮剂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乳油以及可湿性粉剂,与水混合会得到悬浮液,喷洒后具有粘附性较强和渗透性能较好的特点,效果持久、方便实施的优点,在玉米植株湿度较大时也能发挥出良好的防治效果。

4.4 设备操控与药物喷洒

农业无人机启动前,应当测试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行,电能储备量是否充足,能否保证行驶的稳定性。无人机运行时,应当以农药喷施的范围和要求为依据,设计并调整运行高度和速率,保证喷施效果和质量,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飞行轨迹,保证飞行路线与设计方案一致。根据植株高度、密度设置无人机喷嘴的方向和压强,以保证药物喷洒持续均匀,以免出现漏喷以及重复喷施的情况,药物喷洒完毕后,应当准确记录运行数据,检查和分析喷洒效果,为日后的分析和优化工作提供依据。

4.5 参数设置

在研究农业无人机喷施能力、了解农田中玉米种植范围的基础上,制定和调整设备的飞行速度,进而保证喷施流程符合防治需求。在喷施过程中,通常将设备的飞行速度维持在 15m/s 左右,并且应当严格控制飞行高度,一般在玉米作物上方 1.5–2m 处,以低空喷施的方式开展防治作业。在药剂喷洒时,以药物配合比、病虫害的分布和严重等级以及防治目标为依据,确定农药的使用量,通常将此数值设在 2L/667m2 左右。此外,还要在研究玉米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实际防治需求的基础上,确定药物喷施频率,通常情况下,相邻两次喷施的时间间隔在 7-10d 之间。

结语:将农业无人机植保技术合理应用到玉米病虫害防治作业中,发挥其强大的技术优点和防治效能,能够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但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此技术在农业种植和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不足,因此,应当加大推广和宣传力度,改进宣传路径和方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重视总结,推动病虫害防控思维和工作方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成波,胡怡,白光泽.无人机植保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探讨[J].粮油与饲料科技,2024,(11):158-160.

[2]梁莉芳.数字农业中无人机植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南方农机,2024,55(18):66-68+94.

[3]王玉建.农业无人机植保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推广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26):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