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落实
陆梦娜
江苏省常州经开区冯仲云小学
引言:“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落实,源于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该任务群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积累、运用和整理能力,促进语文知识的系统化掌握,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基础、注重实效,“积累与梳理”作为基础性学习活动,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抓手,通过科学设计任务、整合学习资源,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夯实语文核心素养基础。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概述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是统编语文教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并通过分类、归纳和整理,提升语言运用与思维整合的能力,该任务群聚焦字词句等基础语言要素,强调日常积累与系统梳理的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与逻辑条理意识,通过有意识的积累、有效的整理与恰当的运用,学生不仅能增强语文实践能力,还能逐步形成对语言规律的初步认知,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该任务群注重过程性与实践性,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理念,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1]。
二、“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教学落实的基本原则
(一)注重基础积累
“注重基础积累”是落实“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首要原则,语文学习的根基在于语言的积淀,而基础积累则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路径,积累字词、成语、句式和优美段落,不仅有助于学生扩大语言储备、提升表达能力,还能增强语感,促进语文思维的发展,在核心素养理念下,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语言材料,使其具备持续发展的语言运用能力[2]。只有夯实语言基础,才能为后续的理解、分析与表达提供坚实支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基础积累不仅体现在课堂知识点的反复巩固上,更应渗透于教学设计与学习活动之中,例如,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设置“词句积累卡”“语言日记”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发现并记录语言亮点,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需注重积累内容的系统性与阶段性,使学生能在有序的过程中形成清晰的语言结构认知。通过长期积累,学生在写作、口语表达和阅读理解中才能做到语言丰富、表达流畅,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二)强调系统梳理
语文学习不仅需要大量的语言积累,更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有序的归类与整合,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与语言规律的初步认识,系统梳理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整体把握能力,使其在实际运用中能够迅速调用所学,增强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系统梳理能够有效链接“知识”与“能力”,促使学生在理解语言结构的同时提升思维水平,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应通过科学的设计引导学生开展系统梳理活动,如建立词汇分类表、构建句式结构图谱、整理修辞方法归纳卡等,使学生在梳理过程中掌握语言的内在联系,提升学习的系统性与效率[3]。同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梳理中形成个性化学习资料,如积累本、知识图谱、语法卡片等工具,增强整理与整合能力,此外,系统梳理还需与单元教学和主题阅读相结合,通过纵向贯通与横向联结,使学生不断深化语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唯有在系统的梳理中,语言积累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储备,提升其语言应用的深度与广度。
(三)突出实践应用
“突出实践应用”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语言的学习本质上是为了交流与表达,只有将积累与梳理过的语言材料真正应用于实践中,学生才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教学强调“学以致用”,要求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提升综合表达能力,因此,教学应引导学生将所积累的词语、句式、表达方法等运用于写作、口语交际、阅读理解等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多元实践情境,将语言应用任务融入单元整合设计中,如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主动使用所学句式,通过对比语言表达效果加深理解;在朗读与表演中体会语言节奏与情感;或在课堂讨论、讲故事、编写剧本等活动中运用积累内容,增强表达的实际效果,同时,教师还可借助生活化素材,如校园新闻、日常对话、活动记录等,提升学生将语言运用于真实生活的意识与能力,通过持续的语言实践,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点,也形成了积极主动的语文学习态度,实现语文学习的深度发展。
(四)培养语感能力
“培养语感能力”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教学中的重要原则,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反应能力,是理解、分析和表达语言的基础,良好的语感不仅体现在对语言节奏、语义变化和句式结构的敏锐感知上,还能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正确的语言直觉,增强语言表达的自然性,积累与梳理的过程,正是语感能力逐步培养的过程,通过长期浸润式的语言接触与整理,学生能够在耳濡目染中增强语言敏感度,为阅读和写作奠定基础[4]。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优美语言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仿写等方式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强化语言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背诵过程中,学生不仅记忆语言形式,更在反复吟诵中把握语言的表达效果与修辞美感;在仿写与迁移运用中,能主动模仿语篇风格、句式结构,从而提升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此外,通过比较性学习、经典文本的反复品读、口语训练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言体验,不断内化语言规律,从而逐步形成稳定、灵敏的语感。
三、“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教学落实的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是保障教学实效的首要前提,教学目标不仅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方向,也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定明确的努力路径,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目标应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维度,尤其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中,需明确积累内容的重点、梳理方式的策略及运用的实践场景,例如,目标中应具体指出本课应掌握的关键词语、应运用的表达方法或应归纳的语言现象,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目标清晰,学生才有学习的方向感,教师才能精准实施教学,真正实现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内化[5]。以《桂花雨》一课为例,教学前教师应明确本课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方面的具体目标,如:积累描写景物的词语与句式,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用法,梳理描写结构的层次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圈画文中“密密层层”“一瓣瓣地飘落”“金黄的小伞”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通过赏析句子结构与修辞特点,引导学生归类整理描写桂花的语言特点,随后,教师可设计仿写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描写其他植物或事物,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
(二)优化教材使用
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教学进程里,优化教材运用是提高教学效能与品质的关键举措,统编教材本身存有大量有积累价值的语言素材,教师需着重挖掘文本中的语言特点、表达的具体方式及文化内在含义,把教材内容打造为积累和梳理的相关资源。优化教材运用,并非只是针对课文知识讲解,更强调运用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教材里找出可迁移的语言材料来,随后做分类归拢、迁移施用,进而强化语言运用本领与语文关键素养,教师要贴合学生当下的学习境况,当进行文本教学时,设定呈阶梯状的积累及梳理任务,既在意对文本内容的弄懂,也重视语言形式的积聚与结构的把控,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语言学习可挖掘的“富矿之地”。以《落花生》那一课为例,此课非但有明显的写实韵味与平实言辞,且蕴含着深沉的思想要义以及典型的叙述格局,教师能引领学生积攒文中描绘花生模样、生长进程以及人物交谈的关键语句,诸如“隐于地下”“朴实纯真”“不是伟大者,而是平凡客”。教师可以以归纳“描写植物特征用词”“刻画人物言行用语”等类别为途径,协助学生搭建起系统的语言归类,可利用梳理“比喻”“对比”等修辞样式及段落安排情况,带领学生理清叙述顺序以及表达的逻辑体系,在拓展练习这个阶段,激励学生去仿写类同的描写语段,或者去转述故事梗概,实现语言的内化整合与表达运用,利用优化教材使用这一方式,既达成了文本学习的深度挖掘,同样有效完成了语言文字积累及梳理的教学要求。
(三)丰富积累方式
在针对“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实施教学时,多样化积累途径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致、提高语言修养的关键办法,以往语言积累大多靠抄写、背诵达成,形式稍显单调匮乏,无法契合多元学习要求,为提升积累的实效与趣味,教师可采用别样方式,诸如圈注品赏、情境体悟、合作探究、图文并置、电子留存等,激励学生于相异语境里主动探寻、体悟并记下语言。积累并非只是语言素材的搜集,更应当体现思维投入、情感交融以及个性表露,以多样化的累积形式,学生可以提升对语言素材的理解跟铭记,达成从感性领会到理性概括的过渡,进而筑牢语文学习的基础壁垒,以《盼》这篇课作为实例,教师可引领学生于阅读过程中,用圈画途径积累文中表达“盼望”心情的动词、形容词,诸如“抬起脚尖”“张大双眼”“眼巴巴地看”。结合场景体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扮成文中母亲与“我”,经由表达来体验人物情感世界,从中积攒生动的情感描写文辞,不妨引导学生制作“情感表达词语卡片”或“动作表现图谱”,把相关词语按类别整理记录,便于后续写作环节中采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借助语文学习软件以及电子词汇集合体,把学生积累内容弄成数字形式的东西,增强积累的条理性与长久性,采用多样的积累办法,学生理解文本之际,强化了语言感知与直觉,强化了言语实操水平,真正让积累兼具深度与成效。
(四)强化梳理训练
对“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而言,加强梳理的训练工作,是深入学生语言理解、提升思维逻辑性的重要招法,仅有杂乱的语言收集,不易形成成体系的语言能力,只有借助科学的整理钻研,才可以把所学知识有序汇聚,内化为条理化的认知内容。梳理训练绝非仅涵盖词语的分类与句式的归纳,更关乎到语言现象、表达手段与修辞手法的系统编排,作为牵系语言知识跟实践运用的重要节点,要自觉地设置多样梳理任务,诸如汇总词汇类型、分析表达顺序、搭建结构模型等事项,引导学生借由梳理形成知识框架结构,增强思维条贯性与表达清晰性,让语文学习更具条理与方向。以《太阳》为例,课文的用语十分优美动人,适宜开展多层面的梳理研习,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去归纳文中描写“太阳”样子、所处方位、变动情形等方面的语句,像“红如火焰般”“圆似碟子样”“慢慢腾腾地升起来”之类,依靠分类整合,协助学生掌握描绘景物的言语特性。引领学生对比差异段落的结构布置,总结出课文按“观察—感受—联想”的表达顺序,弄出段落结构的梳理表,依托于目前这个基础,教师不妨引导着学生归纳一下作者采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法子,洞悉其表达成效,不妨尝试把这些迁移到自己的写作实践里,借助以上的梳理操练,学生进一步深化了对文本语句的认知,也掌握到归整语言材料的法子跟诀窍,促成了由积累到运用层面的有效过渡。
四、结语
落实好“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属于促进语文核心素养落地、增强学生语言能力的必要路径,利用明晰教学目标、优化教材采用、丰富积累形式与强化梳理操练等举措,不只是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知与表达水平,也让他们思维更有条理,学习主动性更强。在多元且有序的教学活动里,学生逐步塑造起不错的语文学习习惯,文字积累愈发充裕,运用技能稳步上扬,往后教学要进一步强化任务观念、凸显实践指引,让积累、梳理真正成为贯穿语文学习整个时段的重要支撑点,实现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稳步上扬。
参考文献:
[1] 白如.从语法知识到诗意审美——第四学段"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设计例谈[J].语文建设, 2022(21):10-14.
[2] 廖雅欣."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表现性评价策略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 2024(43):64-66.
[3] 胡文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与实践[J].语文课内外, 2022(18):292-294.
[4] 申宣成."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价值,内容与实施[J].语文建设, 2022(21):4-9.
[5] 成利 建超."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教学现状及实施策略[J].语文建设, 2024(14):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