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

作者

杨黎洁

江苏省常州经开区冯仲云小学

引言:作业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文素养的提高。然而,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小学语文作业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内容单一、形式枯燥、批改不及时、评价方式单一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作业的有效性,还导致了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家长满意度低,以及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丧失。

一、构建“六维导向”,引领作业设计新路径

在“双减”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确立“六维导向”,以创新设计思路,确保作业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1. 素养导向与学科核心意识

教师需明确语文学科的教学定位和素养培养目标,作业的设计应紧密围绕学科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元思维能力、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例如,通过设置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以及设计创意性的作业形式如绘制思维导图或趣味性的语文游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2. 广泛适应与个性化选择

作业设计需兼顾学生普遍需求与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选项,教师依据学生需求定制不同等级和形式的作业,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与兴趣。

3. 时间管理与整体连贯性

设计作业时,需考虑教学进度与时间管理,确保作业量适中,同时将其视为知识建构与能力培养的关键,确保知识点前后连贯。

在教授诸如《景阳冈》《草船借箭》以及《猴王出世》这类文学作品时,可以打破常态的思路,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古代及现当代小说,学生通过发现一些有关小说主题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的生活经历,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对于那些包含大量短篇小说内容的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现当代短篇诗歌作为课外拓展学习资料,以丰富学生的文学体验并提升他们对诗歌美的感知与技巧的掌握。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积极学习、努力学习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搜索与信息整理的相关技能,同时拓展学生们的视野,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各类文本的特点,掌握其魅力所在。这样一来学生自身就会变得更加丰满和全面,对人文的知识素养也可以产生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及鉴赏水平得到提升。

二、挖掘“三重效能”,优化作业设计策略

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深入挖掘“三重效能”,以提升作业设计的品质。

1. 个性化智能发掘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年龄特点,设计差异化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个性化数学作业已被证明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此外,个性化学习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发现并深入研究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还要随时掌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学生引导和鼓励,提升学生的作业质量。

2. 集体智慧共享

作业设计需团队合作,鼓励教师集体备课、交流经验,集思广益,以增强作业设计的层次与广度。

3. 学习过程洞察与动态调整

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学习动态,从作业中捕捉思维亮点,灵活调整作业难度与形式,顺应学生需求与成长步伐。

三、语文作业设计强调实践导向

新的教学纲要提出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老师对各种实践活动任务要做好细致规划,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有比较充足的时间亲自参与并完成任务从而增强学习效果。小学生的性格通常比较活泼、有生命力,他们爱动手做事情。这样的实践任务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乐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且顺利地完成任务,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巩固知识、提升素养,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亲身经历的事情更容易让人记住知识并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因此语文学科的作业必须突出它实践性这一特性。

1.由“书写”转向“操作”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优化作业内容和评价方式,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策略。例如语文教师带学生完成了一项《趣味小制作》的活动课程,共 2 周,包含以下几个环节:动手做一件物品;制作图文并茂的小册子;仿写说明文;交流自己感受;展示优秀作品……这种形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快乐吸收知识,同时体验乐趣。比如学完《风向袋的制作》,在课后,学生在家做了一款风向袋,有自己纯手工制作的,也有学做菜的,都会拍照片留下来做过程资料。随后,他们根据自己的回忆绘制成带有个人体验的小册子,这不仅加深记忆,还能提升作文时的书面表达能力。这个小册子有对活动的每一步骤的表述,配上了有形象的插画,极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符合说明文语言要简明的要求。同样地,研读《竹节人》课文时,孩子们发掘出古老的玩具魅力,遵循‘设定目标、主动阅读、提取关键、实践任务’的步骤,亲手制作了‘竹节人玩具制作指南’。

2.绘中寓诗

古诗犹如永恒的乐章,智慧的宝库。例如,在“双减”政策下,孩子们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感受神话传说的同时,对语文学科的喜爱也多了起来。孩子们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激发下,尽情挥洒想象力,图片色彩斑斓,文字生动有趣,两者相得益彰。这样的尝试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民间故事的热爱与文化情结的自由驰骋。

3.演中悟文

响应“双减”政策,课本剧表演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实践项目。通过深度学习抗战题材作品如《小英雄雨来》,古典名著如《西游记》《将相和》,把课堂习得的知识转化成故事情景,上台演绎,精彩的表演、真情的对话、得体的服装道具、催人泪下的剧情都得到观众的热情掌声。而且在这里,现实世界和书本的世界彼此交融,学校可以围绕“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今天的儿童”两个阅读方向,引领儿童寻幽探微。阅读浪漫派诗仙李白的作品时,学生们通过‘心中的李白’节目,探索了青年李白的形象,并趣味性地推测,青年李白是否也曾面对过繁重的课业?借助一部时空小话剧,学生们见证了李白的成长历程,通过品味李白的诗歌,仿佛穿越时空,共同回味那段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

结束语

提高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从作业内容、形式、批改和评价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预习作业设计效益分析[J]. 郭荣金.新教育,2020

[2]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策略之我见[J]. 高纳琛.新课程,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