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印制工程设计在白酒包装开发中的应用

作者

葛嘉

四川省宜宾普拉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644007

一、印制工程设计在白酒包装开发中的重要性

(一)印制工程设计的演化

印制工程设计起源于传统印刷工艺对标准化的需求,如今已发展成为一门融合材料科学、工艺工程和视觉传达的系统工程学。在白酒包装领域,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确保设计创意能够精准转化为产品实物;二是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三是借助技术创新提升包装的附加值。

(二)白酒包装开发中的技术挑战

在白酒行业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印刷包装成为了品牌价值传递的核心载体。高端白酒包装设计正从单纯的视觉装饰向价值工程转变,其中的核心矛盾在于如何通过胶印、丝印工艺的精确协同,结合数码增效与印后加工技术,在有限的设计空间内打造出层次丰富的视觉和触觉体验。当前,白酒包装开发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包括: ① 平衡高精度色彩还原[1]与特殊效果的实现; ② 集成应用多重防伪技术; ③ 实现异形结构的工程化; ④ 统一环保要求与视觉效果。

二、白酒包装印制工程设计的系统架构

(一)整体全局思维的构建方法

构建 “设计 - 工艺 - 材料 - 结构” 四位一体的全局思维体系至关重要。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预先全面考虑包装的使用场景与功能需求、生产工艺的可行性、材料特性的匹配度以及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在竞争激烈的白酒包装市场中,合理匹配目标设计方案的各项要素是产品开发成败的关键。任何多余的工艺、材料结构部件都会增加包材整体成本,而过于简化的实施方案又往往无法满足产品的价值诉求。因此,整体全局思维的构建,本质上就是在满足客户预期成本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证设计方案与实施方案之间价值传递的一致性即 “设计还原度”[2]。

(二)设计还原度的控制体系

在印刷包装开发过程中,设计还原度的控制是确保产品从设计概念精准转化为实物成品的关键环节。建立科学的设计还原度控制体系,需要从色彩管理、工艺参数、材料特性、检测标准等多个维度构建完整的质量控制链。需要从技术标准、管理流程、人员素质等多个维度协同推进。通过建立科学的色彩管理体系、实施工艺参数的数字化管理、制定严格的质量检测标准、构建全流程控制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印刷包装的设计还原度。随着智能化检测技术的发展,设计还原度控制将朝着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三)工艺组合的优化策略

目前,在白酒包装开发中,工艺的组合应用已达到较高水平。例如,胶印方面,可供选择的印刷工艺和色序从过去简单的四色套印发展到如今的八色、甚至十二色;印后方面,普通烫金工艺已演变为纹理烫、凹烫、微结构烫等;传统丝印也因冷烫工艺的融入而有了更多变化和应用空间。此外,各种数码增效[3]工艺的加入给传统工艺带来了革命性变革。

随着技术的进步,将会有更多丰富的工艺组合可供选择,产品的表现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印制工程设计中,合理匹配工艺至关重要,除了遵循前文提到的平衡与兼容原则外,更重要的是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和客户目标,从设计师的视觉角度出发,客观理性地选择工艺策略,这对产品开发的落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也是设计还原思维的重要体现。

(四)结构工程的实现

在白酒包装开发中,结构是实现产品功能、兼顾外观与用户体验感的重要因素。在绚丽的视觉效果背后,结构设计既要在有限的空间内构建产品的物理保护系统,又要在开启和闭合的过程中满足用户的情感体验。这种看似简单的空间构造,实际上是材料力学、人机工程与品牌美学的精妙结合,构成了产品价值传递的物理载体。

白酒包装的结构表现已成为品牌价值的重要承载方式。随着新兴技术与新材料的不断应用,白酒包装结构将突破传统设计的限制,在感知、交互等维度为用户创造更丰富的体验。结构工程作为白酒包装开发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融合了材料、力学等多学科知识。印制工程人员应重点关注结构工程,并寻求更专业的支持。

三、核心工艺技术在白酒包装中的应用

(一)胶印工艺的控制与应用

胶印工艺是印刷包装开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核心工艺,其主要控制要点包括色彩还原度以及与后工序工艺的匹配度。要实现白酒包装产品开发的全方位可控,需要从印前文档的设计制作、胶印色彩管理等环节入手,做好设计方案的阐释与后工序的衔接。需要注意的是,印前图文档的调整对印刷色彩还原起着关键作用。即便在色彩管理框架下,针对四色图文档的色域、色阶进行调整,也会对印制产品的表现力产生重要影响。设计师结合不同印刷设备和承印材质的特性,能够最大程度地协调印刷图档的色彩饱和度、明度等关系,从而实现较高的设计还原度。因此,要做好胶印工艺的控制与应用,印制工程设计人员需要具备前期创意设计的视觉思维,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建立设计审美思维,这样才能在图文档的二次设计中有的放矢,提升最终呈现效果。

(二)丝印工艺的效果实现

丝印工艺在白酒包装中扮演着构建视觉层次的关键角色。其独特的工艺特性不仅能在平面设计中营造出立体效果,还可作为胶印与烫金工艺的过渡媒介,实现工艺矩阵的有机融合。这使得包装设计的视觉语言从二维平面延伸到了触觉感知层面。例如,通过高网目高精度丝网与亮哑 UV 油墨配合,可在包装表面实现微浮雕触感效果;配合冷烫膜能实现各种精细线条的烫金微凸效果,有效解决传统烫印工艺在细小图文烫金时易出现的糊版、缺笔断划等问题;此外,通过调配不同的油墨组份,还能模拟出各种胶印、烫印无法达到的肌理与质感效果。丝印工艺的介入不仅改变了印刷工艺的协作逻辑,其独特的物理特性还能作为工艺间的过渡缓冲层,让白酒包装的视觉感官层次更加丰富生动。

(三)烫印技术的视触觉效果提升

烫金是白酒印刷包装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工艺,其金属光泽与纹理相结合产生的独特光影变化,塑造了产品的视觉焦点,对强化品牌视觉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烫印版的制作不仅能实现高精度的平面雕刻、凹面雕刻、纹理雕刻,还可实现微米级的雕刻,不仅能呈现出细腻的光感动态效果,还可作为防伪技术的载体,提升产品技术门槛。

烫金版的技术革新,搭配种类繁多的烫金箔和承烫基材,为烫金工艺的应用带来了更多可能。不同的视、触觉体验极大地拓展了印制工程的设计空间,也为前端创意设计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一些白酒品牌包装的前沿实践中,烫金工艺甚至通过导电烫金箔与NFC 芯片的整合,使包装产品具备智能交互功能,推动了现代智慧包装的发展。

四、印制工程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色彩偏差

数字设计与实物样品之间的色差问题较为常见,尤其是在来稿跟样或客户指定色彩的情况下,专色与金属色在胶印工序中的控制难度较大。为改善这一问题,除了依靠印刷设备、出版系统、油墨调配的色彩管理系统外,还需要专业色彩管理工程师的介入,协助印制工程设计人员和印刷工序技术人员进行色彩还原的协调匹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后续工序对最终成品色彩呈现效果的潜在影响,例如覆膜、丝印后可能会改变印品的色彩,此时往往需要全工序协同作业,才能更好地实现胶印环节的色彩管理与现场把控。

目前,许多包材企业采用数码快印技术进行制样验证,这样可以避免反复在印刷机上调试,节省打样开发时间。在色彩管理框架下,现有的数码印刷设备可实现与胶印 95% 以上的还原度,基本能够满足印刷打样需求。

(二)工艺冲突

当多种工艺叠加时,容易出现物理干涉问题。例如,在 UV 图层上进行烫金、压纹等工艺,若参数匹配不当或材料物性不兼容,在工艺叠加过程中容易出现基层附着力下降,导致开裂剥落等质量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设计师、工程师、供应商、工艺人员共同参与印制工程方案的评审环节,做好风险评估并达成可行的共识。

同时,为确保工艺评审的有效性,应建立工艺参数标准化控制体系,持续收集整理基础数据,借助分析软件进行对比筛选,不断完善工艺兼容适配数据库,以便更快捷地指导工艺配置,降低制样过程中不同工艺之间的干涉风险。

(三)结构缺陷

在白酒包装开发中,结构缺陷主要表现为包材对容器的支撑防护性不足。在我国当前的物流配套体系以及电商业务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白酒包装在运输转运过程中受到的外力影响比以往更大。为满足实际需求,在结构工程设计阶段,应重点关注防护、缓冲、固定等物理性能,选择容错性高、兼容性好的防护材料和成熟的结构。此外,结构缺陷还与材料的适配度有关,需要综合考虑不同部件的具体功能,合理选择材料。例如,外盒应重点考虑物理刚性,内部缓冲件需关注压缩屈服强度与回弹支撑性能,开启部件则要兼顾耐用性与易操作性。

结论

印制工程设计在白酒包装开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系统化的工程思维、科学的工艺组合、创新的技术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设计制样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未来,随着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5],白酒包装印制工程设计将更加精准、高效,为白酒包装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推动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李炯. 基于纸质包装印刷的色彩管理方案设计及其应用研究[J]. 齐鲁工业大学, 2019-12-16—2020-01-15(第 01 期).

[2]姚洁. 从传统到数字:印刷技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转型与突破[J]. 绿色包装, 2024年(10):19-23.

[3]常晓霞. 中国数字印刷业发展与展望[J]. 印刷技术, 2021(03):21-24.

[4]吴启航、张新昌、钱静. 精裱纸盒包装连续式生产工艺研究[J]. 轻工机械, 2024(05):82-90.

[5]程正. 数字技术赋能快消品行业包装设计策略研究[J]. 包装工程, 2023(s2):22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