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作者

曹妍妍

霍邱县城关镇逸夫小学 安徽省六安市 237499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对巩固知识、培养学生数学能力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传统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往往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层次性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作业效果不佳。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创新与实践,成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入探究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路径与实践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创新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作业多以书面计算、重复练习为主,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创新作业设计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内容,如趣味数学游戏、实践操作任务等,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 “要我做” 转变为 “我要做”。

(二)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创新作业设计不再局限于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通过设计开放性作业,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存在差异。创新作业设计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获得成就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创新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创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通过与问题情境的互动,主动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

(二)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且不同智能在个体身上的表现与发展程度不同。在作业设计中,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如语言表达类、逻辑推理类、空间想象类等,满足不同智能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创新作业设计中的分层作业、拓展性作业等,正是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实践

(一)遵循创新设计原则

趣味性原则:作业设计应融入趣味性元素,如将数学知识与故事、游戏、动画等相结合,使作业充满吸引力。例如,设计 “数学迷宫探险” 作业,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迷宫闯关,增加作业的趣味性。

层次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差异,设计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等不同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基础题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践性原则: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如让学生测量家庭房间的尺寸,计算面积;统计家庭每月的水电费支出,进行数据分析等,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放性原则:设计开放性作业,题目条件不唯一、解题方法多样、答案不固定,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例如,给出一些图形和数据,让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二)创新作业内容

整合学科知识:打破学科界限,设计跨学科作业,将数学知识与语文、科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如让学生根据古诗中的数学信息进行计算,或者用数学知识设计艺术图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融入生活元素: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生活化的作业内容。例如,让学生记录超市商品的价格,比较不同品牌商品的性价比;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制作统计图表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注重思维培养:设计以培养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作业,如逻辑推理题、数学谜题、数学探究题等。通过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规律、总结方法,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丰富作业形式

书面作业创新:在传统书面作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设计数学手抄报、数学日记等。学生通过制作手抄报,整理数学知识、绘制插图,提高综合能力;撰写数学日记,记录学习数学的收获、困惑和发现,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实践操作作业:开展实践操作类作业,如数学实验、手工制作等。让学生通过制作立体几何模型,理解空间图形的特征;进行数学实验,探索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合作探究作业:布置合作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分组完成。例如,开展数学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共同确定研究主题、收集资料、分析数据、撰写报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个性化自选作业:提供作业菜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和数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题型巩固知识,也可以挑战有难度的题目提升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优化作业评价

多元化评价主体: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可以帮助其反思学习过程,发现自身不足;互评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家长评价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参与到教育过程中。

多样化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关注学生作业的结果,更注重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等。同时,运用等级评价、评语评价、积分评价等多种方式,给予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

注重评价反馈: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指导方法。鼓励学生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正和完善,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四、结论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存在教师创新能力不足、作业设计缺乏系统性、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和家校协同不足等问题,但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构建系统作业设计体系、关注个体差异和加强家校沟通等改进措施,能够有效推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发展。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实践的深入探索,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将更加科学、合理、富有创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梁桂芳."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J].课堂内外(初中版),2024(25):152-154.

[2]任姗姗.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J].科普童 话,2023(23):22-24. DOI:10.3969/j.issn.1673-9442.2023.2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