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校际合作视域下专升本联合办学质量提升的困难与策略

作者

方宇

安徽省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省桐城 231400

一、引言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推动普职融通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联合开展专升本培养(以下简称“联合培养”)成为重要模式。《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明确要求“探索高职专科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模式”。该模式虽整合双方资源优势,但在具体实践中常因管理机制不完善、资源分配不均、培养目标衔接不畅等问题制约质量提升。本文聚焦校际合作框架下的运行难点,探索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

二、联合办学现状:合作基础与初步成效

桐城师专与安庆师范大学在专升本联合培养中已建立系统化协作机制,覆盖学生培养全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协同保障入学与教学运行

两校领导高度重视联合培养质量。桐城师专校领导带队检查开学工作,确保平稳有序;举办专项开班仪式强化身份认同。教学运行方面,安庆师大提供核心课程师资,桐城师专负责日常教学管理与服务(教室分配、校外师资联络、学生反馈收集),并获学生对本校教师责任心的积极评价。校领导深入课堂、校长亲自授课,体现资源倾斜。

2.建立多层沟通与教研机制

两校职能部门及系部保持密切对接。开展联合听课、教研活动,促进教学理念与方法的交流融合,为质量监控提供抓手。

3.规范学籍党团与事务管理

学籍注册依托安庆师大系统,桐城师专配合完成信息采集、照片比对初审。党团关系实现线上转接,线下随档案同步。奖助学金、贷款回执由桐城师专初审汇总,安庆师大终审发放。学生档案统一寄至安庆师大,双方协作整理。日常管理贯彻“以生为本”,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响应需求。

三、校际合作中的质量提升困境

尽管取得初步成效,联合培养在深度协同层面仍暴露诸多影响质量提升的问题:

1.教师教学适应性与协同不足。忽视学情差异: 部分教师未能充分考虑专升本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特点,“备学生”意识不足,存在教学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联合教研深度不够: 现有教研活动(如听课)偏重形式,缺乏围绕专升本学生认知规律、课程衔接、教学方法创新的常态化、制度化联合教研平台。

2.学生发展支持体系待完善

升学与高质量就业压力突出: 学制短(2 年)任务重,多数学生有考研意愿,升学率作为质量指标缺乏系统支持。就业方面,仅 4% 学生意向考编,折射职业认同与规划缺失。学校缺乏针对性的前置指导与资源配套。 学术能力与学习方法薄弱: 学生普遍基础较弱,依赖应试培训升学。课堂缺乏有效的能力训练活动(如实践、研讨),课后缺乏学术引领(如讲座、沙龙)和个性化指导。

3.管理机制欠佳

管理资源配置失衡: 辅导员行政事务繁重,挤压深入参与学生管理、学业辅导、心理关怀的时间精力。

4.制度壁垒与跨校协同效率问题

学籍档案流程冗长: 档案需先寄至安庆师大整理,再由桐城师专汇总,流程繁琐耗时,效率有待提升。 资源分配限制: 党团发展名额由安庆师大统筹,联合培养学生处于“次级分配”地位,机会相对受限。 信息化平台未完全贯通,影响教学互动功能使用。

四、校际协同提升联合办学质量的策略

破解上述困境,需深化两校合作,构建目标一致、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的协同育人体系:

1.构建常态化、深度的联合教研与师资发展机制

成立“专升本联合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学情分析会、示范课观摩与研讨,聚焦专升本学生特点设计教学。设立专项教研课题,鼓励教师合作研究专升本课程衔接、教学方法改革。建立双导师制,强化对学生学术与实践的双重指导。

2.前置化与全程化构建学生发展支持体系

升学支持: 大一即开设考研规划讲座,组建考研辅导团队,提供信息、课程与心理支持;与安庆师大共享研究生招生资源,争取政策倾斜。 高质量就业促进: 强化职业规划课程与个性化咨询;深化与地方教育部门、优质幼儿园/小学合作,拓展实习与招聘渠道;针对考编需求提供专项培训。学术能力提升: 系统设计课后学术活动(讲座、文化沙龙、读书会);全面推行学业导师制,开展长期读书与学习指导;加强学习方法课程与训练。

3.协同优化学习支持与生活环境

改善物理环境:加速校园网覆盖;探索增设24 小时自习空间或预约系统。 严格空间管理: 出台并执行《自习室管理办法》,严禁占座(“人走书走”),清理不合理占用;增加图书馆自习座位供给;允许学生灵活选择自习地点(图书馆、空教室)。 加强生活区管理:明确安静时段要求,营造良好休息环境。

4.明晰权责,畅通跨校管理流程与政策协调

优化管理架构: 联合设立专职“专升本联合培养管理办公室”,赋予其更大协调权,减少层级汇报。明确界定双方教务处、学工、系部、辅导员在联合培养中的具体职责,尤其减轻辅导员非核心行政负担。 再造高效流程: 简化档案流转程序(如电子档案同步共享,或桐城师专初审后直传安庆师大);探索学籍、党团关系线上全流程办理。突破政策壁垒: 两校联合与地方教育部门(桐城、安庆)协商,争取针对联合培养学生制定教师资格认定、实习实践等专项支持政策,解决属地障碍。 保障资源公平: 在两校合作协议中明确联合培养学生享有与本部学生同等的党团发展、奖助学金评选等机会与权益。 加速信息化融合: 统一或对接教学管理平台(如学习通),确保账号、数据及时同步,支撑混合式教学与管理。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九部门. 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的通知[Z]. 2020.

[2] 潘懋元.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陈鹏,庞学光. 职业教育专升本制度的实践困境与路径优化[J]. 教育研究,2021, 42(07): 120-131.

[4] 肖凤翔,邓小华. 高等职业教育专升本的价值冲突与制度协调[J].教育发展研究, 2017, 37(03): 67-72.

基金项目:

1.校级一般课题《校际合作视域下专升本联合办学的内涵提升研究》(项目编号:TCSZ2023SKyb01)结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