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房屋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与管理策略探讨

作者

秦树辉 高晨光

身份证号码:410521198306045036 身份证号码:41092819890126511X

引言

工程建设全流程里,建筑工程施工环节属关键组成,与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以及投资控制直接相关。在实际开展的工程里,依旧面临难题,对工程效益的最大化形成制约。因此,深度剖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的优化路径,有着十分关键的现实意义。

1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特点

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施工环境多变,涉及的施工环节众多,工种繁杂。房屋建筑工程不仅包括土方开挖、地基处理、主体结构施工,还涉及到水电安装、装饰装修等多个专业领域。各工序之间相互关联,施工过程中需要协调不同的专业队伍,确保工期和质量的同步推进。房屋建筑施工对技术要求较高,尤其是对于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关键环节的施工技术要求尤为严格,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工程质量和安全性。施工过程还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天气、地质条件等,这些因素导致施工进度延迟或质量问题。房屋建筑工程涉及的资金量大、工期长,需要良好的项目管理体系来保障工程顺利进行。最后由于房屋建筑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建设项目,其安全性、舒适性和环保性要求较高,因此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并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措施。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具有多学科交叉、技术复杂、施工环境多变等特点。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2.1 钢筋施工技术

钢筋是现代建筑建造中常用的建筑材料。采用合适的施工技术,将钢筋与结构有机连接起来,为建筑提供良好的强度和承载力。钢筋在使用之前,按照工程施工的需要,要进行适当的预加工,包括剪切、弯曲、拼接等操作,目的是满足不同施工环境下钢材形状的要求。钢筋的布置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对钢筋质量、数量和捆绑等都有一定的要求,正确的钢筋施工能提升建筑的承载负荷,保障建筑整体安全。钢筋在焊接和连接前要进行工艺检查,特别是钢筋接头应取样复检,确认工艺参数合格后才能进行批量使用。在进行钢筋焊接时,不同钢材选用的焊条也不同。在钢筋焊接完成后,要进行质量验收,包括进场作业文件、外观检查、性能测试等,不合格焊接品要进行退场处理,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

2.2 模板施工

模板制作期间要观察其外部是否有损伤表现,对模板进行裁割、清理,落实清缝处理技术,提升缝隙拼接的密实度,防止施工期间产生漏浆问题。在模板上方涂抹环氧树脂材料,能够优化边缘区域的加工质量,防潮效果较好,进而达到延长模板使用时间的目标。模板安装前要再次对其进行全方位检查,对上方是否有划痕、破损进行分析,若发现有孔洞要做好修补处理。在涂刷模板时保持均匀,优先选择无污染的脱膜剂。模板安装时应当搭配相应的支撑系统,在吊装环节避免模板碰撞到其他位置而损坏,对模板连接位置进行检查,利用螺栓实施固定处理。外墙模板安装可以通过拉螺栓以及顶撑对其实施支撑,固定位置为作业缝下部区域。

2.3 混凝土施工技术

(1)搅拌与运输技术。混凝土搅拌和运输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施工人员而言,应当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通过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展开对施工参数的有效管理,全面保障施工的科学性。除此之外,强化对施工材料与加工工艺的优化是至关重要的。在开展混凝土搅拌过程当中,应当对温度进行严格控制,并保障搅拌速度的均匀。在出现突发停电的情况下,通过应急电力设备的应用,保障混凝土搅拌的状态,直到整个浇筑工程完成。对于材料应实行密闭处理,以免气体和水分对混凝土质量产生不利影响。(2)浇筑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属于重要环节。对施工人员来说,应当展开对混凝土参数的全面分析,并开展混凝土质量检测工作,保证混凝土浇筑满足施工要求。施工人员应当一次性完成整个混凝土浇筑,切实保证结构具有完整性。通过运用合适振捣设备可以提升浇筑的整体质量,而通过运用分层浇筑方式,可以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除此之外,应当对浇筑高度予以严格控制,以免混凝土出现离析问题。

3 房屋住宅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对策

3.1 建立标准化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

建筑工程管理若要有效,根源是制度建设科学且执行严格。搭建一套以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为特质的施工管理体系,是推进建筑项目高效有序实施的关键举措。需拟定契合项目实际情况且与行业标准相匹配的施工流程制度,包括施工筹备阶段、材料入场环节、工序优化安排、现场全面验收、安全可靠措施、质量严格把控等各环节。应把这些制度做成文件化标准,以方便各类人员查阅施行,防止因管理经验的差别而出现操作偏差。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分工,精准划定各岗位的职责范畴,是推动管理执行落地的前提基础。

3.2 提高工程管理协调性

为了提高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的效率,相关单位可联合成立专门的综合管理小组,负责施工现场各方的沟通、协调。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将综合管理小组分成施工材料、设备保障、技术服务、财务预算等板块,安排专人负责对接现场施工人员,提高项目建设沟通的效率。综合管理人员除了沟通协调职能外,还要熟悉施工现场情况,根据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初步应对方案,并积极寻求更加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综合管理小组应定期组织工作汇报,将各自工作总结、下一步施工安排等向负责领导汇报,方便管理层对项目质量控制提供全局性指导。

3.3 提升人员技能与素质

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是影响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提升其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是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为了提升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某建筑企业定期举办技能培训班,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和技术能手进行授课。这些培训不仅包括基础的理论知识讲解,更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让施工人员在实践中掌握技能,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该企业还组织了技能竞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施工人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进技能水平的整体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当前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仍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追求卓越的施工技术与科学严谨的现场管理对确保建筑工程质量、节约资源以及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因此,相关单位和从业人员应高度重视施工技术的创新与管理制度的优化,增加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持续进行改进,使施工技术和管理手段与时俱进并有效实施,从而为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魏世颖.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与创新,2022(8):135-137.

[2]梅国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27):113+116.

[3]孙建鑫.简析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质量控制措施[J].居舍.2020(15):146.

[4]许梓青.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法探析[J].现代工程科技,2024,3(20):109-112.

[5]邱辰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J].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2024,6(3):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