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者

罗振鹏

身份证号码:610628199010013133

引言

随着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农民生活、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农村土地资源面临利用效率低、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制约其效能的进一步发挥。因此,需积极创新管理策略,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土地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为农村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意义

土地是农民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合理利用土地与农民的经济收入、生活质量紧密相连。科学规划土地并对其进行多元化开发有利于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例如,促进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农产品销售、旅游服务、生态体验等产业,可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收入来源,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3]。同时,加强对农村土地资源的监督也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防止土地被非法侵占,提高农民的信任度和安全感,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2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存在的困境

2.1 耕地保护不足,资源浪费问题凸显

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对耕地的保护不足。我国农村土地资源被征收转用情况严重,耕地资源大量流失,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却较轻,多采取罚款方式,威慑力有限,未能有效阻止非法占地行为,导致违法用地事件频发。此外,部分地区的管理层因过分强调经济发展而放松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甚至出现了“先建设后补办手续”的不当做法,加剧了耕地资源的流失,土地资源浪费明显。

2.2 规划不够合理,建设不够规范

1)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持久且复杂的工作,土地规划在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规划的合理性尤为重要。例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提出初期有效助推了农村经济增长,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却引发了土地资源的碎片化与浪费问题,给农业机械化生产造成了障碍,难以有效提升农业的效益和产量。同时,该规划在风险抵御上也存在短板,易引发农户间的冲突及盲目跟风种植问题,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2)在土地利用和建设方面,土地流转乱象丛生,利用效率低。相关政策执行不到位,加之已有的政策体系不够健全,使得土地建设缺乏制度上的规范保障,土地纠纷频发。这不仅加剧了耕地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严重阻碍了土地资源保护工作的有效推进,还破坏了农民群体的团结,制约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3 加强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

3.1 构建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的信息化体系

针对各地土地使用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全面的信息化架构对于促进土地资源信息共享、提高信息的流通效率、满足土地集约化管理需要尤为重要。因此,应构建土地资源数据库,通过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智能算法,整合并分析相关数据,揭示土地利用的内在规律和未来趋势;以数据为基础,掌握土地的使用状态、审批流程及土地权属等核心要素,对区域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与动态管理,助推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依据土地地籍信息管理规范及分类标准,对各类用地进行科学合理划分,建立健全土地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城乡土地资源管理的深度融合与一体化发展;运用数据挖掘、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数据进行深入剖析,制定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策略,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与保障。

3.2 树立法治理念,健全奖惩制度

土地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周期较长,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把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要树立法治观念,依法行政,以保障农民经济效益为中心,坚定不移地为人民服务;加大对法治理念的宣传力度,派出专业的法律人才到农村进行法制宣传引导,贯彻落实与农村土地资源相关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规范耕地使用,明确奖惩制度,实行激励与惩戒并举的策略,确保农民的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3.3 优化土地资源管理与监测

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应创新土地资源管理与监测方式。通过引入最新的遥感科技、升级地理信息系统(GIS)、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相关部门能够全面且深入地了解农村土地的分布特征、类型划分、利用现状、潜在的开发能力等信息,及时监测土地的变化情况,从而制定更为精准的土地资源管理政策,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3.4 建立健全法律建设

包括宅基地确权、耕地保护、征地限制、定额管理、用途管制等各方面,国家与地方政府持续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建设,尤其是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障农业发展空间。使得农村土地资源的权属、利用都更加清晰,都在合理的制度约束下进行科学合理地利用。

4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1 促进农业多样性和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农业多样性方面,应鼓励农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发展多种经营,如特色种植、生态养殖等。通过农业多样化,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综合效益,同时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资源高效利用方面,应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技术,减少农业生产对水、肥、农药等资源的浪费。同时,实施秸秆还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措施,提高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恢复工程,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同时,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4.2 激发创新意愿和政策支持,增强农业发展动力

在创新意愿激发方面,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农民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设立农业创新基金,支持农业创新项目,激发农业创新活力。在加强农业政策支持方面,应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农业绿色发展。同时,完善农业金融服务,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方面,应培育和发展如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经营效率。同时,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

结束语

对于农村土地资源管理,本文提倡结合各方因素以及原则,进行系统化的、精准化的土地整治与规划工作,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体系。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加要加快农业模式发展,提升农业“造血”能力,两相作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桐,李俊颖,王浚浦.新时期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问题的分析[J].中国农村科技,2022(3):2.

[2] 张玉萍.乡村振兴下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J].吉林蔬菜,2022(2):271-272.

[3] 李洪庆,李文麒,郑菲.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结构最优化研究——以长沙县为案例[J].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2021,12(2):11.

[4] 饶蔷薇,陈红艳,卢平.基于生态农业理念的山地果园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为例[J].智慧农业导刊,2023,3(14):68-71.

[5] 王臻.探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市场周刊:商务营销,2021(5):0003-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