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郑州商文化品牌影响力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张雯涵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 450000

引言

当前文化品牌建设已成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郑州商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早期演进的关键密码,其核心载体郑州商城遗址作为商代早期都城,距今已有约 3600 年的历史,是目前发现的保存较为完整的早期都城遗址之一。因此系统梳理郑州商文化资源,剖析品牌建设现状,提出品牌传播及影响力提升策略,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城市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郑州商文化资源分析

(一)历史演进与文明地位

郑州商城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表明,其作为商代早期都城 “亳都”的论断已获得学界广泛认可。遗址规模达 2500 万平方米,城内功能分区明确,包含宫殿区、居民区、手工作坊区等,城墙遗址周长近 7 公里,最高处残存达 9 米,展现出高度发达的城市规划与建筑技术。在中华文明发展谱系中,郑州商文化既继承了二里头文化的礼制传统,又孕育出青铜铸造、文字系统等新的文明元素,为周代礼乐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夏商周三足鼎立文明格局中的关键过渡环节。

(二)物质遗存与资源优势

郑州现存丰富的商文化物质遗存,形成以郑州商城遗址为核心,小双桥遗址、大师姑城址等为支撑的遗址群落。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杜岭方鼎、原始青瓷尊等文物,不仅代表了商代青铜铸造与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更蕴含着独特的宗教祭祀文化内涵。小双桥遗址发现的大型祭祀坑与朱书文字,为研究商代中期政治制度与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这些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源,构成了郑州商文化品牌建设的坚实物质基础。

三、郑州商文化品牌建设现状

(一)品牌定位与传播困境

近年来,郑州通过举办商都文化节、建设商都遗址博物院等举措,初步构建了商文化品牌传播体系。然而,现有品牌定位存在两方面不足:其一,文化价值阐释偏重考古学叙事,在转化为大众清晰可感的文化符号方面相对薄弱;其二,与安阳殷墟、洛阳周文化等同类古都文化品牌区分度不足,缺乏鲜明的品牌个性。在传播层面,依赖节庆活动等传统形式,新媒体传播矩阵尚未形成有效合力,导致品牌传播覆盖面与影响力受限。

(二)文旅融合与产业发展瓶颈

在文旅融合实践中,郑州依托商城遗址建成了商都遗址博物院,并通过遗址展示与文物陈列,初步实现了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但现有旅游产品仍以静态展示为主,参与性、体验性项目开发不足,商文化的叙事潜力还有提升空间。文创产业方面,产品设计多停留在文物复仿制层面,缺少对文化元素的现代转化,未能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体系。

四、郑州商文化品牌影响力提升策略

(一)精准品牌定位

基于考古学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分析,明确商文化的城市定位,深入挖掘商文化内涵,梳理青铜铸造、商业贸易起源等核心元素,如郑州商代都城遗址是青铜时代成熟之地等,以此作为品牌定位基石。在品牌形象构建上,整合商城遗址城墙轮廓、杜岭方鼎纹饰等视觉元素,设计具有辨识度的品牌标识系统。同时,通过学术研讨会、考古成果发布会等形式,强化品牌定位的学术支撑,提升公众认知度与专业认可度。

(二)建设全媒体传播矩阵

构建“传统媒体深度解读+新媒体精准传播”的全媒体矩阵。一方面,可以与官方媒体合作,制作系列纪录片《商都密码》,运用三维建模、情景再现等技术手段,生动展现郑州商文化的历史魅力。同时,打造“郑州商都”微信公众号、微博话题、抖音账号等传播平台,定期发布考古新发现、文物故事等内容,运用互动游戏、直播探宝等形式增强用户参与感;在短视频平台开发“文物会说话”系列微视频,通过拟人化叙事提升传播趣味性与覆盖面。

(三)文旅融合产品创新开发

文旅融合,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在商城遗址保护区划定体验区域,配备专业考古人员指导游客参与模拟发掘、文物修复等活动;打造“商代生活沉浸体验园”,运用建筑复原、服饰礼仪展演、传统手工艺体验等形式,让游客全方位感受商代社会生活。针对青少年群体,设计“商都小博士”等研学课程,将遗址参观与历史知识讲解、考古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文化传承意识。同时,优化旅游线路设计,构建“核心遗址深度游”,串联商城遗址博物院、小双桥遗址博物馆等核心景点,提供专业讲解与深度导览服务;设计“古今文明对话游”将商代遗址与郑州现代城市地标相结合,如设计“从商城遗址到郑东新区 CBD”的对比游览线路,立体化展现郑州的城市发展脉络。

(四)创新文创产业发展路径

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联合高校、设计机构,成立郑州商文化文创研发中心。在产品开发上,注重文化元素的现代转化,如以杜岭方鼎为原型设计时尚文具、家居用品;运用数字技术开发虚拟文物展览、考古题材手机游戏等数字化文创产品。在营销渠道建设方面,除传统博物馆商店外,积极拓展电商平台、文创市集等销售渠道,通过 IP 授权、联名合作等方式扩大品牌影响力。

结论

郑州商文化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尊重文化遗产原真性的基础上深挖文化内涵,通过精准定位、创新传播、深度融合、产业升级等多维度协同推进。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化品牌建设效果评估体系,跟踪商文化品牌建设成效,为郑州商文化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态优化方案。

参考文献

[1]厉建梅.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与旅游品牌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16.

[2]王瑞雪.国家中心城市背景下郑州市文化品牌建设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0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