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其防范
张会民
哈尔滨誉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 150028
财务风险管控是指企业利用先进的方法和信息化工具,结合业务形式,对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规避,并采取及时、有效的策略,分散、转移和控制财务风险的过程。从集团企业层面来看,集团企业近几年受宏观经济环境及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有效的管控财务风险不仅是集团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更是规避系统性财务风险传导和支持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
一、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意义
(一)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
集团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借贷和债券融资,具有资金需求总量大,资金回收周期长等特点。加上集团企业经济业务复杂、子公司众多,运用管理过程中管理链条较长,资金使用效率无法在短期内进行精准衡量,潜在的财务风险无处不在。而集团企业通过财务风险管控,能够基于企业战略发展高度,将内部控制、战略布局、财务风险控制等内容串珠成链,从集团企业关键业务节点入手,积极做好投融资、资金及成本控制,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这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同时,提升了集团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二)为集团企业运营转型提供了条件
在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下,曾经依赖行业特点和享受红利的集团企业的经营弊端逐渐地凸显出来,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大环境的影响下,集团企业以财务风险管控为出发点,以强化内部控制能力为落脚点,在财务风险管控的过程中,增加了集团企业业财融合深度和广度,延展了财务风险控制职能,同时,以海量数据信息为依据,通过数据赋能和数据变现,提高经营效率,这为集团企业运营转型提供了条件。
(三)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运营发展能力
财务风险管控中集团企业以经济业务为导向,从多元化视角及时识别及评估企业存在的各项财务风险,通过财务流程的重新梳理,实现了多项经营管控环节的统筹管理,促使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模式从粗放型逐渐地向集约型、高效型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引擎”。
二、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估准确性不足
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估是财务风险管控的基础和前提,在整体财务风险控制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集团企业财务风险呈现多元化、复杂化,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前瞻性并未充分发挥出来。追根溯源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业财割裂,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估过程中数据基础不牢。当前集团企业财务系统、业务系统、子公司系统割裂,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不能实现全面转化,数据端口不一,各系统各自为政,加上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在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估过程中数据共享能力低,数据孤岛依然是制约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估准确性的核心要素。
其次,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滞后。目前部分集团企业在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估中主要以结构分析法、比率分析法为主,且分析指标更倾向于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静态指标,对现金流波动、债务期限结构等动态指标分析不足,财务风险与评估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例如,某集团企业 2023 年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发现,资产负债率在 50% 左右,因此,得出资产负债率可控的结论,但是,由于该企业未充分关注债务集中到期对现金流的影响,下季度超过一半以上的债务集中到期,该企业出现了严重的债务危机。
最后,缺乏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从集团企业维度来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本质是“财务风险控制从经验驱动升级为数据驱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在财务风险“免疫系统”重塑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部分集团企业未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财务风险内控管理中战略地位,多数集团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缺失,因此,想要借助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实现财务风险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捕捉的目标难度很大。
(二)资金结构不合理,财务风险管控难度增加
现阶段集团企业的资金负债比率普遍偏高,并且从集团企业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变化趋势来看,近年来受经济因素和国民消费能力因素影响,部分集团企业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并且下降幅度较大。而集团企业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指标普遍下降也从侧面反馈出集团企业相较于历史同期发展指标而言,企业的流动资产相对于流动负债的比例减少,意味着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下降,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另一方面,从集团企业负债规模来看,大部分集团企业短期债务占比较大,而长期债务占比较小,长短期债务结构合理性不足,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甚至很容易出现违约事件,这对于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不仅如此,融资成本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融资集团企业财务风险。近年来伴随着集团企业融资改革不断深化,“事改企”对集团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集团企业无法在享受到原有的资金优化政策、银行借贷政策,导致集团企业资产总额压缩,融资成本增加,不仅影响了集团企业运营发展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融资风险。
(三)未从多元化视角进行财务风险管控
1.战略层面:缺乏系统性的财务风险管控思维
现阶段集团企业在运营发展中,管理者将主要的目光聚焦在净利润提升、销售业务和安全生产层面,对财务风险管控工作认知不足,也未基于战略高度制定财务风险管控时间表和路线图,集团企业未建立健康的财务风险管控环境。同时,由于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愿景,员工很难明确自身在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充当的角色,员工不清楚财务风险管控战略意义,甚至对新的财务风险管控模式、流程、系统存在抵触情绪,进而影响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控进程。
2.管控层面:未细化财务风险管控颗粒
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应基于不同维度,结合业务内容进行全方位转型。然而,当前部分集团企业在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往往更关注资金收支、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等内容,财务风险管控的视角相对单一,细化程度不足,财务风险管控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三、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以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估为底座,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一方面,打通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估中数据壁垒。信息沟通和交流是打破数据桎梏最为直接和有的举措。结合集团企业现状,企业应采取分层、分级沟通的模式,根据业务特点,以财务风险管控为导向,积极召开研讨会、交流会,提升跨部门信息沟通交流效率。另一方面,充分的利用信息化工具在信息沟通和交流中的优势。例如,集团企业可以利用多功能财务智能化平台,打造财务风险管控协同模块,针对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线上沟通,并向多部门寻求问题答案,让企业信息沟通和交流模式从“被动”向“主动”升级转型;让企业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从“单项传达”向“多方互动”过渡;让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估数据从“填鸭”向“战略填报”迁移,通过创新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估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让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估不在是财务部门的“独角戏”,而是企业全员参与的“交响曲”。
二是,创新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集团企业可以在结构分析和比率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引入“三维动态财务风险识别”模型,通过“时间维度+业务维度+风险维度”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的方式,精准评估财务风险类型、影响程度及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不断提升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例如,某集团企业在财务风险识别中积极引入蒙特卡罗风险模拟法,并将其应用到了新投资项目财务风险评估中,不仅大范围缩短了财务风险评估周期,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准确性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三是,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结合集团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和财务风险类型,企业可以从偿债能力、运营效率、盈利与成本控制、现金流管控、外部环境敏感度等方面,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通过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动态监督,设置财务风险预警阈值,一旦出现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自动地向管理者示警。
(二)做好资本规划,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
首先,结合当前集团企业现状,在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企业应基于自身的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视角,在全面考量集团企业行业发展趋势的同时,通过调整债务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路径,积极优化债务结构,降低企业的短期债务比例,适度提升企业长期债务总额,在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的基础上,构建长短期负债总额最优比,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
其次,强化资金统筹,加强自有资金留存。现阶段集团企业经营现金流量无法覆盖有息负债利息,资金相对紧张。为此,在优化资本结构的过程中,集团企业还应该强化资金统筹管理,降低资金压力。例如,集团企业下属的子公司现金流状况良好,因此,在一些项目开展过程中集团企业可以通过子公司垫资的形式,为项目进行垫款,也可以利用子公司阶段性结余资金偿还集团企业到期负债,从而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财务费用对营业成本的占用额度。同时,集团企业在资本结构优化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利润留存管理,积极的做好市场拓展、合理降低企业的资本负债结构,尽可能的实现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指标提升,将集团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畴内。
(三)从多元化视角推进财务风险管控进程,夯实财务风险管控基
1.战略维度:转变思维,构建财务风险管控环境
为了进一步提升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成效,集团企业管理者应基于战略高度明确财务风险管控的意义和作用,并自上而下构建财务风险管控环境,从而集团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奠定坚实基础。
2.控制维度:从集团企业关键业务入手,细化财务风险管控颗粒
(1)实施精细化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作为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工具,在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集团企业应从组织结构视角,成了预算管理部门,细化预算管理责任,并积极应用零预算和滚动预算编制方法,提升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同时在预算执行中构建动态的预算监督机制,及时管控预算背后可能存在的各项财务风险,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
(2)强化子公司财务管控水平
集团企业在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应强化与子公司的协同管理,通过利用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形式,在重大决策上把控子公司发展方向,并在小项目上赋予子公司的自主决策权,强化总公司对子公司整体管理效率,确保子公司与总公司发展战略相一致、相协同。与此同时,集团企业还应该积极利用信息化工具,强化子公司资金流、应收账款、供应商应付款等项目管控力度,构建动态的财务风险监督机制,以降低子公司财务风险事件。
(3)强化投资管理能力
集团企业在投资之前,应基础成本效益原则,通过财务指标与业务指标相结合的形式,创新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模型,模拟不同投资方案所对应的成本、收益及对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从而优化投资方案,规避过度投资、盲目投资和冗余投资情况发生。例如,从投资各关键环节入手,强化各环节的权责和义务,构建完善的投资监督机制和制衡机制,强化投资活动内控能力。持续做好投资项目监督工作。与此同时,集团企业应充分地利用内部审计,持续对投资项目后期管控工作进行全面监督,提高投资管理的效益和效率,防范由于投资管理不当引发的财务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集团企业强化财务风险管控能力势在必行。现阶段集团企业在财务风险管控的过程中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在未来发展中集团企业只要能够精准定位其财务风险可能出现的环节,立足现在,放眼未来,积极构建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做好资本规划,从多元化视角推进财务风险管控策略实施,就能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为集团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宿建强. 集团企业财务管控风险的成因与防范 [J]. 财会学习, 2024, (19): 32-34.
[2]张海涛. 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控模式下的财务风险控制 [J]. 商业会计, 2024, (12): 123-126.
[3]魏丽娟. B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研究[D]. 延安大学, 2024. DOI:10.27438/d.cnki.gyadu.2024.000046.
[4]周梦. 财务共享模式下集团企业的风险分析与管控对策 [J].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4, (10): 185-187.
[5]郭春芳. 财务共享模式下集团企业的风险分析与管控措施 [J]. 财经界, 2024, (03): 120-122.DOI:10.19887/j.cnki.cn11-4098/f.2024.0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