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烟草连作障碍综合治理农艺措施探讨

作者

杨宇

四川省烟草公司凉山州公司盐源分公司

引言:

烟草是我国多个省份的重要经济作物,其优质生产直接关系到地方财政收入与农民经济效益。由于优质烟叶的生产对土壤条件、气候环境及管理措施具有较高要求,在一些主产区,农户往往倾向于在同一地块长期种植烟草,以保持烟叶的稳定品质和产量。然而,烟草长期连作容易引发土壤养分结构破坏、理化性质下降、微生物群落失衡及病原物累积等一系列问题,最终表现为植株生长势减弱、病虫害高发、产量与品质下降,这一现象即“烟草连作障碍”。目前,针对烟草连作障碍的研究已从单一因素分析发展到综合治理方案的探索,强调从土壤健康、生态平衡、养分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调控。本文拟在分析烟草连作障碍成因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研究与生产实践,探讨综合治理的农艺措施,以期为烟草高效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

一、烟草连作障碍的形成机理

1.1 土壤养分失衡与理化性质退化

烟草在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需求量较大,尤其是钾元素,对提升烟叶燃烧性和香味物质积累至关重要。长期连作会导致特定养分(如钾)的持续消耗,而某些养分(如氮)因施肥过量在土壤中累积,造成养分比例严重失衡。此外,化学肥料的长期单一化使用会破坏土壤团粒结构,使土壤板结、通透性下降,影响根系的吸收功能与代谢效率。土壤酸化和盐分积累也是长期连作的重要负面效应,这些理化性质的变化不仅会降低土壤的肥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还会削弱土壤对水分和养分的缓冲与调节能力,最终导致烟草生长势减弱、产量下降和品质劣变。

1.2 土壤微生态失衡与病原物累积

烟草连作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逐渐由有益菌群向病原菌群倾斜,导致土壤微生态平衡被破坏,微生物多样性下降。常见的烟草土传病害如黑胫病、根腐病、青枯病等,其病原菌会在土壤中逐年积累,一旦环境条件适宜,即会大量侵染根系,造成植株萎蔫甚至死亡。此外,连作土壤中化感物质的持续积累会通过抑制后茬烟草的种子萌发与根系生长,干扰植物体内的生理代谢,进一步加重连作障碍。这种恶性循环不仅影响烟草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还会增加防治成本和生产风险,削弱种植体系的长期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二、烟草连作障碍的综合治理农艺措施

2.1 轮作与间作措施

轮作是缓解连作障碍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核心在于通过更换种植作物,打破病虫害的寄主连续性,从而减少病原物的累积和土壤中化感物质的沉积。实践表明,选择与烟草病虫害谱差异较大的作物(如玉米、小麦、豆科作物、马铃薯等)进行2—3 年的轮作,可显著降低土传病害的发生几率,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特别是豆科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具备固氮作用,可有效改善土壤氮素供应能力,提高土壤肥力和微生物多样性,促进有益菌群繁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后茬烟草提供更优良的生长环境。间作措施则是在烟草生长季节引入伴生作物,如大蒜、洋葱、香根草等,通过根系分泌的化感物质抑制病原菌繁殖,或利用作物间的空间互补与生态位差异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间作还能够通过覆盖土壤降低水分蒸发,减少杂草滋生,改善土壤通气性与保墒能力,进一步促进烟草根系的健康发育,从而在不影响烟叶产量的前提下,实现病害防控与土壤改良的双重目标。

2.2 土壤改良与有机肥配施

土壤改良是治理烟草连作障碍的重要基础措施,通过深翻、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施用石灰或石膏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升土壤肥力。深翻不仅能够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的通透性与透水性,还能促进土壤中有机质与养分在剖面上的均匀分布,改善根系的生长环境。有机肥的施用则为土壤提供了大量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并为有益微生物提供稳定的碳源,活化土壤微生态系统。秸秆还田不仅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储量,还能改善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化肥施用量,缓解化学肥料单一化带来的养分失衡问题。此外,有机肥中丰富的中微量元素(如钙、镁、硼、锌等)能够有效弥补长期连作过程中特定养分的缺失,增强烟草植株的抗病性与抗逆性,为实现连作地力恢复和烟叶品质提升提供坚实的土壤保障。

2.3 微生物菌剂与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在烟草连作障碍治理中,施用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菌剂(如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地衣芽孢杆菌等)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措施。这类菌剂能够通过竞争营养和空间、分泌抗生物质以及诱导植株系统性抗性等机制,有效抑制土传病原菌的繁殖与侵染,从而降低黑胫病、根腐病、青枯病等病害的发生率。同时,这些有益微生物还能分泌生长素、赤霉素等植物生长促进物质,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的吸收能力和抗逆性。在此基础上,配合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如释放天敌昆虫控制害虫种群、利用苦参碱、印楝素等植物源杀虫剂替代化学农药,以及采用性诱剂、诱捕器等物理防控手段,可以在减少农药用量的同时降低土壤环境压力,减少农药残留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这种“微生物 + 绿色防控”的综合模式,不仅有助于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还能有效延缓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实现烟草生产的绿色、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不同生态区治理措施的适应性分析

烟草主产区分布广泛,生态条件差异明显,综合治理措施需因地制宜。例如,在南方湿热地区,病虫害压力大,应重点结合轮作与微生物菌剂应用;在北方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应优先通过有机肥配施与秸秆还田提升土壤肥力;在酸化明显的区域,则需结合石灰或生物炭等改良剂调节土壤pH,以恢复适宜的根际环境。

四、结论

烟草连作障碍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单一措施难以根治。实践证明,将轮作、土壤改良、有机肥施用、微生物菌剂等措施结合,并因地制宜调整,可有效缓解障碍、恢复土壤健康、提升产量与质量。未来应推动农艺与现代技术融合,如精准施肥、智慧监测、土壤评估等,构建高效、绿色、可持续的烟草生产体系,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浩.宁波市设施农业土壤生物多样性及健康评价体系构建[D].福建农林大学,2024.DOI:10.27018/d.cnki.gfjnu.2024.000784.

[2]秦平伟,汪代斌,杨超,等.烤烟-粮经作物间套作模式及在重庆的应用[J].植物医学,2024,3(01):79-85.DOI:10.13718/j.cnki.zwyx.2024.01.009.

[3]王发勇,李平,杜永红,等.农艺措施对植烟土壤条件及烟叶生产影响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23):9-11+35.

[4]张凯.轮作模式对芹菜土壤理化性状及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影响[D].宁夏大学,2024.DOI:10.27257/d.cnki.gnxhc.2024.0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