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优化研究
顾凤银
临沂第十七中学 山东临沂 276000
一、引言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作业作为教学的关键环节,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初中化学作业存在设计单一、与核心素养结合不紧密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深入分析作业设计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关联,探索优化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阐述,旨在为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供参考。
二、核心素养与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关联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化学学习进程中慢慢养成的,能满足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性。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要求学生可以从宏观、微观两个维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着重让学生明白物质的变化存在条件限制,且在特定条件下能达成平衡;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强调学生运用证据展开推理,并借助模型对化学现象进行描述和阐释;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本领和创新思维;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则关注学生对待科学的态度以及在社会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的责任担当。
(二)作业设计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
作业作为教学的延伸环节,是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培养素养的重要途径。恰当的作业设计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化学核心素养。例如,探究性作业能助力学生养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联系实际生活的作业可增强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而不合理的作业设计,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思维发展,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一)设计分层作业,兼顾学生差异
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别,分层作业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按照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可将作业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基础层作业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等基础素养;提高层作业强调知识的综合应用,提升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拓展层作业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和挑战性,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为例:
基础层作业:让学生熟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完成教材中的基础习题,比如判断哪些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通过这些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培养宏观辨识能力。
提高层作业:给出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让学生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这类作业需要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推理计算,培养证据推理能力。
拓展层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原因。该作业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二)设计探究性作业,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性作业能让学生经历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激发探究兴趣,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设计探究性作业时,要明确探究目标和任务,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为例,设计探究性作业:让学生探究燃烧的条件。学生需要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器材,如蜡烛、烧杯、火柴等,通过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蜡烛的燃烧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三个条件的结论。通过这个作业,学生不仅掌握了燃烧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生活化作业能让学生把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意识到化学在生活里的应用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设计这类作业时,要挑选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问题。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与生活》单元为例,生活化作业可这样设计:让学生调查家庭使用的洗涤剂的成分及去污原理,分析不同洗涤剂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学生通过调查可知,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等成分的作用,以及含磷洗涤剂对水体的污染情况。在完成作业时,学生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还增强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
(四)设计合作性作业,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合作性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配合,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这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例,合作性作业可设计为: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综合性化学实验,比如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有的检查实验装置气密性,有的添加药品,有的收集气体,有的进行性质验证实验。实验时,成员间要相互配合、及时沟通,共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这个作业,学生不仅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案例
(一)《空气》作业设计
1.基础层作业:阅读教材内容,归纳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占比,完成教材中的基础练习题。此作业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空气的基本组成,培养宏观辨识能力。
2.提高层作业:分析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因和危害,并提出防治空气污染的若干措施。学生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培养证据推理能力和科学态度。
3.拓展层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学校周边的空气质量。设计调查方案,比如选择不同的调查地点与时间,用简单方法检测空气中污染物的含量等。调查结束后,小组合作撰写调查报告,分析空气质量状况并给出改善建议。通过该作业,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水的组成》作业设计
1.基础层作业:背诵水的电解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帮助学生巩固水的组成的基本知识,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
2.提高层作业:根据水的电解实验,分析水分子的构成,并用模型表示水分子分解的过程。该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模型认知来理解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培养模型认知能力。
3.拓展层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水的组成发现的历史过程,体会科学家的探究精神。然后,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水的组成(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通过这个作业,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五、结论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优化,需以核心素养内涵为导向。通过设计分层作业,可兼顾学生差异,夯实不同层次学生的素养基础;探究性作业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生活化作业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合作性作业有助于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文中的《空气》《水的组成》等作业设计案例,验证了这些优化策略的可行性,能切实推动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巍巍.浅析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优化化学作业设计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7):153-155.
[2].孙晓倩.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化学作业有效设计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5(3):93-96.
[3].宋雪.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有效作业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5(4):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