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治引领与业务精进为导向的党员干部培训规划
张清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710116
引言:党员干部作为党的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 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加强党员干部培训,提升其政治引领能力和业务精进水平,对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制定以政治引领与业务精进为导向的党员干部培训规划,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举措。
一、当前党员干部培训面临的挑战(一)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部分党员干部培训存在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的问题,未能紧密结合新时代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例如,一些培训仍然侧重于传统的理论灌输,而忽视了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得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二)培训方式单一乏味
传统的党员干部培训方式往往以集中授课为主,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单一的培训方式不仅影响了培训效果,还可能导致党员干部对培训产生抵触情绪。
(三)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不健全
目前,部分党员干部培训缺乏有效的效果评估机制,无法准确衡量培训成果和党员干部的实际能力提升情况。这导致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难以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二、以政治引领为导向的培训规划(一)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政
1.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构建“理论授课+实践教学+研讨深化”三位一体培训体系。依托中央党校专家讲座、省委讲师团巡回宣讲、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分层次开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重要著作专题课程,配套建立理论学习考核机制。重点强化党员干部对“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政治认同,通过案例剖析乡村振兴、科技自强等实践场景,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精神实质与核心要义的把握,切实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2.加强党章党规党纪教育
构建系统化、常态化的纪律教育机制,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党章专题学习月活动,重点研读《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创新教育载体,通过制作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录、参观监狱庭审现场教学、拍摄"廉洁从政三分钟"微视频等方式,强化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建立党纪法规应知应会定期测试制度,结合扶贫领域、工程建设、招标采购等重点领域典型案例开展情景模拟教学,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破纪"到"破法"的演变轨迹,自觉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3.开展红色基因革命传统教育
实施红色基因传承行动,打造沉浸式革命传统教育体系。建立省市县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动机制,组织党员干部赴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开展“七个一”标准化实践(穿一次红军装、走段挑粮小道、听一堂党史课、唱一首红歌、看一部革命影片、祭一次烈士陵园、写一篇心得体会);联合党史部门编纂地方革命斗争纪实,运用VR 技术还原湘江战役等历史场景;创新开展“红色家书诵读会”“老红军后代访谈”等情感共鸣式教学,配套建立学分积累与成果转化评估制度。通过历史与现实对话、技术与精神融合,激发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内生动力,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践伟力。
(二)加强党性教育,锤炼坚强党性
1.开展党性教育活动
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系统性党性教育活动,构建"宣誓+教育+评议"三位一体培养机制。每月开展"初心讲堂"专题讲座,每季度组织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每年"七一"期间举行集体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创新政治生日"五个一"载体(赠送一张贺卡、重读一次志愿书、分享一段感悟、认领一个承诺、办成一件实事),配套开展"向党说句心里话"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党性分析会建立"个人自查-同志互评-组织诊断"三级检视体系,运用民主评议建立党员政治素质档案,切实深化理论认识、强化宗旨意识。
2.加强党性锻炼
构建"基层墩苗+急难险重"双轨培养模式,制定党员干部实践锻炼三年规划。实施"青苗计划"选派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示范村挂职,开展"结对帮扶"安排处级干部联系重点企业,组织"攻坚专班"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在疫情防控、抗洪抢险等应急处突中成立临时党支部,强化党性淬炼。建立"基层经历+攻坚表现"双维度考核机制,把服务群众成效作为干部选拔重要指标,充分彰显了实践锻炼的育人成效,为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提供了有力支撑。
3.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构建"发现-培育-宣传"全链条典型引领机制,实施"先锋工程"选树"担当作为好书记""攻坚克难标兵"等五类典型,建立先进事迹资源库。创新"三维宣传"模式:在办公区域设置"星光长廊"事迹展,在党建平台开设"微榜样"专栏,在社交媒体发起#党员在身边#话题互动。建立"学用结合"长效机制,开展"对照先进找差距"专项整改,设立"创先争优"项目认领平台。培训注重将榜样精神转化为实践动力,通过"典型引路+实践转化"的双轮驱动,引导党员干部见贤思齐、比学赶超,切实提升党性修养和干事创业能力,为党组织建设注入持续动力。
三、以业务精进为目标的培训规划(一)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提升业务能
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党员干部,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结合工作实际和岗位需求,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和方式,确保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业务知识学习
组织党员干部系统学习本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授课、开展业务研讨等方式,拓宽党员干部的知识视野和思维视野。
3.开展岗位练兵活动
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通过技能竞赛、业务比武等方式,检验和提升党员干部的业务能力。同时,鼓励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升工作水平
1.参与重大任务实践
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参与重大任务、重点项目等实践活动,通过承担重要工作、解决复杂问题等方式,锻炼和提升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跟踪指导和考核评价,确保实践锻炼取得实效。
2.开展基层调研活动
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活动,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通过撰写调研报告、提出意见建议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举措。
3.加强跨部门交流合作
促进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之间的党员干部交流合作,通过联合开展项目、共享资源等方式,拓宽党员干部的工作视野和思路。同时,加强跨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协作配合,提高工作整体效能。四、培训方式的创新与优化
(一)线上线下相结合
1.线上培训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培训活动。通过搭建在线学习平台、开发网络课程等方式,为党员干部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渠道。同时,加强线上学习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学习质量和效果。
2.线下培训
继续发挥线下培训的优势,组织党员干部参加集中授课、研讨交流等活动。通过面对面的互动和交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注重线下培训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满足不同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案例教学
引入案例教学等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讨论解决方案等方式,提高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党员干部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组织党员干部到先进地区、优秀企业等实地参观学习,了解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现场观摩、交流互动等方式,拓宽党员干部的工作视野和思路,激发其创新精神和进取意识。
(三)个性化与差异化相结合
1.个性化培训
针对不同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方式,满足党员干部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学习跟踪和指导服务,确保其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2.差异化培训
结合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差异,开展差异化的培训工作。通过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内容和方式,确保培训工作能够贴近实际、服务大局。同时,加强对差异化培训工作的评估和总结,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和机制。
五、培训效果的评估与反馈(一)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1.明确评估指标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涵盖培训目标达成情况、培训内容质量、培训方式效果等多个方面。通过量化指标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开展定期评估
定期对党员干部培训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交流、实地查看等方式,收集党员干部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改进培训工作提供依据。
(二)加强反馈与改进
1.及时反馈评估结果
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让其了解培训工作的优点和不足。同时,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反馈过程,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持续改进培训工作
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优化培训工作计划和方案。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办法,不断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六、培训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选拔优秀内训师
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内训师担任培训任务。通过加强内训师培训、提高内训师待遇等方式,激发内训师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
建立党员干部培训师资库,整合各类优质师资资源。通过邀请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先进典型等担任客座讲师,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
(二)整合培训场地和设施
1.优化培训资源
充分依托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规范平台开展培训,为党员干部提供优质的培训环境。同时,严格遵循教学管理要求,加强培训场地和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培训环境优质高效。
2.拓展培训资源
积极拓展新的培训资源,如企业培训中心、高校科研院所等。通过与企业、高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培训资源,提高培训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加强培训经费
1.确保经费投入
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员干部培训工作,确保培训经费的投入。通过培训预算、党费支持等多种方式,为培训工作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2.合理使用经费
加强培训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确保经费使用合理、规范。通过制定经费使用计划、加强审计监督等方式,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规范性和透明度。
以政治引领与业务精进为导向的党员干部培训规划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加强党性教育等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通过专业知识培训、实践能力锻炼等提升党员干部的业务能力;通过创新培训方式、评估培训效果等确保培训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加强经费保障等为培训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参考文献
[1] 综合施策推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质增效[J].新长征,2024,(12):60-61.
[2] 韦康宇.新时代加强基层党校党员干部培训的思考[J].世纪桥,2024,(22):33-35.
[3] 苏媛.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为视角青年党员培训的实践应用[J].中国军转民,2024,(09):91-92.
[4] 庞加欣.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效果的实证研究——以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培训为例[J].学海,2023,(06):77-82.
[5] 徐爱红.新时代提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路径探究[C]//中国智慧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2023 年智慧城市建设论坛上海分论坛论文集.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委党校;,2023:183-184.
[6] 苏彦玲.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校的发展历程与经验研究[D].四川大学,2021.
[7] 高哲.提高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的辩证思考——基于《2018—2022 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9,12(03):139-144.
[8] 李彬.基层党员干部培训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6.